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上司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2月視察天津時要求,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年鑒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天津市地方志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健全完善年鑒工作體制機制,紮實推進年鑒業務建設,打造年鑒文化精品,以實際行動诠釋在鑄就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曆程中的使命擔當。
01
堅持黨的上司,確定年鑒事業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文化建設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中國共産黨的文化上司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天津市地方志系統始終堅持把講政治放在首位,發揮黨在年鑒工作中的上司核心作用。
強化政治思想引領。天津市地方志辦公室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研讨、舉辦專題讀書班、開展基層調研宣講等方式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其重大意義、豐富内涵和實踐要求,切實增強做好年鑒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嚴守意識形态主陣地,嚴把年鑒編纂政治關、史實關,堅決反對曆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自覺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築牢年鑒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根基。
加強年鑒工作頂層設計。加強地方志編修委員會建設,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兼任地方志編修委員會主任,主管市、區綜合年鑒編纂工作,審定篇目和樣書,作出工作批示;21家市級專業(部門)年鑒編纂機關組建編委會,主要負責人任主任,主持年鑒編纂工作。市、區兩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作為黨委直屬事業機關,每年向同級黨委報告年鑒工作。從2023年起,市、區地方志工作納入全面從嚴治黨績效考核,形成推動年鑒事業發展的強力抓手。
推進年鑒編纂法治化。地方志工作被納入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制定全市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明确年鑒工作的重點目标任務,為年鑒工作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嚴格落實《地方志工作條例》《天津市地方志工作辦法》等,制定《〈天津年鑒〉編輯出版工作規範(試行)》和天津市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品質管理若幹措施,依法依規指導各區和相關部門開展年鑒編纂工作。每年年初組織召開全市地方志工作會議,對全市年鑒工作進行部署。定期檢查各機關年鑒編纂進展,履行指導、檢查法定職責,推進年鑒編纂出版工作規範化、法治化。
02
聚焦主責主業,全面記錄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天津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程序,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修文、修典,打造中華文化傳世工程。天津市地方志系統把握年鑒工作發展機遇,強化助推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紮實做好年鑒編纂工作,全面記錄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的光輝成就。
確定天津市、區綜合年鑒“一年一鑒,公開出版”。加強統籌謀劃,在全市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确實作市、區兩級綜合年鑒全覆寫,并公開出版。完善年鑒編纂工作長效機制,確定人員、經費保障。加大推動力度,年初召開工作推動會,明确公開出版任務、責任人及完成時限。加強督促檢查,每季度對全市綜合年鑒工作推進情況進行通報。着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年鑒編纂人才隊伍,組織開展多層次的年鑒工作教育訓練,切實提高編纂人員專業能力,提升年鑒編纂品質。
推動綜合年鑒編纂向基層延伸。在鞏固市、區綜合年鑒“一年一鑒,公開出版”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啟動鄉鎮(街道)綜合年鑒編纂工作。研究制定鄉鎮(街道)年鑒編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天津市鄉鎮(街道)年鑒編纂出版規範(試行)》等檔案,召開全市鄉鎮(街道)年鑒編纂試點工作會,選取紅橋區和苑街道、北辰區雙街鎮作為試點機關,開展先行先試工作,探索鄉鎮(街道)年鑒編纂的天津模式。
拓展專業年鑒編纂工作。着眼于記錄反映全市各部門、行業的發展情況,開展調研摸底,加強專業(部門)年鑒編纂推動力度,确定工作思路舉措。組織召開全市專業年鑒編纂工作推動會,開展分類指導工作,不斷拓寬專業年鑒編纂覆寫面。
03
強化使命擔當,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貢獻年鑒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年鑒知識資訊浩瀚,資料真實權威,文化内涵豐富。天津市地方志系統堅持以資政育人為導向,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年鑒,大力加強年鑒資源研究開發利用,深入挖掘年鑒所蘊藏的文化力量,以年鑒助推文化傳承發展。
打造年鑒文化精品。以申報中國年鑒精品工程為抓手,加強精品年鑒培育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和評審機制,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高品質年鑒。《天津市北辰年鑒(2020)》《天津市紅橋年鑒(2021)》《天津濱海新區年鑒(2022)》《天津市武清年鑒(2023)》分别入選第五、六、七、八批中國年鑒精品工程“中國精品年鑒”,成功實作天津連續4年4部年鑒入選的佳績。在第八、九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評審活動中,獲評特等年鑒3部、一等年鑒1部、二等年鑒3部、三等年鑒3部。
深化年鑒研究開發。創設方志大講堂,推出一批有價值的年鑒學術論文和精品講座。舉辦“精品年鑒品讀季”活動,對《天津市北辰年鑒(2020)》等6部精品年鑒開展精讀精學精評活動。積極參與年鑒學術科研活動,多篇論文在《中國年鑒研究》等刊物上發表。
優化年鑒資源共享利用。利用資訊化手段,搭建“掌上年鑒”微信小程式,啟動市、區兩級地方綜合年鑒“掌上年鑒”移動閱讀手機版試點工作,在部分區和市級機關開展試點。2023年,天津市地方志辦公室依托微信小程式,組織開發天津市“掌上年鑒”移動閱讀功能平台,用于釋出市、區兩級地方綜合年鑒和相關專業年鑒,讓“舉手即讀、順手即閱”成為年鑒利用新常态,讓網絡查閱年鑒、擷取地情資訊成為群衆利用年鑒資料的新方式。
加強年鑒文化宣傳。天津市地方志系統立足基層和大衆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志鑒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宣傳活動。加強與電視、廣播等媒體的聯系,推出多期專題節目,運用檔案方志資源講好天津故事,展示天津形象。利用天津檔案方志網和微信公衆号等平台,宣傳精品年鑒、優秀年鑒,展現年鑒價值,進一步提升年鑒的社會影響力。市、區地方志工作機構深入基層、深入群衆開展方志“六進”活動,到機關、學校、社群宣講天津曆史和志鑒文化,把精品志書、年鑒送進黨校、軍營,送進群衆家裡。
新時代新征程,天津市地方志系統将繼續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提出的“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要求,銳意進取,持續發力,努力開創天津年鑒事業發展新局面,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年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