與在中國國内市場優秀的業績相比,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表現仍然乏善可陳。
盡管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放緩,盡管歐洲純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減速,盡管比亞迪在占領歐洲市場佔有率上進展緩慢,盡管歐盟反補貼稅可能帶來阻礙,比亞迪攻克歐洲的決心絲毫不減。
近日,比亞迪釋出了其2024年半年度報告,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營收3011.27億元,同比增長15.76%,其中,汽車、汽車相關産品及其他産品業務收入約2283.17億元,同比增長9.33%,該部分業務占營收比重為75.82%;歸母淨利潤136.31億元,同比增長24.44%;毛利率20.01%,同比增長1.68%,其中,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3.94%,同比增長3.27%。
而在汽車銷量上,報告稱,根據中汽協資料,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32.6%,蟬聯國内汽車銷量冠軍,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1.3萬輛,同比增長28.46%,低于去年同期的95.78%,也低于國内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2%,該增速在2023年同期為44.1%,2022年同期為1.2倍,2021年同期則同比增長2倍。比亞迪在銷量、營收和利潤均保持增長的同時,面臨着中國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均明顯放緩的局面。
而歐洲市場面臨的不是增速放緩,而是出現了減速情況。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2024年7月,歐盟純電動汽車新注冊數同比減少10.8%,而其市場佔有率則由去年的13.5%降至12.1%,盡管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均有所增長,但無法抵消德國市場36.8%的下滑。2024年1月到7月,新注冊純電車(BEV)的市場佔有率為12.5%,而插電式混動車(PHEV)也出現下滑,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7.9%降至6.8%。出現增勢的是混合動力車(HEV),注冊數同比增加25.7%,市場佔有率則由25.5%增至32%。再來看比亞迪相當看重的德國電動車市場。據德國聯邦汽車管理局(KBA)資料,2024年1到7月,德國純電動乘用車新注冊數同比減少20.1%,其乘用車總注冊數的比重由16.4%降至12.6%。
和在中國國内相當優秀的資料相比,比亞迪在歐洲的表現仍然乏善可陳。據德國聯邦汽車管理局資料,2023年全年,比亞迪在德乘用車注冊數為4139輛,占所有乘用車注冊數的0.15%。2024年7月,比亞迪在德乘用車注冊數為230輛,市場佔有率約0.1%。2024年1到7月,比亞迪在德注冊乘用車數1432輛,占乘用車總注冊數的約0.08%,占新能源乘用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注冊數的約0.4%,在1432輛比亞迪乘用車中,其中的1386輛為純電動車,占純電動乘用車總注冊數的0.6%。比亞迪在德國的市場表現遠遠低于其在西歐市場的平均表現。據施密特汽車研究咨詢機構(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資料,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在18家西歐市場(2004年以前加入歐盟的成員國、挪威、瑞士、冰島和英國)的純電動車注冊數為16112輛,純電動車市場佔有率為1.7%。不管在西歐市場,還是德國市場,比亞迪的市場佔有率和它想要企及的目标仍然相當遙遠。
盡管開篇中提到的四個“盡管”,比亞迪今年一系列的動作都展現了其啃下歐洲這塊硬骨頭的決心。比亞迪2024年半年度報告列舉了其加快海外市場布局的行動:随着乘用車業務全球化加速布局,比亞迪積極推進本地化生産程序。1月,烏茲别克斯坦工廠啟動生産,首批量産新能源車型宋PLUS DM-i冠軍版于6月正式下線。同時,搭建自營船隊,同樣在1月,比亞迪首條汽車運輸滾裝船首航成功,标志着比亞迪海外市場拓展進入新階段。此外,推進泰國、巴西與匈牙利的工廠建設,攜手衆多全球優質經銷商,并加大品牌建設與宣傳。目前,2024年1到8月,比亞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其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的11.4%。
據英國《金融時報》,在該媒體5月舉辦的一場活動上,比亞迪國際合作事業部兼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表示比亞迪計劃了在歐洲工廠、經銷商和營銷上進行巨額投入。
先有今年1月,比亞迪第一艘汽車船“比亞迪探索者1号”開啟了歐洲首航之行,再有以2024歐洲杯官方合作夥伴的身份高調亮相,歐盟的關稅形勢似乎并沒能讓比亞迪亂了陣腳。在今年6月中到7月中觀看歐洲杯電視直播時,我也特意留意賽場比亞迪的廣告牌。令人費解的是,比亞迪廣告智語中采用的是NEV(新能源汽車)表述,而不是歐洲人和德國人所熟悉的EV或德語Elektroauto,我特意問過一起看球賽的德國人,被問者當中無人注意到比賽時的廣告,也沒有人準确地知道NEV代表的是什麼。比亞迪利用歐洲杯進行品牌宣傳效果還沒有展現在目前的資料上,2024年7月,也就是比亞迪作為歐洲杯官方出行夥伴的廣告可以産生效應的這個月,比亞迪在德乘用車注冊數為230輛,市場佔有率約0.1%。
在歐洲長期戰略上,比亞迪加大品牌建設和宣傳,而在中短期上,比亞迪目前還力圖在銷量上尋求突破。8月初,比亞迪在波蘭的首家經銷商門店正式開業;8月底,據路透社報道,比亞迪和其在歐洲經銷商Hedin Mobility宣布,後者将子公司Hedin Electric Mobility,即比亞迪汽車在德國市場的經銷商出售給比亞迪。換句話說,比亞迪準備親自負責在德銷售業務。比亞迪也将接管由Hedin Mobility營運的斯圖加特和法蘭克福兩家門店。此次交易仍需得到準許,預計可以在今年第四季度實作。
從兩者兩年前在德國的合作,到今天的分離,此舉被解讀為比亞迪對自己在德銷售資料的不滿,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此次收購也恰恰展現了比亞迪在銷售上尋求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而中長期上,更關鍵的還在于本地化生産。用舒酉星的話來說就是,“将汽車從中國運輸到歐洲并非長期計劃,長期計劃在于本地化生産。”去年12月,比亞迪宣布在匈牙利建設新能源乘用車生産基地,成為首個在歐盟地區建設乘用車工廠的中國汽車企業。而在英國《金融時報》5月活動上,舒酉星透露将準備為歐洲第二家乘用車工廠進行選址,并表示比亞迪目标在于2030年超越特斯拉和歐洲本土汽車制造商,成為歐洲最大的電池電動汽車銷售商。好大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