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先生在論著《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提出“樂感文化”一詞,它相對于西方的罪感文化,強調人的主體性存在,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中心喜歡生,充滿堅韌、豁達、感恩的深層精神。
在草原最美的季節,烏蘭察布大地到處昂揚着這樣的“樂感”。上周,烏蘭察布市第十三屆“草原之旅”遊客那達慕在四子王旗舉辦,全國各地的遊客和當地群衆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歡歌、熱舞,一派歡樂繁華景象。
1
中國的“樂感文化”具有一種“樂群”的生存智慧,是以我們才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烏蘭察布今年的那達慕特别注重遊客的感受,将遠道而來的遊客作為那達慕的主人,突出遊客的參與和互動。
在入場儀式中,本屆那達慕首次加入遊客方隊,讓200餘位來自五湖四海的自媒體達人和遊客參與其中。在具體比賽項目裡,有不少遊客體驗了騎馬、射箭等項目,“沉浸式”感受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那達慕開幕當天,四子王旗更是用4米大鍋熬制一噸羊雜供在場遊客免費品嘗。據統計,那達慕期間四子王旗共接待遊客49.2萬人次。
除了那達慕大會,7月份,輝騰錫勒草原黃花溝景區接待遊客120萬人次,烏蘭察布火山日均接待2.5萬遊客,烏蘭察布之夜開街當月接待遊客超百萬人次......激情四射的格根塔拉草原,鮮花遍野的輝騰錫勒草原,萬年奇觀的火山草原,在這個夏天熱情迎接四海賓客。
2
那達慕為蒙古語的音譯,意為“遊戲、娛樂”,帶有豐收喜悅之意。是以,那達慕是草原的盛會,更是促進民族團結,展示民族風情的重要載體。
在本屆那達慕開幕式上,一首《迎賓曲》反映出烏蘭察布大地上各民族團結奮鬥、守望相助的生活現實。馬頭琴表演《萬馬奔騰》,展現了草原民族的奔放豪邁,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在歌曲《金雕飛起的烏蘭察布》中,火樹銀花牽手崛起的城市,更是感人至深,讓在場遊客“濕了雙眼”。
騎馬、射箭、搏克是那達慕大會的核心競争項目,被稱為“男兒三藝”。搏克場上,勇士們身着跤服、腳蹬靴子,威風凜凜;賽馬場上,選手們揮舞缰繩、策馬揚鞭,英姿飒爽;射箭場上,參賽者挽弓搭箭、凝神站立,放手瞬間輸赢既定。這些項目不僅考驗着參賽者的技和力,更是對他們智慧和勇氣的考驗。北疆兒女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态,對傳統競技和體育精神的追求,讓“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在賽場充分展現。而這不正是北疆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嗎?
3
李澤厚先生在《哲學探尋錄》中寫道:慢慢走,欣賞吧,活着不易,品味人生吧。
在本屆那達慕大會上,遊客們觀看體育賽事、欣賞文藝表演、品嘗特色美食、體驗非遺傳統技藝;漫步草原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雄渾壯麗;打卡航天基地,體會“嫦娥飛天”的浪漫;追尋“草原額吉”的足迹,傾聽三千孤兒入内蒙,流淌着民族大愛的共和國往事……在遊客眼中,烏蘭察布很值得來,引用來自陝西的遊客的話就是“聊咋咧”“美得很”!
即便隻是在烏蘭察布的街頭漫無目的city walk,找一家小店吃些特色美食,給家人挑選一件禮物。夜晚,再約三五朋友撸個串,喝杯酒,看城市夜色,觀浩瀚星空......舒緩、安甯的生活節奏也會感染到你。
來源 :烏蘭察布市融媒體中心
編 輯:阿拉騰土拉古日
審 核:張文燕
供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轉載内容請标注來源 活力四子王旗(hlsz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