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淩晨2點,以色列空軍戰鬥機在伊朗國境線外發射飛彈,轟炸了哈馬斯最高上司人哈尼亞(1963~2024)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北部的下榻飯店——
哈尼亞和他的保镖遇難!
哈尼亞自幼在難民營長大,貧困和動蕩讓他甚至搞不清自己的生日,可謂是苦大仇深。
其主要經曆——
1981年,進入加沙伊斯蘭大學,在校期間加入穆斯林兄弟會并結識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1987年,亞辛提議成立哈馬斯,哈尼亞加入并成為創始人之一。哈馬斯很快被以色列認定為非法組織,哈尼亞遭到逮捕、監禁半年。兩年後再次被以色列逮捕、監禁三年、1992年釋放;
1993年,任伊斯蘭大學校長;
1998年,任亞辛辦公室主任,進入哈馬斯上司層;
2004年,亞辛被刺身亡,一個月後接任的蘭提斯也被暗殺,哈尼亞成為哈馬斯實際上司人;
2006年,作為哈馬斯第一候選人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後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任命為巴勒斯坦總理,成為巴勒斯坦曆史上首位哈馬斯總理;
2007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哈馬斯爆發沖突後,被阿巴斯解除總理職務;
2017年,當選哈馬斯政治局上司人;
2021年,連任,至今;
……
顯然哈尼亞是巴勒斯坦重要的上司人,對他的暗殺是一起嚴重的事件,但我們隻是稍稍驚訝了一下,然後就恢複情緒了,因為這種事在伊朗屢見不鮮,我們都記不清發生多少起了,包括核實體專家、軍隊将領、現任總統等等都遭到了以色列的暗殺,對哈尼亞這種伊朗客人的暗殺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我們可以嘲笑伊朗被滲透、批評哈馬斯的安保,我們希望伊朗和哈馬斯整肅内奸、純潔隊伍,避免以色列輕易得逞。
然而刺殺哈尼亞真算得上以色列的勝利嗎?
要知道哈尼亞是一個公開露面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會降低刺殺他的難度。是以哈尼亞敢于公開露面,一是他視死如歸、二是一定做了相應的人事安排!
哈尼亞從去年巴以沖突更新後,已經有六十餘名親人死于以色列的殺戮,其中2024年4月10日他失去了三個兒子、四個孫女、一個孫子,2024年6月25日他又有十名親人遇難!
承受了這樣的經曆,哪怕是普通人都能笑對死神了,何況他這種多年鬥争的上司人!
是以以色列刺殺哈尼亞某一意義上是成全哈尼亞,強化了他舍生取義、至死不退的高大形象。
死于敵人的刺殺從感情角度而言,其實是哈尼亞的解脫,他不必再忍受思念親人的痛苦、不必再面對獨活的煎熬。
哈尼亞部分被害的親人——
更重要的是,這種野蠻的刺殺會更加激起巴勒斯坦的怒火、引來國際社會的白眼、遭到廣大網民的嘲笑……以色列殘暴、自私、下流的形象進一步強化!
我實在想不清以色列幹這種事是圖什麼!
是以哈尼亞的死對他個人而言算不上什麼損失,他不在乎這事。
所謂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
那麼殺死哈尼亞會削弱哈馬斯嗎?
也不會!
雖然哈尼亞是哈馬斯的上司人,但他的死不會讓哈馬斯群龍無首。
因為哈馬斯的鬥争環境極其惡劣,對上司人的意外肯定早有預案,否則不可能堅持這麼久。要知道針對哈尼亞暗殺至少1994年就開始了,不可能不考慮繼任者問題。
更重要的是哈馬斯本來就是管理非常扁平化的組織、實作了去中心化。也就是任何損失都不至于讓組織崩潰。
這一點和胡賽武裝類似——胡賽武裝以前對抗沙特、現在對抗美國,能生存下去必然是扁平的、去中心化的。敵人随便炸,隻要還沒有全部犧牲,那鬥争能力就相當程度得到保留,不會出現被一勺燴而崩潰的情況。
具體到加沙的哈馬斯,狙殺以軍、冷槍冷炮、零敲碎打是主要的戰鬥方式,這些不需要指揮官下指令、更不需要哈馬斯政治局做決定。戰士們各自為戰、隻負責自己的責任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幸犧牲了自然有别人頂上來,反正以色列逼得加沙巴勒斯坦活不下去,不反抗遲早是個死、反抗還可能活,那為什麼不反抗呢?
制造哈馬斯的其實是以色列自己!
在這樣的鬥争特點下,殺死哈尼亞隻是增加仇恨而已,不會傷害哈馬斯什麼。
現在伊朗已經發聲為哈尼亞報仇、哈馬斯更不用說了,以色列這是在培養自己的敵人、增加自己的危險。
按照哈馬斯以前的秉性,趁着奧運會在巴黎搞個大的也是有可能的;但哈馬斯現在成熟了,很有鬥争政策和戰略定力,不大會在巴黎搞事。
對這樣的組織,以色列是沒有好辦法的,刺殺哈尼亞無非是黔驢技窮。
以色列即便占了加沙,還是不可能得到和平,整天坐在火藥桶上,除非有本事把巴勒斯坦全屠了,但那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同情巴勒斯坦的人還會繼續敵視、攻擊以色列,你以色列不會有本事殺光全世界吧!
