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立秋節氣,想必很多人都十分開心,這意味着炎熱的夏季将慢慢遠離。
不過大家也别高興太早,5類人需要“躲秋”,想要順利入秋,還需牢記6習俗5忌諱,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立秋有5怕?”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而“立”為始的意思,表明各地即将進入秋天。
立秋節氣時,白天暑熱依舊非常明顯,畢竟目前處在中伏,隻有處暑節氣後才會告别夏季。在南方地區,一年最熱的為末伏,是以立秋的到來并不意味着夏季遠離。
但立秋節氣後,夜間已開始有了陣陣涼意,尤其是北方地區,感受特别明顯。
而在氣象學上,秋天是指連續5天均溫在22℃以下,黑龍江、新疆北部來的最早,時間為8月中旬;而華北、西南北部、秦淮一帶,需要9月份才能感受秋天的涼意。至于華南、江南一帶,需要10月份才能進入秋季,因而南方有“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後似烤爐”的說法。
其實,民間有“立秋有五怕”的說法,到底是哪5怕?
1、怕立秋熱不停
很多人都不希望立秋這天出現大太陽,這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天氣仍将十分炎熱,秋老虎發威,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嚴重幹旱。
對于莊稼來說,它們在立秋前迎來最佳生長期,立秋後反而不再需要炎熱的天氣,不然作物将陷入缺水問題,一旦長時間幹旱将使得作物的生長受影響,很難迎來較高産量。且高溫還會導緻病蟲害增多,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收成。
2、怕立秋無風
對于農作物生長來說,秋風是好事。畢竟玉米、水稻已進入生長的關鍵階段,最忌諱蟲害、病害。如果莊稼田裡沒有風,天氣悶熱濕度高,那就會加速病菌蟲害蔓延,不利于莊稼的生長。
是以,立秋這天刮風反而是好事,可将病蟲害吹走,減少農作物的損傷。
3、怕立秋雨水少
立秋後,作物生長進入關鍵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開始增加,如果沒有足夠的雨水,那作物可能就會面臨着幹旱困擾,很難迎來豐産。
是以,民間有“秋雨如油,五谷豐登”的說法,雨水少也就意味着秋天莊稼難以豐收。是以,大家希望立秋後能多下上幾場雨,這樣莊稼、果蔬才能豐産。
4、怕立秋早涼
正所謂“立秋涼,冬無陽”,也就是說,如果立秋後氣溫降得很快,天氣十分涼爽,那冬天将會顯得異常寒冷,其原因是冷空氣提前來臨。
而對于莊稼生長來說,立秋後不能太炎熱,但也不能太冷,不然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
5、怕秋雨連綿
前面說了,立秋降上幾場雨是好事,農諺也說過:“立秋有雨萬物收。”立秋降雨,可以避免秋旱問題,作物可很好的豐收。
但如果秋雨持續落下,陰雨連綿,持續多日不見陽光,那将不利于莊稼的生長,可能會導緻病蟲害加劇,甚至加劇倒伏,糧食減産成定局。
二、立秋牢記“6習俗”
1、迎秋
這一習俗最早源于宋朝,每當立秋節氣到來時,皇宮院子裡栽種的梧桐就會轉移至殿内。
到了時辰後,太史官員就會奏報“秋來”,并等待梧桐葉子落下1-2片,文武百官将一同念到“秋來”,聲音洪亮穿透性強,直至傳遍宮牆内外。
随後,皇帝就會帶領文武官員和将士們外出打獵、祭拜秋神。
而在民間,人們也會舉行“迎秋”儀式,如采摘梧桐樹或楸樹上的葉子戴在頭上。
2、“啃秋”
在南方地區,立秋這天會“啃秋瓜”,也就是吃西瓜,畢竟這一天十分炎熱,特别是末伏更是讓人難以忍受,需要啃食西瓜解暑去燥,因而這天大家都會買上西瓜,迎接立秋的到來。
