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自殺
指故意殺死自己的行為在自殺死亡意願支配下出現故意傷害自己生命安全的行為根據WHO2017年資料自殺意念的終生患病率為14.2%—22.7%青少年自殺發生率在所有人群中最高自殺是15—29歲人群的第二位緻死原因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本期嘉賓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浦江醫院 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闵行區醫學會科普專家庫成員 孫國英

哪類人容易自殺,易自殺者的心理特征:①認知方面:a.認知範圍狹窄,非此即彼,以偏概全,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能客觀評價b.面對困難,對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評估,或缺乏應對困難的技巧c.缺乏耐心,不願等待,希望短時間解決困難d.把自殺當作解決問題的手段(一了百了,以死明志)e.猶豫不決,沒有主見,行為又很沖動②情感方面:負性情緒為主導,焦慮、抑郁、内疚、厭倦、憤怒、煩惱等③人際關系不佳:經常喪失已建立的人際關系,無法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逃避社交④近期應激事件發生頻率較高(經濟不好,面臨下崗,又面臨大病;孩子父母離婚沒人管,又遭到校園霸淩)⑤高自尊又過度敏感(尤其青少年,過分在意在同伴、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就容易自卑憂郁,受到傷害)⑥嚴重的精神或軀體疾病,導緻軀體痛苦忍受性提高,不斷積累重複的且強度遞增的與疼痛和刺激相關的經驗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家長和老師們如何發現青少年自殺的預警信号:1.言語中威脅說要進行自我傷害或自殺行為2.尋找自殺物品:如準備藥物、繩索等工具或其他方式3.談論或書面表達想要死亡、自殺,這些行為對這個個體來說是異常的4.無望感;覺得活着沒有意義,表達沒有活下去的理由5.表達憤怒與報複6.魯莽或冒險行為7.感覺自己被困住了8.飲酒或精神活性物質使用增加9.回避與朋友、家人或社會接觸10.焦慮、易激惹、無法入睡或維持睡眠11.心境變化較大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警惕微笑型抑郁(coco李玟的案例)美國科學家米勒用于人格分析的時候提到了主我和客我兩個概念。主我是自我控制這一角色,客我是與外界互動,承擔執行者表現。微笑型抑郁是因為客我功能良好,表面上完成社會各項任務,但主我的意識沒有得到尊重或表達,雖然客我取得了世俗意義的成功,但對生活毫無熱情,對成功毫無快樂。他們可能正在經曆嚴重的情緒困擾和心理痛苦。這種類型是重性抑郁症患者,他們更加傾向于掩飾自己的情緒問題,以維護自己的形象和他人的期望,這一類患者的自殺意願非常濃,成功的機率也很高,是心理科要重點防範的一個類型。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具體用哪些方法進行救助和自救:1.盡量保證充分的休息及合理飲食2.避免獨來獨往(保持聯系,避免自我隔離)3.學會一些簡單的情緒調節措施,比如腹式呼吸、蝴蝶拍、三步法(一停二吸三放松)等4.自我察覺,評估反應(軀體和身體的反應:我看到和聽到什麼;是怎樣的感覺和内心需求;是否影響生活和學業;我能否應對)5.及時處理問題和不愉快感,及時宣洩不良情緒,增加内心控制感,對焦慮抑郁情緒說不6.尋求支援7.調節情緒(放松、鍛煉、娛樂活動、冥想、正念)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心理援助的注意事項:①充分評估當事人的狀況,包括是何種事件,對當事人的影響,當事人的反應和行為習慣②尊重對方人格,不要有優越感,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幫助應該是在了解平等的基礎上③不要包辦代辦,像居委會阿姨,能力有大小,主要在啟發、引導、促進和鼓勵,而不是提供現成的公式,讓當事人形成依賴④不要随意反駁和指責當事人(不要無意義的争辯,或懷有恨鐵不成鋼的家長态度)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态(内心平靜包容,不要疲勞、怒火作戰)⑥客觀評估自己的心理援助工作⑦保證隐私

和當代社會持續攀升的自殺率相比,社會公衆對自殺行為仍存在一定誤解,自殺由生物學、心理學、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導緻,絕不是單純的内心脆弱、性格懦弱等,我們需要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科學政策,少一點傷害。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記者:高姗姗

編輯:夏甯(實習)

初審:趙若楠

複審:林心怡終審:劉墾博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

()

終生患病率為14.2%—22.7%!小心,将危及生命丨健康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