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芊雨
編輯|汀洲影視娛評
要問哪個體育項目最受國人的喜愛?
毫無疑問就是乒乓球項目。
在巴黎奧運會期間,國内更是掀起了乒乓“熱潮”。
觀衆齊聚熒幕前,隻為一睹頂級的乒乓盛宴。
昨夜的乒乓男單比賽,樊振東一舉斬獲金牌。
中國乒乓球隊再次守衛了“國家榮耀”。
于是乎網友媒體紛紛祝福,線上線下“一片沸騰”。
反觀前幾日的女單比賽,觀衆的反應卻有些不同尋常。
乒乓女單金牌和銀牌都花落中國。
包攬冠亞軍,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兒。
可有的現場觀衆卻怒氣叢生,喝起了“倒彩”。
在賽後,甚至有人開始“網暴”冠軍。
為何女單比賽亂象叢生,其背後又有誰在推波助瀾?
女單金牌得主存疑?賽前賽後“群魔亂舞”
8月3日,大陸的陳夢與孫穎莎一同挺進了女乒決賽。
按照常理來說,這兩位健兒都是中國隊的隊員。
她倆不管誰拿冠軍,都是咱們國家的驕傲。
這場決賽不關乎“國家榮辱”。
本應當是一場“和諧”的“冠軍争奪戰”。
沒想到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賽場上的氛圍不僅不和諧,還頗有些“硝煙彌漫”的感覺。
現場的觀衆甚至可以用“劍拔弩張”四個字來形容。
起初現場的氛圍還算正常。
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
看台上的觀衆們也都在用心觀賽。
可随着時間推移,有心細的網友發現了不對勁。
“孫穎莎!努力!莎莎!加油”。
賽場上傳出來的聲音,聽起來嘈雜不堪。
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加油聲,幾乎沒有停止過。
令人不解的是,現場觀衆似乎隻給一位選手加油。
每當孫穎莎得分時,喝彩聲響徹體育館。
各種加油呐喊的聲音,恨不得掀翻屋頂。
而另一位中國選手陳夢得分時,情況卻恰恰相反。
現場的觀衆好似集體失聲,全場都是靜悄悄的感覺。
現場的氛圍未免有些耐人尋味。
若大聲喊叫是為了給選手“加油鼓勁”。
那為什麼全程隻給孫穎莎加油?
若全場靜悄悄是怕打擾到選手比賽。
那為什麼隻有陳夢得分時才會全場靜悄悄?
現場觀衆的行為,頗具“厚此薄彼”的意味。
如果說這時的“雙标”行為,僅僅是令人啼笑皆非。
那麼接下來現場發生的事情,堪稱令人發指。
“噓!噓!噓”。
随着陳夢的不斷得分,看台上竟然傳出了喝倒彩的聲音。
不得不說喝倒彩的行為,簡直是讓人難以忍受。
這種行為堪比人身攻擊,對運動員充滿了敵意。
同時觀衆大聲地喊叫,甚至一度蓋過了解說員的聲音。
他們的行為不僅讓比賽的觀感變得極差,也令賽場的氛圍變得烏煙瘴氣。
這種烏煙瘴氣“如影随形”,貫穿了整場女單比賽。
當陳夢斬獲金牌時,賽場上的戾氣終于達到了最高峰。
在比賽結束後,陳夢禮貌地緻敬全場人員。
正當她鞠躬時,鏡頭上一閃,出現了一名女子。
這名女子不僅對陳夢豎起了中指,嘴裡還在不斷地喊叫。
除此之外,賽後的頒獎典禮也堪稱“瘋狂”。
“退票!退票!退票”。
在女單的頒獎典禮上,許多觀衆大喊退票。
奧運賽場上齊喊退票,這一幕簡直是聞所未聞。
又是喝倒彩,又是退票,賽場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不少網友仔細觀察後,很快就有了答案。
隻是這個答案,令無數乒乓球迷憤怒萬分。
原來“喝倒彩”與“喊退票”的是同一批人。
這些人有着共性,他們都是孫穎莎的粉絲。
這群瘋狂的粉絲認為,孫穎莎才應該是女單冠軍。
為了替孫穎莎鳴不平,他們開始炮轟陳夢。
于是乎在女單賽場上,就上演了“中國人互相拆台”的大戲。
這出大戲不僅看呆了外國友人,也丢盡了祖國的顔面。
然而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這場鬧劇從線下轉到了線上。
這群瘋狂的“粉絲”隔着螢幕,更加無所畏懼。
事情也逐漸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奪金鬧劇再更新,無辜人員遭炮轟
“陳夢黑幕!金牌名不副實”。
在網絡上,瘋狂的粉絲發出了各種質疑陳夢的言論。
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網友的“五問陳夢”。
五個問題言辭犀利,句句都在暗指陳夢的金牌有問題。
除此之外,他們也傳出了各種“陰謀論”。
有的網友猜測,陳夢為了大出風頭,之前都在隐藏實力。
她的目的就是在奧運會上,讓孫穎莎毫無還手之力。
還有的粉絲認為,陳夢運用了“玄學”。
她身前戴的翡翠,是為了催眠孫穎莎。
這樣她能夠“偷”走孫穎莎的金牌。
不得不說,這些猜測簡直是無稽之談,聽起來讓人啼笑皆非。
除此之外,陳夢的教練馬琳也遭到了炮轟。
有部分粉絲認為,馬琳給陳夢“私開小竈”。