還有一些地方會“啃玉米”,畢竟此時正是玉米豐收的季節,啃上玉米意味着來年将迎來大豐收。
而在浙江一帶有立秋這天“啃秋桃”的習俗,人人都要吃上秋桃,且吃完後必須将核桃留起來,待到除夕這天将核桃丢到火爐中燒,此舉被認為可以告别瘟疫,來年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當然,桃和“逃”諧音,立秋這天吃桃子可以避開黴運,因而這天吃桃子寓意比較好。
3、貼秋膘
夏季天氣炎熱,人在飲食上自然也會出現食欲不振的問題,吃啥都沒啥胃口。夏天過了後,人的體重會不可避免的減輕。
是以立秋後,為了改善消瘦的身體,人們會在此時“貼秋膘”,也就是吃上一些肉類,提高身體的抵抗力,紅燒肉、白切肉、雞鴨魚等都是不錯的美食。
當然,也有人在這天“稱人”,看此時的體重和立夏時稱的體重有何不同,如果瘦了就需要及時“貼秋膘”。
4、曬秋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立秋之時菜園裡的瓜果蔬菜開始陸續成熟采收,如茄子、辣椒、豆角等,這些蔬菜根本就吃不完,很多人将它們采摘下來,放在庭院裡晾曬。
如此一來,也就呈現出繁忙喜氣的“曬秋”場景。而曬秋後的果蔬,可以很好的風幹儲存。特别是豆角子,可能北方人吃膩了,但将其曬幹後留到冬天炖肉、炖雞吃,口感絕佳。
當然,也有人擔心“曬秋”會出現降雨,為了預測未來的天氣情況,一些人還進行“立鳅”活動,也就是将泥鳅放水中,一旦泥鳅直立起來,那就說明未來幾日有大風大雨,需要提前應對。
5、秋忙會
在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人們會在立秋前後舉行“秋忙會”,通常會和廟會一同舉辦,大家紛紛來到集會上,購買各種所需的物品,如牲口、農具、生活物品。
當然,大家也可感受着不一樣的文藝演出,欣賞着不同的藝術色彩。還有一些地區,會在秋忙會上舉行祈福活動,如武進一帶會紀念猛将菩薩,祈求未來事事順心。
6、“摸秋”
在京津冀等地會有這一習俗,如果家裡有婚後未育的婦女,立秋這天晚上,這位婦女會在其他小媳婦的帶領下,來到别人的菜園地裡采摘瓜果蔬菜。
别看是偷偷摸來的,但卻被視為吉祥之物。民間認為,如若摸到南瓜就會生下男孩,摸到扁豆多數生下女孩,而摸到白扁豆則象征着夫妻能夠白頭偕老共度一生。
三、立秋“5忌諱”要牢記
1、忌田間行走
在民間認為,立秋這天是不能在田間行走的,一旦犯了這一忌諱,那可能就會導緻作物出現減産,嚴重的将會導緻災害出現。
就算在家裡待着,也要拿出紅紙,在上面寫着“今日立秋,百病皆休”這8個大字,将其張貼在牆上。
2、忌手指月亮
在民間看來,立秋這天一定不能用手指着月亮,畢竟立秋通常會進入農曆七月,距離七月半近了,此時指着月亮,可能會招惹“5鬼進門”,日後煩惱比較多。
3、忌行房事
立秋是陰陽交替的日子,此時人的身體需要注意滋陰潤燥,一旦這天進行房事,那将對人的身體不利,損耗體内的過多陽氣,自身的運勢也會受影響。
4、忌“拾秋”
在立秋之時,作物已漸漸地成熟,尤其是蔬菜、花生,已進入了采收季節。隻不過,此時莊稼還未采收,或未采收完成,一定不能去撿拾,不然會被黴運纏身。
5、忌不躲秋
立秋除了是夏秋季節上的轉變,同時也是星辰位置的變化。民間上有“犯太歲”一說,而太歲是天上的星辰,和12生肖相對應。再加上十天幹、12幹支的組合,太歲星君共計60位。
而在立秋之時,部分生肖的人必須要躲開,才能免遭小人的迫害和流言诽謗。而今年是龍年,對應的犯太歲生肖為龍、牛、狗、兔、羊,這五種生肖的人需要及時躲秋。
那麼,躲秋到底該怎麼躲呢?其實也是有說法的。民間認為,隻要在立秋前後一個時辰内躲在家中就行,無需全天躲避。
2024年的立秋時間為8月7日8時9分,因而躲秋的時辰為8月7日上午6時9分到10時9分,在這4個小時内不要出門,就可躲過災禍。
以上就是立秋的具體說法和講究,看似沒有科學道理,卻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