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T桔子 作者|吳梅梅封面圖|Pixabay
最近,我們注意到一家經營了10多年的老牌公司“豆丁網”的股權被以一百萬的價格成交了。
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還是挺震驚的,主要有兩點:一,這家古早的網際網路公司,居然還活着;二,交易的價格居然隻有100萬,而且是整個公司100%的股權,價格可以說很低了吧。
接下來,可以看看這件事的始末。
新三闆公司作價100萬元剝離主業
去年10月,北京新創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闆釋出了公告,以人民币 100 萬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豆丁世紀 100%股權給浮遊鲸(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閻筱婧,并且麥剛辭去豆丁世紀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和經理的職務。看的出來,出售是這兩年早就有的決定和想法了,隻不過,到現在這筆交易算正式達成,并告一段落了。工商資訊顯示,目前,豆丁世紀(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已就股權轉讓等事宜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這也意味着,經營了經營了十幾年的線上文檔分享網站“豆丁網”自此可能會退出曆史舞台。
根據公開資訊,豆丁網創立于2008年,緻力于打造面向全球的的C2C中文文檔分享平台;當時,美國著名的文檔分享網站Scribd上線于2007年,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年代感的網際網路産品了。而豆丁網的創始人林耀成也符合早先傳統VC眼中的主流創業者的标準——高知、斯坦福大學MBA學曆,回國創業的華人,有資深的技術背景,還創業成功過(曾經在美國創業,項目成功出售)。從公開資訊來看,這麼多年以來,豆丁網從未對外公布過融資資訊。而這次賣方,即豆丁網的母公司新創未來目前是新三闆挂牌公司,曾經在一級市場也拿過不少風投。根據IT桔子資料,新創未來在2008年拿了創業工場的天使輪,之後的投資方包括招商局資本、啟明創投、盛大資本、海爾資本等知名的機構。
新創未來曆史融資資訊 來源:IT桔子根據公告資訊,本次股權轉讓後,新創未來的主營業務不再是經營文檔分享服務,并計劃通過業務轉型或注入資産等方式盤活公司經營業務,逐漸實作業務穩定開展的目标;公司計劃進一步對現有資産進行分析,通過優化業務模式等方式改善經營結構。
新創未來剝離豆丁網核心資産後,未來有可能會做的業務主要是創業孵化器,畢竟公司實際控制人麥剛本身就是天使投資人,也是創業工場的創始人/CEO。
豆丁網緣何被賤賣?
作為公司的核心資産,豆丁網是怎麼會落得一個被賤賣的下場呢?結果令人唏噓,但早已有迹可循。我們從财務資料、商業模式和行業競争這三個方面稍作分析,試圖了解接近事實。首先,确實是業務體量小、不賺錢,而且過去一年收入下滑得特别厲害。
新創未來曆年營收情況 來源:東方财富網根據新創未來釋出的年報資料,2022年,公司實作營業收入僅3233.4萬元;到了2023年,公司實作的營收僅有1796.5萬元,同比下降了44.4%,降幅接近一半;這也是公司在最近10年以來營收最低的一年。接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其收入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營收構成可以看到,新創未來的廣告收入下滑趨勢尤為顯著,從2020-2023的這四年持續地下跌,其中2023年下降最顯著,從上年的620.33萬元廣告收入下降到了僅146萬元收入。文檔收入這塊,除了2021年略有反彈外,這幾年的收入也是不斷地縮水,從2021年的3492萬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2613萬元、2023年的1650.4萬元。這也反應了一個是中小企業廣告主生存環境惡劣,縮減開支,導緻公司廣告收入直線下滑;另外一方面,也是外部的競争和沖擊,行業變化,使得文檔收入減少了一半多。此外,公司在财務層面,面臨着比較大的虧損。在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淨虧損為2.17億元,一改此前能夠盈利的狀态;要知道,在2021年同期,還能淨利1.56億元。從公司的總體毛利率來看,2023年的毛利率直接降為-45.72%,幾乎成為了負資産。是以,從基本面來看,公司曆年來總體不到五千萬的年營業收入,在新三闆公司屬于比較末位的,成長性也不好,導緻流動性極差,幾年都沒有交易。其次,商業模式存在一些可能的硬傷,難以規避。豆丁網自誕生以來就備受争議的是版權問題,尤其是在商業化/付費之後,圍繞版權及其侵權存在的問題就層出不窮。版權問題曾是中文網際網路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因為在C2C模式的運作下,直接跳過了有版權的B方,原本網際網路是一個免費共享的社群,大家本着自願、共享的原則。但後來,在法律政策和相關服務的完善,商業化的推動下,就有了各種分化:使用者主動上傳的文檔,但很可能是二手轉發、不具備上傳内容的版權所有方;平台與上傳者共享收益,而版權方沒有所得甚至毫不知情……如果豆丁網一直堅持C2C模式,不改革的話,這就是普遍的、明顯的缺陷。
根據企查查資訊,最近十年内,豆丁網公司主體關聯的法律訴訟案件有475條,其中有75%都屬于被告,主要發生的侵權事由涉及著作權、作品網絡傳播權、名譽權、知識産權等。從主體來看,案件的原告有不少還是自然人,涉案金額較小。最大的一筆應該是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與豆丁網的著作權侵權案件,豆丁網網友提供了電子社10餘本圖書掃描件線上付費閱讀并展示廣告,直接導緻豆丁網被強制執行了20.9萬元。在去年3月,豆丁網釋出的廣告圖文(針對企業客戶的傳播推廣文)中,因擅用倪萍、袁泉等女性形象,違反廣告法,還被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9萬元。說明公司對廣告主客戶的内容稽核不嚴,為了收入放棄了基本的一些内容和廣告原則。最後,從行業競争局面來看,豆丁網的核心優勢越來越弱。豆丁網的優勢是在各行各業的文檔、資料方面有深厚的積累,針對C端使用者,豆丁網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靠付費文檔,而這部分收入過去5年占據了七八成以上的營收。
那麼,其主要閱聽人群體有兩類:一是高校學生群體,需要研究學習資料;二是職場人士,主要滿足辦公需求。且不說,它和百度文庫、道客巴巴這些同行競品直接拼死搏殺,還有來自外圍的競争更加猛烈、無形。一方面,當WPS、微軟這樣的辦公文檔巨頭都在推會員付費服務,植入大量的文檔模闆内容,進一步蠶食了豆丁網的原有份額。而随着國内AIGC、文本大模型的發展,他們的應用場景更豐富,功能更全面,比如大學生去研究寫論文,AI能做的事情比較多;而豆丁網的産品力越來越弱了。另一方面,這些年,國内在經曆了一輪知識付費的浪潮後,使用者付費習慣似乎已經養成了,但使用者更樂意接受會員式的長周期服務,課程的付費服務等,而對于單一的文檔付費,吸引力、提供的價值感還是弱了些。
你們還知道豆丁網嗎?還有多少人在用豆丁呢?
微信又雙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檔。還請點選星标,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