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電子布洛芬"治得了商場痛症,治不好自己的心病
這年頭,商場是真難,年輕人也是真難。
一個日本漫畫IP,竟然能讓成都的年輕人通宵排隊,還百元一個限購。這不禁讓人想起前兩年"理塘丁真"的熱度。但與其說是IP本身有多香,倒不如說是年輕人太"饞"了。
你瞧瞧,開業第一天10小時銷售額就達到268萬,20天就破2000萬,這生意做得,簡直比賣白粉還暴利!不過話說回來,這些萌萌的小玩意兒,跟白粉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 都能讓人上瘾,都能讓人忘卻煩惱。隻不過一個傷身,一個傷财罷了。
這幫年輕人,排隊10個小時就為了買個玩偶,也是夠拼的。擱我說啊,與其花這時間排隊,還不如去考個教資證。不過人家願意排,咱也不能說啥,畢竟人家覺得值。就像有人願意花大價錢買奢侈品包包一樣,買這些萌物的年輕人覺得,這就是他們的"奢侈品"。
說白了,這些IP産品就是年輕人的"電子布洛芬"。生活壓力大了,工作不如意了,談戀愛受挫了,買個萌萌的玩偶抱着,心裡的苦悶就能緩解不少。可問題是,這玩意兒能治标不能治本啊!你買再多,該煩惱的還是得煩惱,該焦慮的還得焦慮。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IP倒是給商場提供了一劑"強心針"。你看看,一個IP快閃店就能帶動10萬人進店消費,這效果,比請明星代言都強。可問題是,這玩意兒能火多久?今天是"吉伊卡哇",明天可能就是"皮卡丘",後天又變成"Hello Kitty"了。商場總不能天天玩快閃吧?
再說了,這些IP快閃店雖然能吸引人氣,但能留住人氣嗎?年輕人進去買完玩偶就走人了,又不會順便買件衣服、吃個飯。這就跟你去醫院看病一樣,挂号、看診、拿藥,一氣呵成,根本不會多逛。
是以啊,商場想靠這些IP"起死回生",那是想多了。這些IP充其量就是個"救命稻草",能不能抓住還另說。真要想長治久安,還得靠自身硬實力。環境好不好,服務到不到位,商品夠不夠新鮮,這才是根本。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IP倒是給我們提了個醒。在這個時代,光有硬實力還不夠,還得有點兒"軟實力"。你得懂年輕人在想啥,喜歡啥。就像現在的商場,不能光賣東西,還得賣"情懷"、賣"體驗"。
說到底啊,這些IP産品之是以能火,就是因為它們能給年輕人一種"歸屬感"。在這個社會裡,年輕人覺得自己就像那個藍色褲頭貓小八、白飯團子似的吉伊,或者黃色兔子烏薩奇一樣 - 小小的,可愛的,但又有點兒無助。是以他們需要這些玩偶來獲得安全感,需要這些IP來找到"同類"。
可是啊,這種安全感是虛幻的,這種歸屬感是短暫的。真正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還得靠自己去闖、去拼、去努力啊!
是以,我想對那些排隊10個小時買玩偶的年輕人說:别光顧着買"電子布洛芬"啊,得想想怎麼治本。與其花時間排隊,不如去學個新技能;與其花錢買玩偶,不如去投資自己。畢竟,你的未來,可不能全靠這些萌萌的小東西來支撐啊!
對于那些想靠IP起死回生的商場,我也想說:别把寶都押在這些快閃店上。與其整天琢磨怎麼蹭熱度,不如好好想想怎麼提升自己的核心競争力。畢竟,顧客的口袋就那麼深,你得有真本事才能長期吸引他們掏錢啊!
最後啊,我還是想說: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商場,都别太"戀愛腦"了。這世界變化太快,今天的爆款明天就可能成為過氣網紅。與其追逐一時的熱度,不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立于不敗之地啊!
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