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是城市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是城市溫度最直接的展現,26℃是人體感覺最舒适的溫度,也是社群最理想的居住溫度。社群青年工作者用點點微光溫暖社群,努力為居民創造出最宜居安居的生活環境。
26℃,最舒适的溫度
身穿鮮亮顔色的工作馬甲,奔走穿行在各類社群的活動現場,雖瑣事纏身,但總是面帶微笑,這是人們對“社工”這一角色的第一印象。對于社工的定義,有一種浪漫的說法:社工是為社會寫詩的人。然而現實中的社工往往面臨着瑣碎的雞毛蒜皮,需事無巨細地處理與解決居民的“大事小情”。
我的采訪對象留着一頭利落的短發,戴着眼鏡,鏡片下的眼睛笑起來彎彎的,聲音柔和,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她叫錢穎,是七寶鎮大上海國際花園社群裡的一名青年社工。她不僅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個執筆為社會寫詩的人。
錢穎憑借優秀的社群治理能力榮獲“奮鬥杯”第三屆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賽一等獎
在來“大花園”成為一名“園丁”之前,錢穎曾從事媒體工作,做過記者、寫過專訪,也曾是臨終關懷公益項目的帶領人。後來做了全職媽媽,生活日複一日以孩子為中心,也曾讓她一度迷失了方向。“我想要找回自己,實作自我價值,在職業道路上獲得成就感”,為了平衡好家庭和事業,錢穎在家門口當起了社工。
大上海國際花園社群面積大、居民數量多、人口結構複雜,其中青少年居民近1200人,60歲以上老年人2600餘人。剛工作時的錢穎想要“面面俱到”,但面對如此龐大的服務人群和冗雜的工作内容,她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要想兼顧各個年齡段的需求,她分步推進,首先把社群工作開展的重點瞄準在“一老一小”兩端。
一碗面,一份情
重陽節前夕,一場關于敬老愛老的活動策劃,在大上海國際花園社群的會議室激烈讨論着。七寶鎮政府每年都會為社群裡70周歲以上的老人送重陽面,往年,這項工作都是由社群裡的社工、物業、樓組長接力完成,長此以往少了些創新,也免不了會收到些牢騷抱怨。“我們讨論後發現,老人們不僅喜歡熱鬧,還都很喜歡孩子,不如讓家長帶着自家孩子上門送長壽面?”這一想法的提出,火速得到同僚們的一緻贊同。為此錢穎決定組織一場親子送長壽面的鄰裡友好活動。
錢穎在社群群裡向居民發出征詢:是否願意帶着孩子,一起去為社群裡的老人送重陽面?沒想到家長們一呼百應,報名通知一經發出,很快就被 30組家庭“秒殺”完畢。錢穎和同僚們又馬不停蹄地籌備起來,從人員配置設定到配送區域劃分,羅列出一項項任務清單。
重陽節當天,陽光透過雲層,灑在社群的每一個角落,微風輕拂,帶來了淡淡的桂花香,整個社群沉浸在溫馨的氛圍之中。親子家庭在居委領取了長壽面,穿過小巷,繞過花園,開啟了親子送長壽面友好活動。當老人們打開門看到家長和孩子的時候,激動和驚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們熱情地招呼大家進屋,一邊和志願者們唠家常,一邊拉着孩子的手,嘴裡止不住道:“孩子多大啦,看樣子和我孫子差不多哦,囡囡真乖……”臨走前還要把零食塞到孩子懷裡。
錢穎8歲的女兒也“主動請纓”參與其中,“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去給一位獨居老人送長壽面,她帶着我女兒去她的書房,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創作的國畫,還要送畫給她”。老人感慨:“謝謝你們,這麼有心,還記得我們這些老人。”回家的路上,錢穎的女兒對她說,明年,她還想接着送長壽面。
錢穎的女兒也參與到送重陽面的隊伍中
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收獲大大的民心,就看心裡有沒有真正裝着社群。錢穎說:“老人和孩子能在活動中有所受益,這是我們組織活動的初衷,這才是有意義的。”
大上海小當家
在這個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的轄區内,一共有3496戶居民,而青年社工隻有10名。得益于之前常和不同人群打交道的工作經曆,錢穎也十厘清楚基層社群治理的難點。“要解決社群五花八門的問題,僅僅靠成年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青少年的所思所想同樣重要,如果他們能參與到社群治理中來,也能成為社群的‘小當家’。”
