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 逐“綠”前行
随縣推進石材産業綠色高品質發展
礦山開采平台覆土整理後,種上了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礦區公路沿線、生産生活區域周邊等“邊角地帶”,經過整地、植樹、複綠,變身為一處處“小景點”······
近日,在随縣吳山鎮、萬和鎮等礦山複綠現場看到,随着生态修複治理工程深入推進,礦區生态環境面貌正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礦山複綠效果
石材産業是随縣重要的支柱性産業之一。近年來,随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生态文明建設和強縣工程建設政治責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石材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不斷推動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勝勢。
依托自然資源禀賦
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叢集
勞工們操作智能切割裝置,将一塊塊石材荒料從山上開采出來,運輸到園區企業,根據客戶需求加工成為一塊塊規格不同的闆材産品,銷往全國各地。這是在随縣吳山鎮、萬和鎮加工園區看到的情景。
據資料顯示,随縣石材資源以飾面用花崗岩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吳山鎮和萬和鎮,目前已探明礦石儲量5.48億立方米。石材品種以“白麻”和“黃金麻”為主,具有色差小、出材率高、耐壓強度大、吸水性小等特點,品質優良,廣泛應用于外牆幹挂、室内裝飾、廣場園林地鋪等領域。
▲石材行業招商大會
豐富的資源儲備和優秀的産品品質,為随縣發展石材産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競争激烈的全國石材市場,随縣石材産品也始終占據“一席之地”。2006年,随縣石材産業從零起步開始發展,短短幾年時間裡快速發展壯大,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前來投資興業,随縣也一舉成為享譽全國的石材生産加工基地。高峰時期,随縣石材的市場佔有率一度占到全國的20%左右,為随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随縣石材産業迅速發展,也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及政策支援。2010年,随縣石材産業被列入湖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并作為全省石材行業“三山兩園一支點”發展戰略布局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随縣石材産業被納入全省99個重點成長型産業叢集進行打造。《湖北省礦産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将随縣列入飾面石材資源産業基地和優勢特色礦産。
2020年,随縣石材産業跻身全省重點成長型産業叢集,随縣石材産業園被評為“中國十強建材工業園”。2021年“大随白麻”、“大随黃金麻”成功注冊國家級商标,石材産業園獲評“全國品牌建設工業園”稱号。
随縣石材産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18年來随縣石材産業經曆了從“無序”到“規範”、從“粗放”到“集約”的發展曆程。目前全縣已經形成吳山、萬和兩大石材産業園,現有礦山開采企業6家,石材加工企業162家,具備年加工1.8億平方米闆材的生産能力。随縣石材産業将圍繞打造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目标,強化新理念、新技術、新機制運用實踐,全面建設綠色礦山,深化資源循環利用,持續推進産業轉型更新,建構全産業鍊經濟體系,激發持續強勁的磅礴發展動能,力争全縣石材産業總産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具備向千億元目标邁進的基礎條件。
堅持綠色生态優先
推進産業高效有序發展
從無到有,随縣石材産業快速崛起。然而,随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短時間内大量的人員和資金也紛紛湧入這一領域,礦渣直排、生态破壞修複不力等環境問題顯現,讓随縣石材産業發展經曆了陣痛期。
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在礦山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态環境的前提下,把儲量豐富的礦産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勝勢?成為擺在随縣石材産業發展“生死存亡”關口的抉擇。
▲“智慧礦山”系統
痛定思痛。随縣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統籌保護與開發,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石材礦産資源科學合理開采水準、生态環境綜合治理水準,促進石材産業綠色、健康、可持續、高品質發展。
