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空軍空降兵某部“模範空降兵連”,解說員唐浩宇在為新兵講解黃繼光的故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孔斯琪/攝
“我宣誓,我是黃繼光英雄傳人,堅決完成此次演練任務……”近日,空降兵某旅參加跨晝夜綜合演練前夕,該旅“模範空降兵連”政治指導員張钰林帶領官兵莊嚴宣誓。
隊列前方,特級英雄黃繼光的銅像以沖鋒的姿态巍然挺立,“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仿佛再次浮現在官兵眼前。
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爆發。為了戰鬥的勝利,黃繼光在身體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的情況下,毅然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機槍射孔,用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歲月更疊,精神永存。傳承着黃繼光英雄精神,連隊先後被空軍授予“空降兵模範六連”“抗洪搶險先鋒連”“黃繼光英雄連”等榮譽稱号。2013年,習主席簽署指令,授予該連“模範空降兵連”榮譽稱号。
去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習主席給“模範空降兵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牢記使命,珍惜榮譽,弘揚光榮傳統,砥砺血性膽魄,苦練過硬本領,努力鍛造敢打必勝的空降利刃,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收到習主席的回信後,“模範空降兵連”全體官兵備受鼓舞、倍感振奮。一年來,他們牢記領袖囑托,闊步強軍征程,讓英雄精神在一茬茬官兵血脈中傳承,努力鍛造全域制勝的“尖刀利刃”。
赓續光榮傳統
“張钰林同志,這4面錦旗,承載着連隊的輝煌榮譽與厚重曆史,希望你牢記英雄傳人身份,續寫英雄榮光……”
今年3月,該連隆重舉行主官交接儀式,在全連官兵的見證下,第39任政治指導員尚磊将連隊四面榮譽錦旗、紅色家譜和工作筆記,鄭重地交到了第40任政治指導員張钰林手中。
榮譽傳遞,薪火相傳,一面面錦旗飽含着一代代黃繼光英雄傳人的堅守與擔當。
“不同時期的黃繼光英雄精神是什麼?”“連隊有哪些光榮傳統……”在儀式現場可以看到,老指導員尚磊和新任指導員張钰林在黃繼光銅像見證下,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帶領全連官兵學習連隊光榮傳統,重溫連隊光輝曆史,聲音铿锵有力,讓人備受感染。
“隻有血脈相承,才能薪火相傳。”該連所在營政治教導員餘海龍說,近年來,“模範空降兵連”大力弘揚黃繼光英雄精神,每逢新兵入營、新幹部下連,聽的第一堂課是黃繼光的故事,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黃繼光榮譽室,吃的第一頓飯是憶苦思甜飯,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上甘嶺》,學的第一首歌是《特級英雄黃繼光》……
小時候舉着“長大我要當空降兵”橫幅的“地震男孩”程強,懷着對英雄的向往如願來到空降兵部隊。然而,面對繁重的訓練、枯燥的工作,他的思想也有過波動。那段時間,連隊專門安排他擔任黃繼光榮譽室的解說員,并讓他睡在黃繼光老班長的上鋪。
一次、兩次、三次……一遍遍地解說着黃繼光的英勇事迹,程強感覺自己的“經脈被打通了”。每晚熄燈前,他都會跑去擦拭黃繼光的銅像,并向老班長彙報當日的工作、自己的進步。後來,在機關的公開遴選中,程強憑着過硬的實力當選為“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如今,他已經順利提幹,并重新傳回連隊,成為“黃繼光班”所在排的排長。
追随着英雄的足迹,官兵們心中的信仰持續紮深固牢,黃繼光英雄精神也融入每名官兵的日常行為。
一級上士汪文博曾因跳傘不慎右腿胫骨骨折,原本準備豪情滿懷在部隊大幹一場的他萌生了退役的念頭。看到他的變化,連隊幹部為他講述黃繼光身上多處負傷仍要完成任務以及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事迹,并為其量身制定康複計劃、打造訓練套餐,汪文博最終成長為“空降尖兵”。
