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在高明這片廣東省革命老區的熱土,出現了不少接力從軍的佳話。他們的故事充滿了熱血與奉獻,這是一個個家庭的故事,軍魂的故事,榮耀傳承的故事。7月31日上午,高明區雙擁辦探訪慰問了這些光榮之家,并向他們緻以崇高的敬意。
慰問小組走訪到高明區荷城街道鐵崗村退役軍人吳惠球家中進行慰問。
當日上午,慰問小組來到高明區荷城街道鐵崗村吳惠球家中進行慰問。1976年退役的吳惠球今年71歲,與妻子育有兩名兒子。他常說:“好男兒就應該當兵去,逐夢沙場展現英雄本色。”受父輩紅色精神的熏陶與感召,吳惠球的長子吳應朝、次子吳建朝,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入伍。其中,長子吳應朝入伍後服役于武警江蘇某支隊榮任班長。一顆紅心,一種情結,接力從軍,血脈傳承。吳惠球告訴記者,自己十分難忘當兵的歲月時光,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他最高興的事情。“我感到很光榮,唯一的男孫我也積極鼓勵他當兵,希望我們一家三代都有人當兵,支援祖國國防事業。”吳惠球說。高明區雙擁辦副主任、區退役軍人事務副局長肖竣華向退役軍人吳惠球緻以節日的問候,并感謝他為國家培養了優秀的兒子。
高明區雙擁辦副主任、區退役軍人事務副局長肖竣華為吳惠球送上慰問信。
随後,慰問小組又來到高明區荷城街道仙村退役軍人陳其榮家中進行慰問,剛到家門口,醒目的光榮之家和黨員之家牌匾便引人注意。1970年退役的陳其榮今年77歲,現為退休村幹部,與妻子育有一名女兒。常言“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對于陳其榮、陳幸儀這對父女而言,這份光榮要“翻倍”。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女兒陳幸儀從小以軍人為偶像,立志參軍報國,并于2003年12月入伍圓夢。“我很榮幸,女兒能夠在部隊大學校鍛煉了這麼久,使她的思想覺悟得以提高,為人民服務。”陳其榮說。
陳其榮、陳幸儀與同為退役軍人的女婿黃正全合照。
在交談中得知,陳其榮有五兄弟,除大哥外,其餘4人都投身軍旅,保家衛國。2007年,陳其榮的女兒陳幸儀與同為退役軍人的黃正全登記結婚,更是傳為佳話。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堅定信仰,用奉獻和堅守,傳遞着報效國家的軍人情懷。高明區雙擁辦副主任、區退役軍人事務副局長肖竣華說,“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财富,希望老班長做好我們退役軍人的表率,支援退役軍人工作。”
慰問過程中大家暢所欲言,回憶昔日軍旅峥嵘歲月。
近年來,高明區青年報名參軍熱情高漲,衆多大學畢業生攜筆從戎奔赴祖國各地,有的在駐守雪域高原、有的馳騁在大漠邊疆、有的在藍天下飛翔、有的在海島上紮根……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他們都有同一個夢想:強國強軍。他們的故事和榮耀激勵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血性青年為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慰問小組走訪到高明區荷城街道仙村退役軍人陳其榮家中進行慰問。
文、圖、視訊/高明融媒記者勞振朝 實習生譚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