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熱心腸先生 熱心腸先生
2024年07月29日 19:45 北京
城市萬般好,我要回農村!這是越來多人的選擇,其中的原因複雜,不過不少人可能是受夠了城市的環境。
你看,城市裡的汽車尾氣、空氣污染、化學消毒劑等等,讓人的共生微生物多樣性降低,帶來好多健康問題。而在農村生活的人,更多接觸清潔空氣、各種動物和土壤裡微生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樣性增加,身體從裡到外可能都更健康。
前面這些表述和插圖,都來自由美國微生物組研究的領軍人物、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Jack A. Gilbert教授主導,7月19日發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期刊的一篇重要綜述。
熱心腸日報解讀
Nature Reviews:室内微生态與人體健康(綜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IF:69.2]
① 本綜述探讨了室内微生态及其對免疫、内分泌和神經健康的影響,并提出了利用室内微生物改善健康結果的政策;
② 室内微生物由細菌、病毒、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組成,主要受人類活動、建築材料、空氣流通和水分等因素影響,不同建築環境(如家庭、醫院和學校)的微生物組成差異顯著;
③ 室内微生物對人類健康有深遠影響,包括傳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精神健康和過敏性疾病,例如,城市化與肥胖和抑郁症風險增加相關,這可能與室内微生物多樣性減少有關;
④ 室内環境中的真菌和黴菌是長期存在的健康風險因素,黴菌暴露可能導緻過敏反應和呼吸系統感染;
⑤ 接觸自然環境和豐富的微生物群已被證明對人類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有益,重新野化城市空間包括室内空間(如種植植物),可以提高微生物暴露水準,進而促進人類健康;
⑥ 為了更好地了解室内微生物組并利用其促進人類健康,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The indoors microbiome and human health
2024-07-19 , doi: 10.1038/s41579-024-01077-3
在這篇綜述裡,作者系統介紹了家庭、醫院、學校等室内環境的微生物組成、分布和生态學特點,特别分析了建築表面的微生物會如何受到水、濕度和化學清潔劑的影響,以及是以帶來的健康問題。
從整體上說,建築物裡的微生物會直接受到溫度、空氣、光照的影響,而室内外的植物、土壤、寵物、衛生狀況以及清潔劑都是重要的影響角色。
未來城市規劃者、建築設計師和微生物學家或許可以聯合起來,通過在城市裡引入更多樣化的有益微生物,促進更健康的室内環境和居住空間,就可能減輕城市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我想在微生物學家的眼裡,未來城市或許有這些特征:
◆ 城市設計建立在對微生态深刻了解的基礎上,城市建設旨在創造一個促進微生物多樣性和平衡的環境。
◆ 建築采用利于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甚至能過濾空氣中有害微生物的環保材料,而屋頂和更多空間都是綠色的,更多土壤和植物為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間。
◆ 城市的公園和公共空間被設計成微生物的天堂,甚至噴泉和水池中的水都可以被水生微生物更好淨化。
◆ 交通系統更加環保,空氣幾乎不受污染,公共環境、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潔也用對微生物更加友好的方式進行。
◆ 城市的食物供應鍊裡,更多使用微生物肥料種出來的作物、蔬菜和水果,加工食品和添加劑不再破壞腸道微生物,人們全面“吃”出健康。
◆ 先進的即時微生物檢測技術,幫助專業人士随時了解人類、動植物和城市的健康,并做出有效的幹預措施。
◆ 城市産生的垃圾和廢水被微生物有效分解,廢物被轉化為有用的肥料和能源,減少了環境污染。
◆ 利用微生物促進城市、人類、環境甚至整個地球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每座城市都建有專門的微生物研究中心,學校和社群裡定期舉辦微生物主題講座或研讨會,公衆積極參與并都全面獲益于微生物。
這樣的城市你期待嗎?現在聽起來有一些理想主義,但我相信,随着人類文明程序的加速,尤其是微生物學研究的深入,這樣的“理想城”一定會出現。
在這樣的城市裡,微生物不再是隐形的,它們的存在被認可、被尊重、被利用。人類和微生物之間的共生關系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共同建構了一個繁榮的城市生态系統。這座城市不僅僅是人類居住的樂土,更是微生物和人類和諧共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