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咱這南邊兒那旮旯,有個霧蒙蒙的山溝溝,叫霧隐村。
這地兒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都暖洋洋的,可就是藏着些見不得人的秘密和故事。
那年頭,春姑娘正鬧騰,桃花兒笑得山溝溝裡都紅彤彤的,可就是遮不住李家大門口那股子悲傷。
李家那大小姐,李婉兒,才十八,正是花兒一樣的年齡,誰成想得了個沒治的病,就這麼走了,留下一屋子的眼淚和一聲聲的歎息。
李婉兒,長得跟花兒似的,性子溫柔得跟水似的,從小就是咱們村裡人心中的白月光。
她愛花,特别是山溝裡頭那些野生的桃花,老愛說:“要是我能像星星,你像月亮,咱倆天天晚上都亮晶晶的。”她那未婚夫,張雲逸,也是個英俊潇灑的小夥子,文武雙全,對婉兒那是情深似海,倆人本該是天生一對,就等着好日子辦喜事。
張雲逸聽說這事兒,急匆匆地趕來,看着伊人已經不在了,心如刀絞,跪在靈前,發誓要完成和婉兒的未了情。
他知道婉兒生前喜歡熱鬧,不想她走得太寂寞,就提了個驚天動地的請求:“嶽父嶽母,求你們了,在婉兒頭七那晚,給她辦個冥婚,讓她在那邊也能風風光光地嫁人。”李家二老聽了,眼淚汪汪的,但也感激雲逸這份深情,就點頭答應了。
可雲逸接下來的話,卻讓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用金子銀子,不用山珍海味,給我十個大洋,我就能辦成這事兒,讓這冥婚成為千古佳話。”
你瞅瞅,張雲逸那十個大洋,哪是啥普通貨色,那是他拼了老命,從東海底下撈上來的“聚魂珠”碎片。
這玩意兒,可是上古的寶貝,能聚魂定命,厲害着呢。
雖說隻是碎片,但有李半仙那點神通一加持,婉兒那魂兒就能暫時穩住,把這冥婚給辦了。
婚禮那天,沒聽見啥人聲鼎沸,就聽見風在那兒小聲嘀咕,花兒在那兒輕飄飄的跳舞。
張雲逸和婉兒的魂兒,在月光下慢慢拜堂,許下了天長地久的諾言。
那會兒,時間好像都停了,整個霧隐村都沉浸在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甯靜和哀愁裡。
儀式一完,婉兒的魂兒就慢慢在夜色裡散了,但她那溫柔的笑臉,卻永遠刻在了張雲逸的心坎上。
他心裡明白,婉兒雖然走了,但他們那份情,比天還長,比海還深,永遠留在這世上。
從此以後,霧隐村就多了這麼一段傳頌千古的佳話。
每到桃花開的時候,人們就會想起那段離奇的冥婚,還有那對跨越生死的戀人。
張雲逸呢,從那以後就沒再娶,守着和婉兒的回憶,守着那片桃花林,直到頭發都白了,變成了風中的一絲情意。
自打婉兒走了以後,張雲逸整個人就變了,以前那個愛說愛笑的小夥子,變得不愛說話,整天就泡在桃花林裡,跟那些桃樹較勁。
村裡人見了,都搖搖頭,歎口氣,說這小夥子是真魔怔了。
可誰想到,幾年後,張雲逸在桃花林裡整出了個大動靜。
他不知從哪兒學來的本事,開始在桃林裡培育新品種,那桃花開得比往年還要豔,香味能飄出好幾裡地。
更神的是,他種的桃子,又大又甜,吃了還能讓人精神百倍,好像真有仙氣似的。
這下,霧隐村可火了。
張雲逸的桃子成了搶手貨,連外村的人都跑來,就想嘗一口那傳說中的“仙桃”。
張雲逸也不小氣,大方地分享給鄉親們,還教大家怎麼種,怎麼養。
慢慢地,霧隐村因為這桃子出了名,日子越過越紅火。
但張雲逸心裡頭,總有個結。
他總覺得婉兒沒走遠,就在這片桃林裡,看着他,陪着他。
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桃林深處建了個小廟,供奉婉兒的靈位,讓她的魂兒有個安身之所,也讓鄉親們有個祈福的地方。
這事兒一出,村裡又是一片嘩然。
有人說張雲逸是癡情種,也有人說他這是胡鬧。
可張雲逸不管那些,帶着幾個願意幫忙的鄉親,硬是在桃林深處建起了一座小巧精緻的廟宇。
這廟兒雖小,可它靈驗得不得了,啥求姻緣的、求子的、求平安的,隻要你心誠,它就靈驗。
轉眼間,好幾年過去了。
張雲逸這小夥子也從當年的毛頭小子變成了個中年大叔,但他對婉兒那片深情,那是一點兒都沒變。
他經常一個人坐在廟前頭,瞅着那滿園的桃花發呆,嘴裡還念念有詞,好像婉兒就在他身邊聽他說話似的。
有天,村裡來了個雲遊的和尚,法号慧明。
這慧明和尚見識廣,一眼就看出了張雲逸跟這片桃林、這廟兒有啥不一般。
他主動找上張雲逸,聊了一陣後,慧明和尚告訴張雲逸一個驚天秘密——婉兒的魂兒其實一直在這,變成了桃林的一部分,守護着這片土地,也守護着張雲逸。
張雲逸聽了,眼淚嘩嘩的,多年的心結終于解開了。
他跪在慧明和尚面前,連聲道謝。
慧明和尚微微一笑,說:“施主,你不用謝我,這是你們倆的緣分,也是你行善積德的結果。
記住,愛,那是能超越生死的力量,它能讓你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從那以後,張雲逸更是用心打理桃林和廟宇,他知道,這不光是對婉兒的思念,也是他對這片土地、對鄉親們的一份責任。