近年來,“模範空降兵連”湧現出越來越多新時代的“黃繼光”,他們牢記使命,珍惜榮譽,用青春、汗水與熱血在崗位上奮力拼搏,不斷譜寫強軍興軍新篇章。
砥砺戰鬥精神
“在我們連,身上的傷疤就是特殊的軍功章。”這是二級上士朱建磊記錄在教育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那段時間,在備戰旅“兵王”群衆性比武考核期間,他每天負重20餘公斤訓練,身上的傷疤被反複磨破仍“輕傷不下火線”。最終,朱建磊在賽場上奪得“兵王”稱号。
“隻有平時經得住苦累傷痛的磨煉,戰時才能扛得住生死存亡的考驗。”該旅上司介紹,無論是戰備訓練,還是演習演練,“模範空降兵連”都注重設難局、求極限,把弘揚英雄精神貫穿于執行任務的全過程,着力培養和鍛煉官兵的血性膽魄。
那年深秋,一場實戰化演習在千裡之外某陌生地域拉開序幕。出發前,指導員尚磊集合全連官兵在黃繼光銅像前莊嚴宣誓:“不立功不下戰場。”
機艙外,空中合成風速超過了跳傘極限條件。“還能不能跳、敢不敢跳?”面對尚磊的戰前動員,官兵們“不書英雄榜,便塗烈士碑,像黃繼光一樣沖鋒”的口号響徹雲霄。空降着陸後,肆虐的狂風把不少人強行拖拉近百米遠,地面上鋒利的石子在他們身上劃開了一道道血口子。五班班長毛大猛遭遇旋風,頭部摔傷,但他強忍着劇痛,指揮全班連續突破多道障礙,摧毀數個裝甲目标。
英雄精神薪火相傳,激發出敢打必勝的戰鬥精神。在備戰某項國際軍事比賽期間,中士徐濤在武裝二十公裡奔襲訓練中拼盡全力奔跑,越過終點線後暈倒在地,被送上救護車休息。當他醒來後,面對醫護人員和戰友的勸解,徐濤毅然拔掉手背上的針頭,沖進了訓練場迎接新的挑戰。在國外舉行的比賽中,徐濤不負衆望擊敗衆多對手,以優異的射擊命中率被評為“最佳射手”。
制勝未來戰場
搜尋目标、判定距離、果斷擊發……前不久,在某型輪式裝甲車戰鬥射擊考核中,“黃繼光班”第39任班長趙甯甯一連串的戰鬥動作一氣呵成。随着一聲轟響,炮彈呼嘯而出,精準摧毀目标,趙甯甯也是以斬獲“最佳射手”榮譽。而此時距離他接觸這個訓練課目還不滿3個月。
在新課目中完成得出色,得益于平時紮實的訓練。那段時間,某型輪式戰車列裝“模範空降兵連”。裝備換了、專業變了、能力轉型更新,一切需要從頭起步。在黃繼光銅像前,趙甯甯和戰友們喊響口号:“甯可少睡兩小時,訓練進度不推遲。”
為了盡快掌握戰車的技戰術性能,趙甯甯白天鑽到戰車裡動手實操,晚上又拿着教材鑽研學習。那時正值盛夏,戰車内部溫度達到40多攝氏度,但趙甯甯和戰友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短短數月,趙甯甯就拿到了專業等級資格證書,熟練掌握戰車駕駛、通信、射擊三大操作技能。
“隻有平時把本領練過硬,戰時才能拿得出、頂得上、打得赢。”連長廖永恒說,他們緊盯未來戰場,聚焦能力轉型更新,立下練兵備戰的“鐵标尺”:每天的訓練時間、訓練課目一點不能減;每次的訓練強度、訓練标準絲毫不能降;每階段戰備拉動、跨晝夜綜合演練一次不能少……
那年,“模範空降兵連”參加某演練活動,擔負全新的使命任務。然而,面對陌生的戰場環境、陌生的對手,他們以往研究的戰法打法都“失靈”了。
地形複雜、目标隐蔽,怎麼安排戰術?打下後怎麼防守?一連串的問題擺在了大家面前。經過仔細研究,連長廖永恒提出了一種連隊從未訓練過的進攻戰術。對此,有人擔憂一旦演練失利可能給機關帶來影響。
“求索勝戰之道永無止境,隻有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提高部隊實戰化訓練水準。”經過思想上交流碰撞和反複研究論證,連隊黨支部一班人達成共識,決定采用新的戰術。
正式演習那天,“模範空降兵連”從天而降,運用演練的新戰術出奇制勝,快速完成目标奪控任務,赢得一緻稱贊。
該旅上司介紹,這支英雄連隊一直是空降兵戰略轉型和跨越發展的“急先鋒”:他們以擔負的作戰任務為牽引,完成某大型運輸機和某新型傘“三門四路”跳傘任務,實作整建制“三無條件”下空降空投,探索出編組指揮控制、火力打擊等多類戰鬥和保障模式,攻克多個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難題……
一次次出征,一次次勝利,一次次讓黃繼光戰旗高高飄揚。在習主席給“模範空降兵連”全體官兵回信1周年之際,政治指導員張钰林的話語铿锵有力:“無論時代怎麼發展,全連官兵都将始終牢記領袖囑托,不斷把黃繼光英雄精神發揚光大,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上不懈奮鬥,用實際行動創造出無愧于英雄、無愧于時代的輝煌篇章。”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