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何吸引人?其實根本不用比文筆或是想象力,就拿最基本的“人設”來說,金庸就甩了絕大多數作者十萬八千裡。
其他武俠故事大多存在一種通病,就是角色過于臉譜化,比如正派就一定是一塵不染的,他們不會容許自己犯下任何過錯,而反派則多半十惡不赦,你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任何人性光輝的一面。
(嶽不群劇照)
這樣的人設固然能讓劇情沖突更加明顯,但也難免讓角色看起來“毫無人性”,因為現實世界中的人都是複雜的,而金庸筆下就有不少人設十分複雜的角色。
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位正派掌門,她逼着弟子們點守宮砂,緊固她們的一切行為,卻又逼着她們去勾引魔頭,着實讓人不齒。
一、比反派還惡毒的正派
談及金庸筆下的“僞君子”,多數人想到的或許會是《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作為正道門派華山派的掌門,他的為人着實與邪派無異。
不過本文要提到的那位掌門卻不是嶽不群,畢竟嶽不群後來都黑化堕落了,已談不上是正派,而那《倚天屠龍記》中的滅絕師太卻從頭到尾都是正派的人設,隻是她的所作所為,卻完全不似正派。
其實從這師太的法号就不難看出,她這人不好惹,甚至你都很難将這法号與“正派掌門”的身份關聯在一起。
當然,她表達的意思或許是“滅絕邪魔”,那也說得通,隻是從她的實際行動來看,她要誅滅的,也不止是邪魔而已。
(滅絕師太劇照)
比如在對付明教的時候,那無辜的少年曾阿牛出手阻攔,不讓滅絕大開殺戒,也算是讓滅絕少背負些罪孽,她好歹是出家人,不該如此重的戾氣。
可滅絕師太哪裡願意收手?哪怕對方是個與明教不相幹的少年,她也決心要拿下這小子,隻為踏平明教。
而後來才得知,滅絕師太之是以如此痛恨明教,絕不僅僅因為她是正派掌門,而明教是邪派組織。
那張三豐也痛恨明教,但他就從來不願插手明教之事,哪怕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時候,他也沒有親自下場,就因為他深明大義,此時的主要沖突是中原百姓與大元朝廷的沖突,而明教也是抗元的先鋒,正道群雄卻要與明教窩裡鬥,豈不是正中大元朝廷下懷?
(張三豐劇照)
可見滅絕師太确實沒什麼格局,而她痛恨明教的理由也很簡單,就因為當年她師兄同時也是情人的孤鴻子被那明教光明左使楊逍活活氣死,她才立誓要誅滅明教群魔。
說白了,她有幾分公報私仇的意思,也正因為如此,萬安寺一戰,哪怕群雄都接受了張無忌的救援,她也不願意接受來自明教的好意,對于她而言,這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倒不如一死了之。
從這一點來看,她還算是堅守住了自己的底線,這個角色的形象沒崩,但這樣的形象本就談不上有多好。
而更奇葩的是,她還定下了讓人無法了解的門規。
二、莫名其妙的門規
關于“守宮砂”這種東西,早在《神雕俠侶》中,金庸就已借小龍女的視角提到過,她正是在被甄志丙毀了貞潔後失了守宮砂。
而《倚天屠龍記》最後一回中,金庸又借周芷若的視角重提這個設定。
說是:“本派男女弟子,若非出家修道,原本不禁娶嫁,隻是自創派祖師郭祖師以來,凡是最高深的功夫……每個女弟子拜師之時,師父均在咱們臂上點下守宮砂。每年逢到郭祖師誕辰,先師均要檢視,當年紀師姊……就是這樣……”
規矩是郭襄定的,但滅絕已是第三代掌門,早可以修改規矩,畢竟就連她自己似乎也沒遵守規矩,否則為何範遙說周芷若是他和滅絕的私生女時,峨眉衆人都深信不疑?
無非因為滅絕師太本人就沒有守宮砂,否則她們絕不會信這種讒言,而滅絕的守宮砂多半是被她師兄孤鴻子給弄沒的,這也是她一直忘不了那師兄的原因。
三、卑劣的手段
這種寬于律己,嚴于律人的雙标做法本就可惡,但滅絕還做了更可惡的事,那就是身為正派掌門,她居然兩次派弟子去勾引魔教中人。
第一次是讓紀曉芙去勾引楊逍。
(楊逍、紀曉芙劇照)
原著是這麼寫的:“滅絕師太擡頭向天,恨恨不已,喃喃自語:‘楊逍,楊逍……多年來我始終不知你的下落,今日總叫你落在我手中……’突然間轉過身來,說道:‘好,你失身于他、回護彭和尚、得罪丁師姊、瞞騙師父、私養孩兒……這一切我全不計較,我差你去做一件事,大功告成之後,你回來峨嵋,我便将衣缽和倚天劍都傳了于你,立你為本派掌門的繼承人。’這幾句話隻聽得衆人大為驚愕。”
峨眉群女都驚了,師父怎會說出這般無恥的話?
而這可不是她唯一一次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後來面對周芷若,她又想故技重施。
隻道:“周芷若心想:‘師父為什麼逼我做這件事?她要我去引這小魔頭,可又不能真心對他好,她不知道這可有多難!師父為什麼認為他是個魔頭……’”
(周芷若、張無忌劇照)
滅絕讓周芷若接近張無忌,卻又讓她立下誓言,不能與張無忌成婚,隻伺機除滅明教,着實是狠。
嚴格來說,滅絕确實還算是正派,隻是她心中的正義過于極端,她的雙眼也早已被私仇蒙蔽,以至于她變得如此瘋狂。
無論如何,要論金庸筆下最讓人厭惡的正派角色,滅絕師太一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