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訪談裡,主持人問:你後來夢到過媽媽嗎?
胡歌頓了頓,欲言又止,他低垂着眼睑:我一直在等這一天,我在等,我什麼時候會夢見她,她什麼時候會在我的夢中出現,我等了很長時間,她一直沒有出現。
胡歌說:我有一點兒難過,也有一點兒失落,突然,有一天,我夢見她,第一次夢見她,她拉着小時候的我過馬路……
醒來後,胡歌高興極了,他終于夢見媽媽了,媽媽來夢裡看他了。
過了兩天,胡歌又夢見了,還是小時候的場景,媽媽帶着他到一個建築地。
連續三天,他都在夢裡見到了親愛的媽媽。
胡歌心想,怎麼回事呢?之前夢不到,最近怎麼頻繁地夢到我媽?
他突然意識到,哦,我的生日到了。
他小孩子一般甜甜地笑了。
有些事,解釋不好是什麼原因,孩子的生日,母親的難日,到了那個特殊的日子,母子心連心。
胡歌微微笑着,在講述這些,一旁的主持人任魯豫眼圈泛紅了,他也失去過至親至愛的人,很多東西能感同身受,都懂得。
對于去世的親人,誰都奢望夢見,都在夢裡等待過自己想見的人。
兒子的生日到了,媽媽不由自主沖破了那個結界,來到他的夢裡。
……
在親情方面,胡歌有過不幸,但也是幸運的。
胡歌5歲的時候,媽媽就被診斷出了癌症,他陪着媽媽經曆了30多年的抗癌鬥争。
這段,對他的身心、個人成長和對人生的價值觀都有影響。
媽媽抗癌的勇敢和堅強,以及對他的影響和教誨,使他受益匪淺。
他萬分珍惜母子倆在一起的時光。
母親去世後,他直面死亡,更加珍惜生活和身邊的人。
他想結婚生子,想有個自己生命的延續,渴望一個溫暖的家。
胡歌有了女兒後,對親情的感悟更甚。
他對女兒的愛,會無數次想到媽媽對他的愛,能深刻體會到家長在養育自己時的付出和犧牲。
看着孩子一點點的成長,他會回想起自己的每個有媽媽陪伴的時期,那種不求回報、愛無私的感情,讓胡歌總在午夜夢回中想念親人。
那些沒有機會表達的、所有想說而沒有說出口的話,都能在夢裡實作。
夢境,讓活着的人感覺與逝去的親人仍然有某種形式的聯系。
哪怕在夢裡相見,也是幸福,知足了。
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掀起狂風暴雨。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