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局技術壟斷 這台“人體照相機”讓醫生看到更細微的惡性良性腫瘤|尋新記㉖

破局技術壟斷 這台“人體照相機”讓醫生看到更細微的惡性良性腫瘤|尋新記㉖

封面新聞

2024-08-08 21:54釋出于四川封面新聞官方賬号

封面新聞記者 朱甯

2023年,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釋出了國内首份《中國核技術應用産業發展報告(2023)》,預計大陸核技術應用市場2025年可達萬億規模。

作為現代醫學的新興學科,核醫學利用放射性核素診斷和治療疾病,能全面反映病變基因、分子、代謝及功能狀态,更早期洞察疾病分子層面的資訊,輔助臨床研究攻克神經病學、惡性良性腫瘤學和心髒病學的重大疾病。

放眼全國,成都在核技術應用領域具有優勢。特别是在關鍵醫用“核素”方面,全國80%以上“核素”都是“四川造”。而在研發端,成都已然是全國核技術應用産業發展的新高地。聚焦到研發個體,日前,成都永新醫療裝置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單光子發射及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Insight四維定量SPECT/CT正式釋出。據了解。該裝置可實作光子信号的高效采集與處理,在惡性良性腫瘤臨床診斷、心血管、内分泌的療效評估、跟蹤随診和形成機理研究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

破局技術壟斷 這台“人體照相機”讓醫生看到更細微的惡性良性腫瘤|尋新記㉖

永新醫療Insight 四維定量SPECT/CT

核技術讓醫療檢測更加精準

钇-90治療肝癌,鐳-223治療前列腺癌、碘-131用于治療甲狀腺疾病……核醫學的發展,關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需求。

實際上,大陸核醫學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在核醫學成像出現以前,很難精确定位隐藏在患者體内的惡性良性腫瘤塊的位置及大小,一旦有了臨床表現,其分期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早期治療。

如今,醫生利用核技術“人體照相機”,就能打開微觀世界、洞察多種疾病,能做到“早一點、再早一點”發現病竈,尤其是精準定位原發病竈,且能對惡性良性腫瘤進行非常有效的分期,進而實作影像指導下的精準治療,最終提高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品質。

如何看得更清?看得更細?看得更準?作為高端核醫學顯像裝置的傑出代表,SPECT/CT采用單光子核藥作為示蹤劑,能在體外無創探測到髒器或組織對示蹤劑的攝取資訊,進而反映其生理、病理特征,結合CT解剖資訊,通過影像融合技術,實作“1+1>2”的效應,為臨床精準診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其臨床應用可進一步提升大陸惡性良性腫瘤、缺血性心髒病、腎髒疾病等的診斷能力。

根據中國惡性良性腫瘤登記年報測算,全國每年新發癌症的病例數約406.4萬例,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病死率、延長生存時間的關鍵措施。

據了解,Insight四維定量SPECT/CT集高通量SPECT探測器與24排高性能CT于一體,可實作光子信号的高效采集與處理,有效提升檢查靈敏度和圖像分辨率,大幅縮短掃描時間,滿足多樣化臨床采集需求,在心血管、内分泌、泌尿、神經、呼吸等系統相關疾病的診斷中,特别是在惡性良性腫瘤臨床診斷、療效評估、跟蹤随診和形成機理研究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

永新醫療董事長劉邁表示,這款全新的國産SPECT/CT産品将為中國核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重要力量,助力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确率和治療效果,為醫療機構的裝置更新和更新提供有力支援。

藍海競争

四川計劃建成國内領先的核醫療産業叢集

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由于大陸核醫學事業起步相對較晚,部分關鍵元件未能完全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SPECT/CT市場也長期被國際品牌壟斷,國内醫療機構在采購裝置時面臨高昂的購置費用和維護成本。

記者了解到,該類型的進口裝置價格大都在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人民币,此外,如果進口的裝置壞了一個零件,從運輸到最後安裝需要數月時間,有極高的維護成本。同時,核醫學分子影像裝置,屬核醫學高端影像裝置,市場長期為國外巨頭所壟斷。

據統計,2017-2021年,大陸核醫學裝置市場美國GE、飛利浦、西門子三家占比超過了95%。目前,永新醫療已取得SPECT、SPECT/CT兩個産品的Ⅲ類醫療注冊證,作為國産首台套裝置,産品填補了國内空白,性能名額優異,有望突破進口品牌壟斷國内市場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和地方層面接連出台相關規劃,有業内人士表示,現在核醫學賽道還不擁擠、又有前景,是藍海市場,參與者的熱情在持續高漲。

近年來,随着國内人口老齡化加劇及癌症負擔的增加, PET/CT的臨床需求持續攀升,核醫學的未來市場潛力巨大。2021年,國家八部委重磅檔案《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檔案的出台,将核醫學發展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核醫學裝置作為核醫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診療裝置的自主研發及創新力度再次成為了重中之重。

核醫療作為未來醫療領域最具科技含量的方向之一,如何勇闖這一“藍海”,四川亦有新動作。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核醫療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四川到2027年要實作10種以上主要醫用同位素國産化自主供應,5個以上放射性藥物和高端核醫療裝備完成或進入臨床試驗,形成醫用同位素、放射性藥物、核醫療裝備的标準體系以及完善的核醫學臨床轉化及研學診療體系,建成國内領先的核醫療産業叢集。

核醫療

“物以稀為貴”難題待解

不過,核醫學繁榮發展背後,仍然面臨顯著困境。有業内人士表示,需要産業鍊各環節形成合力,建構起生态系統,共同做大規模,才能把價格打下來。“展現在應用上,就是要推動到2025年底實作三級綜合醫院核醫學科全覆寫,擴大部分核藥臨床應用範圍,實作早診斷早治療。”

此外,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汪靜指出,首先是缺乏學科建設的标準。“其實核醫學科有它自身的特色,包括患者的管理和流程、放射性藥物的管理和流程,以及從業人員的管理流程等,因為是一個放射性的工作環境,但在建設标準上,目前國家層面仍缺乏一個标準的建設規範或可執行的标準,讓諸多想建設核醫學科的科研院所沒有範本參照。”

“醫療資源的配置設定不均是一個大問題,核醫學裝置雖然是一種高科技産品,但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能缺乏足夠的人才和技術支援,進而導緻裝置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有行業人士指出,其次,由于核醫學裝置的投資較大,是以在一些小型醫院或診所,核醫學裝置的投入成本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該行業人士表示,在核醫學發展的過程中,當期也存在對核醫學診療價值宣傳普及力度不夠、公衆知之甚少的問題。還需要改變以往“談核色變”的觀點,同時,核醫學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也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援,需要加強與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作。

檢視原圖 13K

  • 破局技術壟斷 這台“人體照相機”讓醫生看到更細微的惡性良性腫瘤|尋新記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