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觀衆列出心目中經典的國産劇,那82版《西遊記》多半榜上有名。雖然距離其首播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但它依然不斷登上熱搜。
聊起《西遊記》的故事,就不得不說說作者吳承恩。作家徐海蛟表示,少年時代的吳承恩非常聰明,不過當時也沒能考中進士。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度出現的《西遊記》作者之争,他認為,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82版《西遊記》視訊截圖
聰明才智超群
吳承恩出生在江蘇淮安,彼時是商賈雲集之地,讀書的風氣十分盛行。他的父親少時辍學,後來開了一家布店,對兒子期望很高。
“吳承恩少時表現出超人的聰明才智,大概十七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取秀才。”徐海蛟說,有人評價他“得一第如拾芥耳”,認為吳承恩以後考個功名就像拾起一根草那麼簡單。
但人生充滿了不确定性。自此之後,吳承恩再也沒有向前邁一步,一直考到四十五歲都沒什麼結果,便徹底放棄了對科舉考試的幻想,想着在縣學裡謀個差就不錯了。
雖然仕途不順,但他在文學領域的才華慢慢展現出來。大約在1542年,吳承恩完成了《西遊記》初稿,恐怕當時他自己也沒想到,這部作品會成為經典之作。
“吳承恩在青少年時期就很喜歡文學,他去寫小說,可以說一點也不需要轉向,屬于一直身在其中。”徐海蛟解釋。
誰是真正的作者?
在《西遊記》創造的神話世界裡,很多角色都十分鮮活,比如機智的孫悟空、有點懶但關鍵時刻不掉鍊子的豬八戒,老實憨厚的沙僧等等。
資料圖:在吳承恩故居客廳,展示着吳承恩的一尊頭像。
不過,曆史上《西遊記》的作者是誰曾引起過一番争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公案。
“令人遺憾的是,《西遊記》未能在吳承恩有生之年出版問世。這部書稿還要雪藏十二年,直到明代金陵世德堂刊印《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很快引發了轟動。”徐海蛟說。
然而,這部書在最初出版時缺失了作者的名字,原因不得而知。再加上其他種種因素,于是關于“《西遊記》的作者是誰”這個問題,就有了延續數百年的争論。
“但就文本和作者的經曆,再結合清代和近現代一些學者的考證,我們有理由相信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徐海蛟表示。
生命的更多可能
不隻是吳承恩,在《不朽的落魄:十三個科舉落榜者和他們的時代》中,記錄了杜甫、李賀、溫庭筠、蒲松齡等十三位古代名人的故事。
《不朽的落魄》。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這些名家科舉失意,但都找到了生命的另一條路徑,那就是文學。《聊齋志異》也好,《西遊記》也罷,通過詩詞文章,他們名字和故事得以流傳後世。
徐海蛟說,就如蒲松齡,準備科舉考試之餘還需要養家糊口。他既幹不了農活,又不懂經商,隻好選擇做家庭教師,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年輕時他就動筆寫了《聊齋志異》,中間有過放棄的打算,因為很多好友勸他要務正業,但這種放棄很短暫,寫這部大書同樣貫穿了蒲松齡大半個人生。”徐海蛟感歎道。
再如杜甫,流落到湘江流域,心卻記挂着平民百姓,“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内熱。”這份古道熱腸,是一個讀書人對世界的熱忱和關切,這也是他的詩被譽為“詩史”的重要原因。
徐海蛟表示,自己想以這些激揚的生命為範本,告訴讀者,生命還有更多可能,人生的劇本是未知的,靈魂認定要走的那條路,有可能讓你被時間和時間裡的後來者永久記住。(中新網上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