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SBS歌謠大戰,IVE又玩起了女團學...
前幾天IVE合體亮相歌謠大戰,主辦方特意在台上标了C位站點。
按理說這個站點應該在張元英和安宥真中間,但張元英卻一直獨站C位一動不動。
期間,張元英一邊打招呼一邊擡腳凹造型,直接踩在了安宥真的高定裙上,甚至還踢了幾腳。
不過也見怪不怪了,網友扒出張元英一直都有「C位癌」,和安宥真的頭牌之争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早在MAMA頒獎典禮的時候,ive獲得melon年度top10。
安宥真和張元英為了搶奪獎杯在舞台上的持有權,開啟了一場沉默的競走,甚至甩了隊友兩裡地。
到了領獎台上,張元英突然加速,一個伸手就從主持人手中搶走了獎杯,毫不拖泥帶水。
除此之外,兩個人就連說個獲獎感言都要暗戳戳的較勁,網友也是腦補出一出頭牌相争的大戲。
安宥真雖幾次落敗,但也不甘示弱。
幾次都被拍到對張元英進行眼神攻擊,隔着螢幕都感受到了“修羅場”的氣息...
随着這些小動作不斷被放大,有人開始翻舊賬。
扒出她們剛出道時的視訊,安宥真在前面開玩笑,張元英沖着她翻了個白眼,看起來非常mean。
不得不說,姐幾個但凡把這演技放在唱跳上也不至于現在也不敢開麥吧...
不過也有粉絲給張元英洗白,認為姐那個根本不是眼神問題,而是美瞳滑片不得不翻白眼,之前有過相似的狀況。
之前也有很多明星都為美瞳滑片式的翻白眼正名過。
說實話,美瞳滑片這事大人還挺有發言權的。
有時候隐形眼鏡品質不過關,戴上去和眼睛就很難貼合,一個wink就很容易滑到旁邊,視線模糊...
是以很多人都更傾向于選擇日抛隐形眼鏡,畢竟每天換一副,不用擔心清潔問題。
而且也不得不承認,咱還是覺得貴價就等于好東西。
但最近網上有不少人開始吐槽日抛,覺得它其實不如年抛好用,就像一次性筷子那樣,雖然友善,但品質反而很差。
說實話不知道為什麼咱們天生會感覺一次性的東西比反複用的東西要幹淨,但實際上扒一扒就會發現,真的有點打破認知了。
其實,一次性的東西并不一定就更衛生。有些人就是在使用一次性洗臉巾時,反而發現自己開始長痘了。
咱就是說,本以為最幹淨的一次性用品居然是品質最差、最髒的?!這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啊?
日抛美瞳原來品質最差?
材質最差
從材質上來說,日抛一般使用的都是柔軟的離子材料,很容易吸附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和污染物,關鍵是還搓洗不掉,品質其實是最差的。
戴久了,髒東西就會在鏡片上越積越多,不僅不舒服,甚至還可能感染。
很多日抛雖标榜自己含水量高,但它在眼睛裡“幹”的速度更快。
最初佩戴時眼睛會感到水潤和舒适,當鏡片在眼睛裡幹了之後,為了保持清晰和舒适度,鏡片會開始吸取眼睛的水分,久而久之會感覺眼睛越來越幹。
如果是經常對着電腦或手機或者有幹眼症狀的人群,不适感還會加劇。
相比之下,年抛的含水量通常較低,它們的材料更穩定,能在眼睛裡保持較長時間的濕潤度。
雖然佩戴初期可能沒有那麼“水潤”,但長時間佩戴時,年抛鏡片能更好地維持眼睛的舒适感和濕潤度。
另外,日抛材質的柔軟性也帶來另一個問題:成型度差。
鏡片在佩戴時可能會出現翹邊或變形,進而影響視覺清晰度和舒适度,長時間使佩戴還可能導緻眼睛疲勞。
相比之下,年抛的材質是最好的。
通常使用的都是更為堅固和穩定的材質,也是對眼睛來說舒适度最高的,畢竟要長久使用,品質自然要更好。
耐用性差
日抛的設計理念就是圖個友善,每天一換,不僅幹淨衛生,還省去了清洗保養的繁瑣。
但這種設計也讓它們不需要在耐用性上下功夫,是以日抛在短時間内更容易受到磨損和變形。
比如眼睛的眨動、淚液的分泌,甚至是空氣中的微小顆粒,都可能對它們造成一定的磨損和變形。
短時間内可能感覺不出差别,但一天下來,這些磨損和變形會逐漸累積,佩戴感變差,視覺也可能不如最初清晰。
而年抛會更加考慮長期耐用性了。
在材質、結構以及生産工藝上都經過精心設計與嚴格測試,以確定它們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内保持穩定的性能和舒适的佩戴體驗。
同時,在結構設計上也更加注重貼合性和穩定性。
它們經過精确的測量和計算,以確定鏡片能夠緊密貼合眼球表面,減少因鏡片滑動或移位帶來的不适感。
一些高端年抛産品還采用了特殊的表面處理技術,以提高鏡片的濕潤性和抗污染性,進一步保護眼睛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
so,日抛雖然友善,但在材質和耐用性上都遜色于年抛。
對于希望擁有更長時間穩定佩戴體驗的人來說,年抛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一次性≠更幹淨!
