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是一種發生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皮膚發炎,俗稱“紅鼻子”。多見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病情一般更重。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肺胃積熱,熏蒸鼻絡,有複感風寒之邪,令血瘀凝結,熱熏不散而發。
患者男,59歲,鄭州人。有10年多酒渣鼻病史,近因病情加重前來診治。刻診:紅色小丘疹,丘疱疹,鼻色鮮紅,鼻部增生性凹凸不平,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無變化。
辨為營衛血熱證
治當清營涼血,透散郁熱
給予清營湯與麻杏石甘湯合方
水牛角 生地黃 玄參 竹葉 黃連 麥冬 丹參 連翹 麻黃 杏仁 石膏 炙甘草
外用颠倒散:硫磺,大黃粉。将二者研細制膏,每日用棉簽蘸藥液外擦患處。清熱解毒,解毒殺蟲,消腫止痛。
複診患者回報鼻色鮮紅略有減輕,丘疱疹略有消退,繼續前方6劑。
三診紅色小丘疹變淡,諸證較前又有減輕,丘疱疹基本消退。
前後治療共40餘劑,鼻部增生性凹凸不平較前好轉,為了鞏固療效,以前方變湯劑為散劑,每次6g,治療4個月,酒渣鼻基本恢複正常。随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據鼻色鮮紅、舌質紅、苔薄黃辨為營衛郁熱,再根據紅色小丘疹辨為血熱,因丘疱疹辨為血熱灼損,以此辨為營衛血熱證。方以清營湯清營涼血,透散血熱;以麻杏石甘湯宣散營衛,清瀉郁熱。方藥互相為用,以奏其效。
大黃+ 硫磺
大黃:味苦性寒入血分。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大黃中的遊離蒽醌對痤瘡丙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硫磺:味酸性溫,入腎、大腸經,為天然硫磺礦的提煉加工品。具有外用殺蟲止癢之功效。硫磺外用殺蟲止癢有良效,《肘後方》、《聖濟總錄》記錄用硫磺治療疥瘡、幹濕癬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硫磺中的硫易與皮膚分泌物作用生成硫化物,可使表皮軟化,具有脫脂、殺菌、止癢及角質軟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