這才導緻陳夢獲得了金牌。
這群粉絲一股腦地湧入陳夢與馬琳的評論區。
他們用各種污言穢語與惡毒詛咒,釋放着自己的“怒火”。
其中更有甚者,竟然造起了“黃謠”。
無奈之下,馬琳關閉了自己的評論區。
不僅如此,連陳夢的表哥黃曉明也沒能逃脫“魔掌”。
自家表妹得了奧運冠軍,黃曉明自然欣喜萬分。
據悉為了共享喜悅,黃曉明發了一條祝賀陳夢的朋友圈。
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黃曉明的朋友圈,竟然也遭到了炮轟。
有一位名叫“亞飛”的朋友,直接對黃曉明放了“大招”。
她在評論區直接宣稱自己支援孫穎莎。
同時“亞飛”連發多條朋友圈,言辭頗為激烈。
“亞飛”甚至喊話劉國梁,宣稱要直爆内情。
随後有網友扒出,這位“亞飛”是一位CEO。
不過此事的真假難以判定,不予置評。
但是從這件事中,不難看出“粉絲”的瘋狂狀态。
這群瘋狂的粉絲引起了衆怒。
有不少網友開始為陳夢鳴不平。
輿論“一邊倒”的趨勢開始反轉。
隻是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反轉似乎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起初大家隻是批判這群瘋狂的粉絲。
可輿論的發酵難以控制,一部分人開始抨擊孫穎莎。
“實力不行”、“活該輸比賽”、“大滿亞”。
各種污言穢語層出不窮,孫穎莎也遭到了網暴。
不僅如此,另一種謠言也開始甚嚣塵上。
“國乒總教練劉國梁黑臉”。
“張怡甯、丁甯表情反常”。
這群人認為孫穎莎被國乒隊“内定”冠軍。
陳夢打破了“内定”,引得國乒上司集體不滿。
本來“國乒派别論”的謠言就鬧得沸沸揚揚。
廣告商的一次失誤,又給這場鬧劇加了一把火。
事情的起因是,廣告商在三裡屯投放了一則廣告。
隻見廣告上赫然寫着孫穎莎奪得女單金牌。
這種“半場開香槟”的行為,遭到了“謾罵”。
雖然廣告商第一時間承認這是失誤,并釋出了道歉聲明。
但道歉聲明在輿論面前毫無作用。
不少人還是堅定地相信“國乒派别論”。
因為種種因素,這場鬧劇越演越烈。
各種輿論發酵,謠言四起。
隻是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現如今的各種言論,也都僅僅是猜測。
網友們上下嘴唇一碰,就給運動員帶來了網暴。
這難道不是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
在女單比賽開始之前,所有人都是喜氣洋洋。
中國包攬冠亞軍,這是莫大的“榮耀”。
為什麼“榮耀”會變成一場不可控制的鬧劇?
鄧亞萍的一句話,揭開了這場鬧劇背後的遮羞布。
體育過度娛樂化?飯圈文化何時休
“體育飯圈化傾向明顯”。
“其實可以隻談喜歡,而不是選擇去攻擊”。
這是鄧亞萍對“飯圈文化”的點評。
其實之是以出現這場的鬧劇。
背後的深層原因就是“飯圈文化”的盛行。
在之前這種畸形的文化,經常出現在娛樂圈。
每當“飯圈”出現,粉絲們經常會掀起一場罵戰。
國家曾經多次出手整治這類亂象。
現如今娛樂圈的“飯圈文化”遭到了遏制。
沒想到體壇卻悄悄被“飯圈文化”所侵蝕。
雖然說文體不分家,但是“飯圈文化”的盛行對體壇卻是弊大于利。
首先就是“飯圈”裡極端的粉絲。
為什麼說的是粉絲而不是球迷呢?
因為球迷往往關注的體育項目本身的魅力。
他們所看重的是運動員的專業性。
這種“飯圈”粉絲看重的卻是運動員這個人。
粉絲入坑的理由,往往是因為“容貌”等外在因素。
他們在觀看比賽時,看的往往不是項目本身。
他們更多地像在觀看“明星”。
其中最為可怕的就是,“飯圈”粉絲把體育娛樂化。
“飯圈”粉絲對于喜愛運動員有種盲目的崇拜。
他們的喜愛又不是基于比賽能力和技巧。
是以在他們心裡,體育競技偏向了娛樂化。
一旦比賽結果不符合飯圈粉絲的心理預期。
他們就會利用輿論威壓,試圖更改比賽結果。
這種行為無疑違背了體育比賽的公平性。
從本質上來講,“飯圈文化”與體育競技是兩個悖論。
一個以“喜愛”至上,一個以“能力至上”。
若非要将二者冗雜,那就隻能産生鬧劇。
陳夢與孫穎莎的決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明明是為中國隊争光的好事,最後卻因為瘋狂的粉絲丢盡了顔面。
兩位運動員也遭到了無妄之災。
體壇飯圈化的不正之風,需要大力整頓。
奧運金牌不應被“陰影”所籠罩。
運動健兒們的“血汗”也不應被輕易磨滅。
結語
陳夢與孫穎莎的經曆讓人心寒。
體育競技不該被“飯圈文化”搞得烏煙瘴氣。
比賽結果也不該受個人喜愛的“誘導”。
請停止體壇“飯圈化”,讓體育賽場重新回歸平靜。
參考資料:
1.三冠夢碎無緣最重一冠 小魔王還需繼續磨練自己. 新浪體育. [2024-07-11].
2.家人隐瞞奶奶去世消息,隻為讓孫穎莎全力備戰奧運. 百度. 2021[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