很多人覺得“一次性”産品用完就扔,不會滋生細菌,應該很幹淨衛生。
但其實,這個想法有點簡單化了,真實情況要複雜得多。
材料普遍廉價低質
為了降低生産成本,很多一次性産品使用的是廉價材料,這些材料在衛生和安全上存在很大的隐患。
比如一次性塑膠餐具,許多生産商會使用劣質塑膠,這類塑膠在高溫下會釋放有害化學物質,比如雙酚A或鄰苯二甲酸酯。
這些化學物質進入食物後,被人體攝入,可能對健康産生長期危害。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一次性紙杯上。
雖然紙杯看起來幹淨衛生,但許多一次性紙杯内層覆有一層塑膠薄膜,用來防止水滲透。
在倒入熱水時,這些塑膠塗層可能會分解,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
國外的一項研究就曾經檢測了一次性杯子加熱後的微塑膠釋放量,結果70-95 °C的溫度下,一次性紙杯釋放到水中的微塑膠含量顯著增加。
未達到生産标準
除了材料差,一次性用品的生産過程也沒你想得那麼幹淨。這類産品通常是大批量、快速生産,廠家更在意的是效率,而不是衛生條件。
很多一次性産品出廠前其實沒經過嚴格消毒,包裝和運輸過程中也可能接觸到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污染物。
就拿一次性内褲來說,雖然看起來是為了友善和衛生設計的,但不少廉價的内褲在生産時根本達不到嚴格的衛生标準。
一些低品質的内褲原料可能在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堆積,沒有進行任何有效的消毒程式,便直接打包上市了。
這樣的内褲穿在身上,不僅沒有我們期待的衛生保護,反而可能因為材質劣質、生産環境不幹淨,甚至是被細菌污染而引發皮膚問題或者感染婦科病。
儲存和運輸中的污染風險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一次性用品在密封包裝裡是無菌的,但實際上,這些産品在儲存過程中常常面臨環境的影響。
比如濕度過大、溫度過高等情況,都可能導緻細菌滋生,甚至發黴。
再加上長途運輸過程中,産品經過多個倉庫和中轉站,暴露于不同環境,增加了接觸細菌和污染物的機會。
就像是一次性洗臉巾,看起來挺友善衛生,但如果儲存環境不好,封口不嚴,洗臉巾受潮了,就有可能滋生細菌。
用這樣的洗臉巾擦臉,不僅不會讓皮膚更幹淨,反而可能帶來皮膚問題,甚至引發痘痘或過敏。
就是說,雖然一次性用品省心、衛生,确實是出差、旅行等時的必備好物,但我們在追求友善的同時,還是不能忽視這些産品的品質問題。
不過,咱們這裡說的一次性用品并不包括試用裝。
很多試用裝産品,比如護膚品小樣或旅行裝洗髮乳,都是經過嚴格密封處理的,反而能保證更高的衛生标準。
而且它們通常是獨立包裝,開封前幾乎沒有與空氣接觸,污染風險更低。
是以,咱們在選擇時還是要看産品本身的品質和密封性,畢竟友善和安全兼顧,才是最優解。
說起來,這兩年大家還都挺注意牙齒健康的,畢竟牙科的費用真的是差一點差之千裡啊!
一查才發現,不少人的牙齒問題都是牙龈問題導緻的!
比如牙龈發炎或牙周病,經常一刷牙就牙龈出血,或者吃點甜的牙齒就敏感的不行。
牙龈流血,看似小問題,但實際上都需要治療。
随着年齡增長和病症發展,牙龈也會不斷萎縮,導緻很多人年紀輕輕的,牙就掉了。
so,很多人都開始選擇牙龈刮治治療。
但牙龈刮治的價格畢竟不低,是以也有一些人還在觀望,害怕交了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