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迷霧系列
誅殺功臣的劉邦對謀反的趙國君臣竟然網開一面
劉邦以布衣提三尺劍三年平秦、四年滅楚,讓天下再次一統。站在萬衆敬仰的權力最頂端,風呼嘯着從耳旁掠過,劉邦感受更多的是高處不勝寒——匈奴崛起,北方烽煙四起,帝國不堪其擾。幾個異姓王瓜分了三分之一的帝國領地,漢帝國直接控制區内功臣集團不斷攫取更大的權力。
劉邦自己已經年近六十,嫡長子劉盈才十四五歲,還是個毛孩子,一旦自己有什麼不測,廣袤的帝國大地上忠于劉氏家族的力量有多少?他自己心中實在是沒底兒。
與劉邦一起開創帝國基業的功臣宿将沒有一個是善茬,這些虎狼之輩,自己現在還能壓服得住,自己的子孫能否鎮得住,是個大問題。為保障子孫後代能夠守護好基業,殺戮功臣,除掉潛在的威脅勢在必行。
第一個被誅殺的是淮陰侯韓信。
劉邦假裝巡遊雲夢,在陳地會見諸侯。見到韓信後,以一句有人告你謀反的理由抓了韓信。雖然沒有找到謀反的證據,但這并不妨礙韓信由楚王降為淮陰侯,在都城被監視居住。然後呢,等陳豨叛亂時,呂後與蕭何密謀,殺死了韓信。
韓信的罪名是有家臣舉報,說韓信與陳豨串通謀反,準備在夜裡假傳诏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
這不搞笑嗎,韓信已經被剝奪軍權,雖然名義是個侯,屬于政府高官,但其實屬于帝國公認被監視的不可靠對象。
在淮陰侯府邸周圍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時刻在盯着他,希望通過收集他的罪證來讓自己升官加爵。
他自己自保都困難,哪有的能力謀反?
假傳诏書,讓誰假傳?
淮陰侯府的人傳的诏書會有人信嗎,大家不會相信。
一個陌生人到政府機關去說某大上司讓我告訴你,你需要怎麼做,從業人員就會按該陌生人的指令去辦事嗎?
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被質疑和反殺。
趁夜襲擊呂後和太子的想法更是離奇,呂後和太子居住在皇宮,一幫烏合之衆就敢進攻守備森嚴的皇宮,這不是發燒昏了頭嗎?
就算殺掉呂後和太子,然後呢,韓信一夥能逃出重兵把守的都城嗎?
韓信是兵仙,不是笨蛋,人家從不打無準備不仗。
如此拙劣的想法怎麼可能是真的,但這并不妨礙韓信被處死,這充分證明了壞人不僅壞還蠢。
第二個被誅殺的是梁王彭越。
劉邦進攻陳豨時向梁王彭越征兵,梁軍抵達邯鄲後,劉邦沒看到彭越的身影。
當聽到彭越說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前來,劉邦大怒說:朕年老多病不也親赴前線,你小子比我還年輕,找什麼理由不來?
彭越聽說後很害怕,想入朝謝罪。其部将中有人就講:“您當初不去,受到斥責後才去,去就會被擒,不如就勢發兵反了吧。”彭越沒有接受勸告。
這點很關鍵,不管彭越真病還是假病,他隻是沒有去前線,并沒有反。但仍然是一樣的套路,由他的手下告發他謀反,然後被逮捕,審訊的結果是:“已經有謀反的迹象,按律處死。”但劉邦寬宏大量赦免了彭越,發配蜀郡進行勞動改造。
本以為自己人生已經跌入谷低的彭越在發配途中遇到了呂後,彭越對着呂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說自己無罪,希望能到故地昌邑居住。呂後說:“好吧,咱們一塊去見皇帝,我讓他重新審理你的案子。”
然後彭越就與呂後一起往洛陽趕,彭越覺得自己要絕處逢生了,哪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呂後見到劉邦後,對劉邦說:“把彭越流放是給自己留後患,還是殺了他比較好。我已與他同來。”
于是呂後指使人重審彭越案,把案子辦成了鐵案,鐵證如山,彭越三族都被斬首。
第三個被誅殺的是淮南王季布。
正在打獵的季布看到皇帝的使者頗為驚訝,看到皇帝賜給諸侯的彭越的肉醬極為驚恐,前車之鑒,以後千萬不能入朝了。
恰好黥布的一個寵姬有病去看醫生,而醫生與中大夫贲赫住對門。為了巴結上司,贲赫便備下厚禮,陪同寵姬在醫生家飲酒。結果黥布卻懷疑贲赫與寵姬私通,想抓起贲赫治罪。贲赫覺察後先發置人跑到長安告發季布謀反,然後季布就被要求到長安來對質,那哪成啊,去了就被做成肉醬了,沒辦法,反了吧。季布就這樣被迫造反,然後身死族滅。
劉邦對威脅其統治的漢初三大名将韓信、彭越和季布,謀不謀反都要殺,有理由要殺,沒理由創造理由也要殺掉。但是對确實謀反的趙國君臣卻采取了網開一面,甚至升官加爵的處理方式,這背後的真相值得深思。
以趙國相國貫高為首的一批人陰謀刺殺皇帝,殺手已經就位,就等君入甕,結果由于劉邦心有靈犀,在柏縣沒有停留,才逃過一劫。事件被舉報後,劉邦把趙王張敖和貫高等人抓捕歸案,然後釋出诏書說:“趙王群臣及賓客有敢随從張敖者,滿門抄斬。”
這操作讓人費解,對于謀反的案子,通常都是越牽連人越多,如明初的幾個案子牽連人數上萬。皇帝通常都是抱着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态度,甯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但這個诏書明顯是要縮小涉案範圍,用公開的恐吓、威脅讓避免事态的擴大化。
更加讓人費解的是诏書釋出後,以郎中田叔、孟舒為代表的一批趙國臣屬竟然都自行剃去頭發,以鐵圈束頸,作為趙王家奴随從西赴長安。
這不典型的造反有理、革命無罪嗎?
陰謀刺殺皇帝反而成了榮耀,成了英雄?
事件的處理更是讓人大跌眼鏡,不管貫高真實情況是自殺還是被自殺(掐斷自己的頸脈自殺第一人),總之在貫高自殺前,皇帝赦免了他。
田叔、孟舒被劉邦召見後發現他們都非常有才幹,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你們就不要在趙國幹了,任命兩人為郡守和諸侯國相。
這是什麼操作?
公開宣稱自己屬于叛亂分子的人員不僅沒有受懲處,反而升官了。整個事件貫高自殺,張敖降為侯,其他人要麼沒受影響,要麼升官加爵。
曆史有意思就有意思在這兒,史書中有些事情沒法直說,需要我們根據隻言片語去努力還原事實真相。
傳統解釋是劉邦仁德,敬佩貫高和田叔等人的人品,然後網開一面,對這些忠義之士額外開恩,朋友們認為原因是什麼呢?
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