霧隐村的鄉親們,也更加尊敬張雲逸,他們相信,是婉兒的在天之靈和張雲逸的堅持,讓這個小村莊煥發了新的生機。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張雲逸也到了晚年。
他的故事,連同那片桃花林、那座廟宇,成了霧隐村最寶貴的财富。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總有遊客慕名而來,聽老人們講述這段跨越生死的愛情故事,感受那份純粹而堅定的情感。
而張雲逸,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躺在自己親手搭建的桃木屋裡,望着窗外滿園的桃花,臉上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他仿佛看到了婉兒,正穿着那件他最愛的紅嫁衣,在桃花雨中翩翩起舞,向他招手。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即将與婉兒重逢,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他們的未了情緣。
張雲逸走了,走得安詳,走得無憾。
村裡人按照他的遺願,将他葬在了他最愛的桃花林裡,緊挨着那座供奉婉兒靈位的小廟。
墓碑上沒刻啥花哨的詞兒,就簡簡單單四個字——“雲逸之墓”,旁邊還刻了一行小字:“願來生再續前緣”。
春去秋來,年複一年,霧隐村的桃花依舊開得燦爛。
但人們發現,每當張雲逸的忌日或是婉兒的忌日,那片桃林裡的桃花似乎比往常更加鮮豔,香氣也更加濃郁,仿佛是在默默祭奠着這對苦命鴛鴦。
咱們村裡的老一輩兒人總愛念叨,說張雲逸和婉兒雖然人不在了,但他們的魂兒還守着咱這片地兒,護着霧隐村,守着這兒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桃樹。
這話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就成了咱村的規矩——每年桃花兒開的時候,村裡的人就自發地往桃林裡跑,給張雲逸和婉兒掃墓,擺上鮮花和供品,求他們保佑。
時間一長,這桃林就成了咱村的一道風景,也是大夥兒寄托情感、求平安的聖地。
每逢節假日,或者家裡有喜事兒、難事兒,村民們都會來這兒拜拜,說說心裡話,好像張雲逸和婉兒真能聽見,真能給大夥兒力量和安慰。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咱霧隐村也變了個樣兒。
村裡的路修好了,電通上了,學校和小工廠也建起來了,日子越過越火紅。
可不管時代怎麼變,對張雲逸和婉兒的懷念和敬仰,咱村裡人的心一直沒變。
有一年春天,村裡來了幾位年輕的大學生,他們聽了張雲逸和婉兒的故事,感動得不行,就決定留下來幹點啥。
他們調研規劃了一番,決定在桃林邊兒上建個生态農莊,既保護了這片珍貴的桃花林,又帶動了村裡的經濟發展。
這主意一提出來,村裡人就大力支援。
大家齊心協力,沒多久,一個集觀光、采摘、休閑于一體的生态農莊就建成了。
農莊裡桃樹品種多,還有各種時令蔬菜和水果,吸引了不少人來玩兒。
更有意思的是,農莊裡還弄了個“愛情角”,專門搞些情侶活動,讓年輕人感受張雲逸和婉兒那份超越生死的愛情。
随着農莊名聲越來越大,咱霧隐村也煥發了新活力。
村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笑容也多了。
但他們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張雲逸和婉兒的保佑和庇護。
于是,每年的桃花節,村裡都會舉行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感謝他們的恩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張雲逸和婉兒的故事,也随着遊客們的口口相傳,傳遍了四面八方。
有人說這是愛情的力量,有人說這是信仰的力量,還有人說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不管咋說,張雲逸和婉兒都成了咱霧隐村乃至整個地區的一張名片,一個永恒的傳奇。
歲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春天。
桃花兒又在霧隐村的上空綻放,那片見證了張雲逸和婉兒深情厚誼的桃林,如今更是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而張雲逸和婉兒的魂魄,也仿佛化作了這漫山遍野的桃花雨,永遠地守護着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