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連冠”的偉業完成之後,遼甯隊主教練楊鳴做客某檔訪談節目,接受了媒體記者的采訪。
其中的重點,毫無疑問肯定是圍繞着五個字---“成功的秘訣”。
确實,放眼整個CBA聯賽,甚至是全世界的籃球聯賽,能夠達到這個成就的并不多見。
如此一來,自然而然是需要好好的聊一聊。
或許是對此早有準備,也或許确實是有着不少的經驗想要拿出來分享。
稍微沉思了一下之後,就做出了以下回答:
其實遼甯隊的成功主要是來源内部的穩定和團結。
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大家都幾乎來自遼甯本土,大家幾乎都是從小一塊長大的。
是以,大家在一起的默契程度、熟悉程度和包容程度都是比較好的。
至少是比其他那些“東拼西湊”的球隊要好得多。
這個觀點一出,立刻引來了很多球迷的熱議。
首先,不可否認遼甯隊的本土球員确實大多數都是來自本土,然後,也正如楊鳴所說,大家在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點點的把遼甯隊帶到了今天的這個成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确實這是一支非常值得遼甯隊和遼甯隊的球迷驕傲的事情。
但是,這并不代表着,這樣的模式就是完全正确的。
或者說,這是因為遼甯确實是“人才大省”,尤其是籃球人才,無論男籃、女籃,走出了很多的功勳球員。
那麼在現有的中國籃球聯賽體制之下,他們肯定是先考慮自己的家鄉球隊。
然而,還有剩下的19支球隊,他們本身或者本行政區域内沒有那麼多的籃球人才,難道就是以就不設立球隊了嗎?
或者說,如果全部都堅持用自己“家鄉”的球員。
那麼幹脆就實行“全運會”的模式就好了,CBA這種商業聯賽,壓根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更何況,遼甯隊是一個整體,雖然他們的球員絕大多數來自于本土,但是他們還有外援,比如弗格和莫蘭德,還有外教,比如烏戈,還有外籍的訓練師等等。
難道說他們就不是遼甯隊的一部分嗎?
以及遼甯隊的3連冠,難道就沒有他們的貢獻嗎?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
最主要的是,遼甯隊身處于CBA聯賽當中,而CBA聯賽又是一個商業聯賽。
商業聯賽最重要的是什麼?
當然是關注度,足夠多的關注度。
最後,想方設法的去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
至于各個球隊當中效力的球員是不是來自“本土”,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其次,楊鳴想要凸顯遼甯隊的這個特點,沒有問題。
但是,借此來抨擊其他的CBA球隊,甚至說他們是“七拼八湊”的存在,這個就有點格局窄了。
還是那句話,遼甯隊是取得了成功,但是,這也隻是眼前的,放眼整個CBA曆史,比他們輝煌的,比他們獲得總冠軍次數多的球隊,依然是大有人在。
現在因為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去肆無忌憚的點評其他球隊的不是,這個就沒有必要了。
退一萬步說,如果給出的這個建議是具有可行性的,那還能夠了解。
但是,這個觀點很明顯沒有任何借鑒和推廣的可能。
如果打籃球還要“看戶籍”,那麼,中國男籃就真的是無藥可救了。
是以,咱們的教練員在對于自身和整個聯賽的思考層面,還應該再深入和專業一些。
最後,其他的19支球隊也不要過于“對号入座”。
雖然楊鳴這麼說,确實是沒有太給你們留面子。
但是,話再說回來,就算沒有楊鳴的這個觀點,你們又有什麼面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