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嶽飛文武雙全,七絕4首不輸詩詞名家,文筆大氣磅礴驚豔詩壇

題青泥市蕭寺壁 宋 · 嶽飛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将直節報君雠。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首句“雄氣堂堂貫鬥牛”,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嶽飛身上那股凜然不可侵犯的雄壯之氣,仿佛能夠直沖雲霄,貫穿天上的鬥宿和牛宿(古代星宿名,常用來象征天地間的正氣或英雄氣概)。這裡不僅表現了嶽飛個人的英勇與豪邁,也暗含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與擔當。

次句“誓将直節報君雠”,直抒胸臆,表達了嶽飛堅定的誓言。他決心以正直的節操和堅定的信念,去報答君王的知遇之恩,并為國家雪恥複仇。這裡的“君雠”既指外敵入侵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也暗含了朝廷内部的奸佞之徒對國家利益的損害。嶽飛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誓要清除一切阻礙國家複興的頑惡勢力。

第三句“斬除頑惡還車駕”,進一步具體化了嶽飛的行動目标。他決心斬除那些危害國家和民族的頑惡之徒,包括外敵和内奸,以恢複國家的安甯與尊嚴。同時,“還車駕”也象征着将皇帝從危難中解救出來,恢複皇權的正統與權威。這一行動不僅是對國家的忠誠,也是對君主的高度負責。

末句“不問登壇萬戶侯”,則展現了嶽飛高尚的品格和無私的精神。他明确表示,自己之是以投身軍旅、奮勇殺敵,并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和封侯拜相,而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有機會登上高位、享受厚祿,他也毫不在意。這種超越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的高尚情操,令人肅然起敬。

嶽飛文武雙全,七絕4首不輸詩詞名家,文筆大氣磅礴驚豔詩壇

池州翠微亭 宋 · 嶽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池州翠微亭》是宋代名将嶽飛創作的一首描繪自然風光與抒發個人情感的詩作。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征塵仆仆之後,特意尋芳于翠微亭的情景,以及他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和留戀之情。

首句“經年塵土滿征衣”,直接點出了詩人長期征戰在外,戰衣上沾滿了塵土的艱辛生活。這不僅是對個人經曆的寫實,也隐含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國家安定的渴望。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特意抽出時間,“特特尋芳上翠微”,表達了他在繁忙的軍旅生涯中,依然保持着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追求。

次句“好山好水看不足”,是詩人在翠微亭上所見所感的直接抒發。他眼前的山水如此美好,以至于讓他感到看也看不夠。這種對自然美的無限贊歎,反映了詩人内心深處的純淨與美好,也表達了他對和平、甯靜生活的向往。

末句“馬蹄催趁月明歸”,則以一種略帶遺憾的筆觸,結束了全詩的描繪。詩人在享受了片刻的甯靜與美好之後,不得不再次踏上征途。馬蹄聲聲,催促着他趁着月色傳回營地。這裡的“月明歸”不僅描繪了歸途中的景色,也暗含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未來不确定性的憂慮。然而,盡管心中有萬般不舍,但詩人依然堅定地選擇了繼續前行,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

嶽飛文武雙全,七絕4首不輸詩詞名家,文筆大氣磅礴驚豔詩壇

過張溪贈張完 宋 · 嶽飛

無心買酒谒青春,對鏡空嗟白發新。

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羸馬訪高人。

首句“無心買酒谒青春”,以“無心買酒”這一日常行為的缺失,隐喻了詩人對于用物質或享樂來迎接青春時光的淡漠态度。這裡的“谒青春”并非實指去拜見青春,而是用了一種拟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青春歲月的懷念與無奈。詩人似乎在說,自己已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熱衷于追求世俗的歡樂,對青春的逝去也抱有一種淡然接受的态度。

次句“對鏡空嗟白發新”,則是直接描繪了詩人面對鏡子時,看到新添的白發而發出的歎息。這一細節生動地展現了他對年華老去的深切感慨和無奈之情。白發作為時間流逝的象征,讓詩人不禁感歎歲月的無情和自身的衰老。

第三句“花下少年應笑我”,詩人以想象中的“花下少年”作為對比,認為自己這位垂垂老矣、騎着羸弱之馬去尋訪高人的形象,在年輕人眼中或許會成為笑柄。這裡的“笑”并非惡意嘲笑,而是基于年齡、狀态差異的一種自然反應,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自己現狀的一種自嘲和幽默感。

末句“垂垂羸馬訪高人”,既是對前文“無心買酒”、“對鏡嗟歎”等情感的總結,也是詩人此行目的的直接表述。他騎着羸弱的馬匹,不辭辛勞地前往拜訪高人,這既展現了他對學問、智慧的追求和對高人的敬仰,也展示了他雖已年邁但仍不失堅韌與執着的精神風貌。

整首詩通過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抒發,展現了嶽飛作為一個曆史人物的多面性:他既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将軍,也是一位有着細膩情感和深刻思考的文人。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我現狀的省察,也展現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高尚人格的追求。

嶽飛文武雙全,七絕4首不輸詩詞名家,文筆大氣磅礴驚豔詩壇

題雩都華嚴寺 宋 · 嶽飛

手持竹節訪黃龍,舊穴空遺虎子蹤。

雲鎖斷崖無覓處,半山松竹撼秋風。

首句“手持竹節訪黃龍”,以“手持竹節”這一細節,描繪了詩人身背行囊,手持竹杖,踏上尋訪黃龍(此處可能指黃龍禅師或黃龍寺,具體因曆史記載不詳而存疑)的旅程。這一形象既顯得樸素自然,又透露出詩人不畏艱辛、求道心切的情懷。

次句“舊穴空遺虎子蹤”,轉而寫到尋訪之地的景象。這裡的“舊穴”可能指的是黃龍禅師曾經修行或居住過的地方,而“虎子蹤”則暗喻着這裡曾經有高人隐士出沒,留下了不凡的蹤迹。然而,如今舊穴已空,隻留下虎子的蹤迹供人憑吊,不禁讓人感歎歲月的無情和曆史的滄桑。

第三句“雲鎖斷崖無覓處”,進一步描繪了尋訪途中的艱難與神秘。雲霧缭繞的斷崖,仿佛是大自然設下的重重障礙,使得詩人難以尋覓到心中的聖地。這種“無覓處”的境地,既是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對人生旅途中未知與挑戰的隐喻。

末句“半山松竹撼秋風”,則将視角拉回到眼前的景色。秋風中,半山腰的松竹随風搖曳,發出陣陣聲響,仿佛在為詩人加油鼓勁,也像是在訴說着它們自己的堅韌與不屈。這一景象,不僅為全詩增添了幾分生動與活力,也寓含了詩人對自然生命力的贊美和對自己堅持信念、勇往直前的鼓舞。

綜觀全詩,嶽飛以尋訪黃龍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曆史遺迹的憑吊,表達了自己對人生、自然和曆史的深刻思考。詩中既有對過往歲月的懷念與感慨,也有對現實挑戰的勇敢面對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這種融情于景、寓理于物的寫作手法,使得全詩意境深遠、韻味悠長。

#原創詩歌##原創詩詞##唐詩宋詞##詩詞##頭條創作挑戰賽##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