是以以色列的戰略極其糟糕,猶太人有點戰略能力的話也不會人見人煩、到處流浪兩千年,僅僅靠戰術上的雞鳴狗盜耍小聰明!
以色列的戰略思維還停留在二戰乃至更早,認為墨索裡尼完蛋了意大利就完蛋了、希特勒完蛋了德國就完蛋了、斯大林完蛋了蘇聯就完蛋了。
蔣介石也有這種戰略思維,認為占領延安了就取得戰争的勝利了,其實毛主席周總理一組在陝北、朱德任弼時劉少奇一組在山西,我們也是去中心化、搞備份的。
日本也是這種戰略思維,認為到處搞屠殺就能吓倒中國人民。
美國也有這種戰略思維,認為在巴黎奧運會弄垮中國遊泳隊就能弄垮中國代表團。
……
反動派的這種幼稚是其落後的本質決定的,沒轍!
具體到以色列刺殺哈尼亞,在正常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哈馬斯的上司層部分在加沙直接鬥争、部分在海外維持自資金籌集和外交,這導緻以色列一直跟哈馬斯有和談接觸。哈尼亞目前在海外,刺殺哈尼亞等于堵死了和談的途徑,至少在相當的時間和談停滞了。
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和鄰居搞好關系是必要條件,以色列自己掐死了和談,那就承受長期的動蕩吧。
即便退一萬步講,殺死哈尼亞可以大大削弱哈馬斯,刺殺仍然是不可取的,因為沒法解決真正的沖突。
這方面我黨看得很清楚,是以僅僅早期有一些刺殺行為,比如上海的紅隊,後來就改主意了,明确表示不搞刺殺,凡事必須正大光明。
這種理念遠遠高于蔣介石之流,蔣介石靠刺殺獲利頗多、也損失巨大,他最著名的謀士楊永泰就是死于刺殺。
是以蔣介石隻配在低水準徘徊,一把好牌打爛了。
我軍我黨既然很早就提出不虐待俘虜,那麼決定不搞刺殺是必然的,一個堂堂正正的組織玩這些下三濫的東西,那還是堂堂正正的嗎?
除了格調高雅,我們不搞刺殺是認為這解決不了根本沖突,曆史也不可能是一兩個關鍵任務決定的,那搞刺殺有什麼用呢?
這個原理是通用的,是以反動的力量會熱衷于搞刺殺、醉心于低等級的肉體消滅,而正義的力量是不會搞刺殺的、聚焦于高難度的思想改造。因為正義的力量知道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刺殺這種卑劣方式隻能取得暫時的蠅頭小利,同時更深的仇恨産生了,完全是得不償失。
是以善待他人、思想改造是我們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這是我們的先進性導緻的。
可惜以色列不懂這個道理,是以它們才會刺殺哈尼亞,等于火上澆油、揚湯止沸。
而且以色列的這種愚蠢是無解的,這個愚蠢從其建國就開始了——以色列是美英在中東布下的子,這個定位不可能改變,因為地沒有美英的支援、以色列就無法生存。是以以色列不可能與周邊和平相處,除非不想活了。
這就像一個把靈魂賣給魔鬼的人,從此無法擺脫魔鬼,除非自己死掉。
是以以色列就吸毒上瘾、隻能不斷吸毒以保命,以色列人從小就被灌輸龌龊的思想,比如巴勒斯坦人不是人、巴勒斯坦的土地都是自己的、猶太人是上帝選民、可以為所欲為等……這些謊言必須要不斷重複、不斷加強,進而形成惡性循環。這可以解釋以色列人在加沙犯下的種種反人類罪行,這可以解釋以色列人随意刺殺對方上司人而沒有任何的負罪感。
哈馬斯力量來源并非表面上的宗教或意識形态,而是實打實的個人和集體經曆。哈馬斯戰士的親人被殺死、哈馬斯戰士自己生活在露天監獄中,他們自己的生活沒有希望。他們比誰都知道,抵抗可能會死、但不抵抗肯定死。
1948年的巴勒斯坦人面對到來的猶太人并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得到的是被屠村、被搶劫、被驅趕。如果當時堅決抵抗,現在不會這麼慘。
巴勒斯坦人悔恨無比,隻能亡羊補牢。
是以哈馬斯的鬥争意識是發自内心的,他們首先效忠的是家庭和祖先、其次效忠的才是最高上司或指揮官。這樣的隊伍是不可能被打散的。刺殺哈尼亞怎麼可能傷害這些戰士!
說到底,以色列的飛揚跋扈無非是因為背靠美國,可以同美國一起吸血剝削全世界,但美國霸權會長期持續嗎?顯然不會。
因為以色列要好好考慮一下美國完蛋後的世界格局,别把鄰居得罪光了。
都說猶太人智商高,我看不見得,智商高的能搞成現在的一地雞毛?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方中雲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