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聽 | 幫同僚擰杯蓋受傷,認定工傷是對小小善舉的肯定

評論員 邱延波

上班時間幫同僚擰杯蓋受傷,還能算工傷?

據潇湘晨報7月29日報道,W先生是上海某公司行政人員,2021年某日工作期間,同僚H小姐在茶水間清洗玻璃杯時擰不開杯蓋,尋求W先生幫助。W先生沒有拒絕,在其用力擰轉杯蓋時不慎按碎玻璃杯,左手大拇指意外被玻璃割傷,當場前往醫院急診治療。之後,W先生以個人名義申請工傷認定。

中聽 | 幫同僚擰杯蓋受傷,認定工傷是對小小善舉的肯定

擰杯蓋明明是與工作無關,而且是幫助别人擰杯蓋,這能算工傷嗎?沒想到浦東新區人社局調查核實後,竟然作出了認定工傷的決定。公司認為W先生幫同僚擰杯蓋不是其本職工作,不應認定為工傷,提起了行政複議。

浦東新區區政府認為,W先生在工作中因幫助同僚擰開杯蓋而不慎受傷,屬于因工作原因受傷。《工傷保險條例》、《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十四條對工傷都有相關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浦東新區政府決定維持區人社局認定工傷決定。

中聽 | 幫同僚擰杯蓋受傷,認定工傷是對小小善舉的肯定

在這起看似微不足道的工傷認定案中,蘊含着法理與人情的深刻較量。W先生的一念之善,不僅溫暖了同僚的心,更在法律的天平上,為“工傷”二字賦予了新的注解。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及《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工傷的認定并不局限于狹隘的崗位職責之内,而是着眼于“工作時間”、“工作場所”與“工作原因”的廣義範疇。W先生雖非專職“擰杯蓋”人員,但其行為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内,且出于幫助同僚、維護和諧工作環境的良好初衷,這無疑是履行工作職責的一種延伸。

中聽 | 幫同僚擰杯蓋受傷,認定工傷是對小小善舉的肯定

人情之暖,融化冰冷界限。在冰冷的法律條文背後,是溫暖人心的社會情感。W先生的援手,不僅展現了同僚間的互助精神,更是企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連這樣的善舉都不能被認定為工傷,那麼何談建構和諧勞動關系,何談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區政府的複議決定,正是對這種正向價值觀的肯定與弘揚。

工傷不僅僅是機械性勞動傷害的代名詞,更是勞動者在履行工作職責過程中,因各種合理、必要的行為而遭受的不幸。這種認定視角,不僅讓工傷認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也為建構更加和諧、包容的勞動關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

中聽 | 幫同僚擰杯蓋受傷,認定工傷是對小小善舉的肯定

在快節奏的現代職場中,每一個細微的善舉都可能成為連接配接人心、激發能量的橋梁。對于那些在工作中因幫助他人而不幸受傷的勞動者,不僅應給予他們應有的工傷待遇,更應通過政策引導和社會宣傳,讓共識傳遞和放大。唯有如此,才能共同營造一個更加溫暖、更加和諧的職場環境。

細微之處見真章,法理之中顯溫情。工傷認定非小事,公平正義護人心。社會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态去審視每一個工傷案例,讓法律的陽光照亮每一滴付出的汗水,讓社會的關愛溫暖每一個勞動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