堅持産業規劃引領。高品質編制《随縣石材産業十年規劃》,制定《關于加快随縣石材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确了石材産業轉型發展重點任務,推動礦産資源開發利用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加強礦産資源整合。2021年1月所有采礦權全部到期後,按照“數量壓減、規模适度”的原則整合礦權,化“零”為“整”,從嚴把控“源頭”,把開采面積控制在10平方公裡左右,将18宗采礦權整合為6宗。充分發揮政府在礦山開采中的指導作用,挂牌出讓礦權5宗,在確定源頭把控的基礎上,推動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凝聚多方工作合力。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上司親自挂帥的石材産業發展上司小組,建立縣級上司、縣直相關部門、鄉鎮上司班子成員聯系包保的三級關聯工作機制。抽調自然資源、水利、應急、林業、環保、石材辦等相關部門精兵強将,組建專班駐紮鄉鎮深入一線,圍繞污染防治、安全生産等開展石材行業生态環境專項整治,持續督促企業規範發展。
開展礦山生态修複。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要求,開展礦山環境修複治理,做到應覆盡覆、應綠盡綠;持續加強後期管護,全面提升礦山複綠成效。2021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5.23億元,共修複礦山開采平台510個、邊坡481個,修複總面積1.85萬畝。
推動園區綜合治理。全面規範企業用地,清理騰退違規占用土地3000餘畝;推行先進技術、裝置和生産工藝應用,安裝430餘套沖洗噴淋設施及防風抑塵降塵設施,常态化開展園區灑水清掃保潔、廠區灑水噴霧壓塵作業;建立180餘套幹濕分離裝置,實作“加工企業全覆寫、生産污水零排放、廢水循環全利用”。
今年6月開工的随縣梨園嶺-龍管礦區,是随縣推動礦産資源綠色開發、轉型發展的一個代表。該礦區面積約2.2平方公裡,由随州吳聯礦業有限公司負責營運管理,以開采“白麻”“黃金麻”為主。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吳聯礦業公司把好“源頭關口”,先後投入5.5億元,建設高标準進礦公路,更新換代礦山開采機械,持續開展礦山生态修複,高品質推進安全設施建設,奮力建立行業一流标杆企業。
加快産業提檔更新
打造縣域發展強大引擎
重振“行裝”再上陣,随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石材産業發展走上了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大步邁進。
随縣統籌考慮石材産業發展,合理确定各園區産業功能定位及産業分工,實作錯位協調發展。一方面,對範圍内礦山開采、荒料貿易、石材加工、石材銷售、生産服務、研發設計、商貿會展等石材全産業鍊各環節統籌謀劃設計,深挖産業“全鍊條”價值;另一方面,針對各石材産業園現狀建設粗放,圍繞園區産業功能、市政交通、配套設施、環境景觀、廠區建設五大提檔更新方向持續發力,優化培育特色石材産業發展新動能。
一“石”多吃,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價值。在過去,石材開采、加工過程中産生的邊角廢料,曾是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現在,有了解題之策。6月下旬,記者在位于吳山鎮的随州市中潤循環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投資3億元建設的加工生産線,石材邊角廢料集中收集,經過機器裝置處理後,變成了商砼骨料、機制砂等建築材料産品,既滿足了建築市場原材料需求,又實作了資源的有效利用,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石材固體廢料處置難題。
随縣充分考慮産業末端資源利用,推進石材加工由粗放型向精深加工發展,提升石材産業附加值和市場競争能力。按照“每個礦權配套一個尾礦綜合利用項目、每個園區配套一個生産廢料綜合利用項目,優先發展綜合利用項目”思路,先後引入中潤、閩昌、鑫峰、鴻盛等循環綜合利用企業,探索開發人造闆材、發泡陶瓷、石材工藝品、機制砂、裝配式建築等新型建築材料,原材料“吃幹榨盡”,全面推動石材尾料變廢為寶,延伸産業經濟鍊條。
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賦能産業高品質發展。投資1.18億元,大力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建設集礦山智能底座、營運指揮中心、前端感覺體系、運輸排程系統、智慧應用系統及安全保障體系等内容于一體的智慧礦山系統,對石材“源頭開采、中間運輸、最終流向”進行全流程閉環管理,防止超采亂采,減少污染,提高精細化管理水準。
聚力延鍊補鍊強鍊,積極推進石材産業招商。2023年舉辦“中國随縣石材行業招商簽約暨綠色循環經濟産業園開工儀式”活動,與山東臨工、犇星新材料公司等全國54家知名企業簽訂入園協定,補齊了石材商貿、固廢綜合利用等多領域短闆。
▲參加廈門石材展
今年3月16日,借助廈門國際石材展機會,舉辦“2024年湖北随縣石材(廈門)推介會”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石材行業協會代表,建築裝飾、幕牆和設計行業企業以及随州優勢石材企業代表400餘人共聚一堂,精準對接石材供需事宜,拓展石材産品銷售管道和應用場景,不斷提升“随縣石材”品牌影響力。
下一步,随縣石材産業将以全産業鍊體系建設為抓手,做優做強産業生态經濟鍊條,逐漸掌握發展主動權。規劃建設中國随縣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産業園,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援延伸産業鍊企業落戶随縣,建構融合物流運輸、石材貿易、配套裝置制造及銷售、綜合服務業等于一體的區域特色産業叢集;積極舉辦全國設計院長随縣行等招商推介活動,探索發展會展經濟、電商經濟,引導石材銷售端、貿易端向随縣回流,推動石材産業向更高價值鍊攀升,奮力建構國内具有影響力的露天石材産業發展示範高地。
來源:随州日報
全媒記者:張清 通訊員:楊樂
編輯:靜心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