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預選賽開打了,但央視卻沒有直播中國國家隊的比賽。這一反常現象立即引發了球迷們的熱議。大家都在問,為什麼以往都能在央視看到的國足比賽,這次卻不見了蹤影?
原來是亞足聯大幅提高了世預賽版權費用,央視因為價格問題放棄了購買。這下可好,習慣了免費看球的球迷們傻眼了。新媒體平台倒是嗅到了商機,紛紛推出付費觀賽服務。但這又引發了新的争議,體育賽事到底該不該收費?
版權費飙升背後的博弈
說起來,亞足聯這次可真是獅子大開口。據說他們要價比上屆翻了好幾倍,這誰受得了啊!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當然要考慮成本效益。花這麼多錢買版權值不值?國足現在成績也不咋地,觀衆基數下降,廣告收入肯定跟不上啊。
但是從亞足聯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亞洲足球這些年發展不錯,商業價值提升了,要價高點也正常,歐洲那邊的版權費動辄上億美元,咱們亞洲憑啥就該便宜?
這裡面其實涉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體育賽事的公益性和商業性如何平衡?央視作為公共媒體,一直以來都在履行社會責任,讓老百姓免費看到重大賽事。但是現在版權費越來越貴,光靠廣告收入已經很難平衡了。
新媒體的機遇與挑戰
央視退出後,新媒體平台可就high翻天了。什麼咪咕、騰訊體育,紛紛推出付費觀賽服務。對他們來說,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啊!以前央視壟斷版權的時候,他們連湯都喝不上。現在好了,終于可以分一杯羹了。
但是新媒體平台也面臨不小的挑戰。首先是使用者習慣的問題。中國球迷已經習慣了免費看球,突然要花錢了,肯定有人不樂意。再加上盜版橫行,想賺錢可沒那麼容易。
還有就是技術問題。記得有一次我在咪咕上看比賽,卡得我都想砸手機了。要知道,足球比賽最怕的就是卡頓,萬一錯過進球那多郁悶。是以新媒體平台如果想做好這塊業務,技術上還得下大功夫。
球迷的糾結與無奈
說實話,作為一個資深球迷,我對這次版權之争的感受很複雜。一方面,我了解央視的難處,畢竟花那麼多錢買版權确實不劃算。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是不是應該更多地考慮社會效益,而不是純粹的經濟賬?
現在要花錢看球,确實讓很多球迷感到不适應。特别是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球迷,可能就看不起了。這對推廣足球運動肯定是不利的。但轉念一想,其實國外早就是這樣了。英超、西甲的轉播費那麼貴,還不是照樣有人看?
體育産業的未來之路
這次世預賽版權風波,其實折射出了中國體育産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我們的職業聯賽還不夠成熟,商業價值還有待提升。要不然的話,央視也不會覺得買不起版權。
再比如,我們的體育文化還不夠深厚。在歐美國家,看球是一種生活方式,花錢買會員對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但在中國,很多人還停留在免費觀看的階段。
其實放眼全球,體育産業正在經曆一場巨大的變革。傳統電視台的地位不斷下降,流媒體平台崛起。就連歐洲那些頂級聯賽,也在積極嘗試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
開放式思考
這次世預賽版權之争,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思考。體育賽事到底該不該免費?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如何共存?我們的體育産業應該怎麼發展?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讨論。或許,這次風波正是一個契機,推動我們的體育産業向前邁進。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