一場大花園“少年議事團”活動項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通過公衆号、社群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廣泛招募,很快,一群充滿活力的、有想法的青少年“小當家”聚集在一起。大家圍坐在會議室裡各抒己見:有的建議更換社群内老舊的兒童玩樂設施,避免安全隐患;有的提出可以組織一些針對青少年的興趣小組,讓他們在課餘時間能夠有所寄托……一條條建議都得到了衆人的熱烈響應。“青年社工們從老社工那裡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而青少年們通過議事、表決,真正體驗‘當家做主’的感覺。”
去年年底,大上海居民區啟動了2024年黨組織服務群衆項目征集工作,錢穎拜訪了小區居民、熱心社群事務的王老師,共同探讨出“大上海小當家”品牌項目。錢穎認為社群不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情感的港灣、文化的熔爐,是以提議圍繞“公益小當家”“環保小當家”“文化小當家”等多個子品牌設計開展活動,提升青少年對社群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這個提案在居民區黨員大會上全票通過。
其中,“文化小當家”打了頭陣,“一炮而紅”。錢穎組織青年社工團隊在居民中廣泛招募熱心的故事主人公,他們的角色中不僅有父母,也有青少年兄弟姐妹,将生命教育引入社群。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從如何選繪本開始,招募演員、排演劇目、執行活動、結案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項目化學習”流程。如今,“文化小當家”逐漸成為一個居民自治項目。居民們紛紛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積極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讨論活動方案、分享故事心得、交流經驗,為社群的文化建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大上海國際花園社群居民觀看文化小當家演繹繪本劇
現在,“大上海小當家”青春社群品牌已經逐漸“開枝散葉”,成為大上海國際花園社群一張亮麗的名片。不僅是連接配接居民情感的紐帶,也是一個傳承社群文化的載體。在錢穎的帶領下,青年社工不斷為“大花園”澆灌熱情與創意,社群“百家争鳴”、百花齊放。
大花園種出小星星
“社群是城市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是城市溫度最直接的展現,26℃是人體感覺最舒适的溫度,也是社群最理想的居住溫度。社群青年工作者用點點微光溫暖社群,努力為居民創造出最宜居安居的生活環境。”今年5月,在“青春出列,挺膺擔當”——闵行區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暨闵行青年崗位建功主題活動中,錢穎作為青年社工代表站上舞台發表演講,她所說的“26℃”,正是闵行青年社工的關鍵詞。
2023年暑假期間,大上海國際花園社群十幾名兒童聚集在一起,手執畫筆,化身“小畫家”,參與了一場公益繪畫主題活動。他們的小手在灰白的牆面揮舞,潑灑着自己的創意,原本空蕩蕩的牆面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作品填滿:牆面長出的花朵,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奇妙的太空……斑斓的色彩點亮社群一隅,路過的居民不禁停下腳步看着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會心一笑,都表示“有被溫暖到”。
孩子們正聚精會神地用畫筆裝點大花園社群
錢穎說“童畫花園”福利活動是社工和社群的青年朋友一起,為社群小志願者們策劃的,還親切地稱青年夥伴們為社群的“智囊星”。原來大花園經常組織青年沙龍,努力挖掘出社群裡有想法有才華的能人、達人。
在2023年五四青年節期間,一場名為“星星相吸,燎原社群”的沙龍活動更是為社群治理探索出全新路徑,錢穎牽頭讓青年社工“滿天星”和有為青年居民“智囊星”互相認識,強強聯手,通過激烈的讨論,新星們為社群治理“出謀劃策”,在加裝電梯、流浪動物安置、青少年社群教育等議題中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給出了十分中肯且實用的意見和方案。這場活動也為社群納新18枚青年“智囊星”。
“我堅信有付出感才有獲得感,有吸引力才有向心力。”通過一場場有“含金量”的社群活動,能夠激發社群居民的主體性及對社群的歸屬感,同時也能輻射影響身邊更多的人,使之積極加入社群治理團隊,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
“從第一場青少年活動開啟,我和我的青年朋友們就在大花園裡種下了一顆顆小星星,我們有個共同的心願:若幹年後,當小星星們成長為一顆顆閃閃亮亮的啟明星,回憶起在大花園裡的時光,能臉上有微笑,心底有力量。”錢穎笑着說。
來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