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吃醋的人,真的比吃飯不加醋的人更健康嗎?

醋,這一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料,既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又能有效提振食欲。在品嘗面條或餃子時,适量加入醋,不僅能開胃,還能消解油膩。追溯曆史,食醋的最初誕生是出于藥用目的,随後其用途逐漸擴充至食品防腐、家庭消毒等領域。然而,随着近年來對食醋的研究日益增多,這些研究的真實性卻變得難以甄别。人們不禁要問,這些研究究竟是否可信?更有人聲稱,醋具有軟化血管的功效,但這一說法真的靠譜嗎?

醋的神奇作用是真的嗎?

愛吃醋的人,真的比吃飯不加醋的人更健康嗎?

1. 喝醋能軟化血管嗎?

軟化血管通常指的是緩解動脈粥樣硬化,這是一種動脈血管的非發炎性病變,它會使動脈壁增厚、硬化,失去彈性,導緻管腔變窄。然而,血管一旦硬化,就無法逆轉或恢複正常狀态,是以“軟化血管”這一概念本身就不科學。北京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的劉建龍主任表示,期望通過喝醋來軟化血管是不切實際的。雖然血管中的鈣化物主要由鈣和脂肪構成,在醋中浸泡确實可以一定程度地溶解鈣,但在人體内,喝醋并不能直接作用于血管中的鈣。此外,人體具有複雜的酸堿平衡調節機制,喝醋并不會改變體内的酸堿度。相反,體内酸堿度失衡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2. 喝醋有助于養肝護肝嗎?

2020年4月,天津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權威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山西老陳醋的提取物可以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菌群和腸道屏障功能來保護因酒精引起的肝損傷。然而,這項研究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其結果不能直接應用于人類。同時,研究中使用的是醋的提取物,這與直接飲用醋是有本質差別的。是以,我們不能盲目地效仿這一做法。

3. 喝醋能抗惡性良性腫瘤嗎?

有人認為,醋中的多酚成分具有強抗氧化性,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的傷害,而氧化應激是促進惡性良性腫瘤生長的一個因素。然而,目前關于醋能抗癌的研究都是基于細胞或小鼠的實驗,這些結果并不能直接應用于人類。要确定醋在人類身上的抗癌效果,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4. 喝醋可以降低血糖嗎?

有一項研究對74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為期8周的調查,發現每天喝20毫升蘋果醋的患者空腹血糖有所下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醋能延緩胃排空、抑制澱粉酶和雙糖酶活性以及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關。但這項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且研究方法不夠嚴謹。是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僅依賴喝醋來控制血糖,而忽視正常的藥物治療。這樣做可能會導緻血糖不穩定,對健康造成更大影響。

5. 喝醋能殺死寄生蟲嗎?

許多人在食用生魚生蝦時喜歡加入醋、芥末等調料,認為這樣可以殺死寄生蟲。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并不有效。一項研究顯示,異尖線蟲可以在食醋中存活105小時。是以,依賴這些調料來殺滅寄生蟲或細菌是不現實的。高溫煮熟才是有效殺滅細菌和寄生蟲的方法。

菜中加點醋,有不少好處

愛吃醋的人,真的比吃飯不加醋的人更健康嗎?

雖然醋沒有上面這些神奇的作用,但是适當吃醋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1. 醋對食物營養的維護作用

醋具有良好的維生素保護能力。這主要歸功于在酸性環境下,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能保持穩定,不易受損。另外,攝入醋還能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在胃酸的作用下,植物性食物中的部分鐵會被還原為二價鐵離子,進而在小腸中被吸收。而醋的适當攝入可以增強胃酸的作用,進而提升鐵的吸收效率。

2. 醋對餐後血糖水準的調節作用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适量飲用醋能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尤其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效果最為顯著。這主要得益于醋中的醋酸成分,它既能抑制澱粉酶的活性,減緩澱粉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又能延長胃排空時間,進而降低血糖的反應速度。但值得注意的是,醋的這種輔助降血糖作用主要在與高GI食物(如白饅頭、白面包、白米飯等)共同食用時表現明顯,而對于低GI食物(如燕麥、粗糧等)效果并不顯著。此外,醋的食用時機和量也對血糖影響重大,餐前或餐中飲用效果最佳,空腹或餐後飲用則效果有限。有效的醋量大約為30ml,酸度應為6%。

多吃醋有哪些隐患?

愛吃醋的人,真的比吃飯不加醋的人更健康嗎?

盡管醋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但也不可過量食用。長期大量攝入醋可能會引發以下三種潛在危害:

1. 對牙齒的侵蝕:由于醋的pH值低于3,它屬于高度酸性的食物。頻繁地攝入醋會腐蝕牙齒,對牙釉質和牙本質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2. 加劇胃潰瘍症狀:過量攝入醋會對胃粘膜産生不良刺激。對于那些已經患有胃潰瘍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來說,這種刺激可能會加重他們的不适症狀。

3. 對食道的傷害:醋的酸性也可能對食道造成不良刺激,特别是在食道存在傷口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下,醋很容易加劇疼痛,甚至導緻潰瘍。是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卡到魚刺,千萬不要嘗試喝醋來溶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