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托起了一個家

作者:新聞

社群晨報記者 王偉

60多歲的時候,本來應該是"享受青福"的年齡,但對于剛剛在浦東新區濰坊社群63歲的袁鳳軒來說,這些都是不可能實作的願望。十年前,他的伴侶因腦出血癱倒在床上,不久之後,他2歲的孫子小宇(化名)因意外車禍而截癱,不幸被發現患有血友病。

多年來,一邊是卧床不起、無意識的"植物人",另一邊是坐輪椅的"玻璃人"。為了照顧一個老一小,袁鳳軒隻能辭去當時的工作,全職照顧他們。他的母親在孩子出事後離開了。家庭為支付醫藥費用也一直在苦苦掙紮,但這些困難并沒有壓倒袁鳳軒,她從未放棄過兩個最愛的人能夠恢複希望。令人欣慰的是,剛剛慶祝8歲生日的小宇既懂事又堅強,家人的支援和愛心讓他熱情活躍。

小宇8歲,紅牙,活潑可愛,如果不坐輪椅,看起來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差別。但他幾乎不能輕易移動,在輪椅上如果累了就想換個姿勢,袁鳳軒都輕輕的手腳幫他慢慢移動。"自從病了,正常運動也擔心,怕流血。袁鳳軒告訴記者,小玉患有血友病A,凝血持續時間延長,終生有輕微創傷後出血傾向,隻有注射凝血因子才能"繼續活下去"。

奶奶現在成了小玉唯一的依附,不僅要照顧自己的生活和生活,還要教他拼音寫作,按照家庭習慣,孩子一直叫祖母"好婆婆"。"我婆婆每天要檢查我的身體五次,我得帶着出血去醫院。

為了彌補小宇不能像年齡一樣上學的不足,袁鳳軒還擔任了小宇的"家庭老師"。小宇的洞察力非常高,現在已經開始自學二年級教材了。也許有更多的時間孤獨,孩子們特别喜歡寫作和閱讀。

"每次帶小宇去醫院,為了省錢,我都把他擡到門口坐219路公共汽車。有一次遇到一位司機師傅,特意下車幫我上車,然後他也向團隊反映了我們的情況。沒想到,團隊非常重視,不僅上司回家來看我們,還讓我們每次去醫院前提前打電話通知,大巴會等我們。袁鳳軒告訴我們,小宇知道這件事,但也必須給團隊寫一封感謝信。

終于睜開雲層看月亮了,原本醒來的無望老同伴袁鳳軒小心翼翼地睜開了眼睛,雖然還是無法動彈,但袁鳳軒認為,醒來已經是一個"奇迹"。更重要的是,小宇也在日漸成長,變得開朗、理智。"街道領袖和社群官員真正關心并幫助我們,"袁說。就像小宇要找一個社群家庭醫生照顧,每個元旦上門護理,這些小事看都是小事,但真的讓我們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