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社會再度掀起波瀾。歐盟正式宣布沒收15億美元的俄羅斯海外資産收益,并将其收益移交給烏克蘭。這是西方首次沒收俄海外資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立馬警告中國不要輕舉妄動,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外長對此回應了兩句話,引起多方解讀和讨論。那麼,美西方沒收俄羅斯這筆巨額資産将帶來哪些影響?中國的表态又意味着什麼?
歐盟此次沒收俄羅斯15億美元資産并非突然之舉,從過往争議可以看出,這一決定是歐美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一部分,目的是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并向國際社會表明其對烏克蘭問題的堅定立場。自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采取軍事行動以來,西方國家不斷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當機其海外資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不可否認,俄烏沖突不僅僅是地域性的軍事對抗,更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大國博弈的縮影。西方國家認為,通過經濟制裁迫使俄羅斯讓步是解決沖突的有效手段。是以,自沖突爆發以來,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西方國家陸續出台了約兩萬條針對俄羅斯經濟、金融、能源等多方面的制裁措施。沒收海外資産是這些措施中的最新一步。
至于其影響,首先,這将對全球企業與金融市場産生深遠的影響。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采用經濟制裁作為外交工具,跨國企業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政治風險。此外,對于持有大量海外資産的國家來說,這也是一個警示,或将促使更多國家重新考慮其海外投資政策,以規避類似風險。
其次,這一舉措可能對國際法治産生深遠的影響。盡管歐盟堅持其行為合法,但許多國際法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國際法更多強調國家主權和财産權的保護,任意沒收他國資産可能被視為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進而引發法律争議。此外,這一事件還可能加劇大國之間的緊張關系。
在歐盟宣布沒收俄羅斯資産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迅速發表了對華警告。據多家媒體報道,布林肯在寮國中美外長會談中再次就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支援提出嚴重關切,并再次警告,如果中國不采取行動解決這項對歐洲安全的威脅,美國将繼續采取“适當措施”。
至于是何種“措施”,從美方過去三個月的相關表态和新聞來看,美國的反應應當集中在金融領域,美财長耶倫早說過要制裁中國的金融機構。七月中旬,三名北約官員透露,美國建議“收回”一些中國在歐洲的基礎設施項目。美國的目的很清楚,要将對俄模式複刻在中國身上,而布林肯此時提出“采取措施”,也有警告中國不要輕舉妄動的意思。
面對這種威脅,王毅外長也作出了明确回應。他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坦坦蕩蕩,将繼續堅持勸和促談”,“中方反對抹黑栽贓,不接受施壓訛詐,将采取堅決有力措施維護自身重大利益和正當權利。”這兩句話資訊量巨大,傳遞了以下幾個關鍵資訊:
首先,王毅外長強調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坦坦蕩蕩”的。這表明,中國的立場是公開透明且合情合理的。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呼籲各方以和平談判解決争端,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武力威脅,這一立場沒有改變。
其次,王毅外長指出中國将繼續堅持“勸和促談”。這表明,中國仍然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烏克蘭問題,并願意為此提供可能的幫助。勸和促談不僅符合中國的一貫外交政策,也符合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的和平解決方案。
王毅外長明确表示,中方反對任何形式的“抹黑栽贓”。這一聲明直指目前針對中國的一些負面輿論和指責,希望通過這一表态澄清事實,避免誤解擴散。此外,王毅外長強調中國“不接受施壓訛詐”。這表明,中國不會屈服于外部壓力,無論是經濟制裁還是政治訛詐,都不會改變中國的獨立自主立場。
總的來說,目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各國必須審慎應對,尋求和平與穩定的發展路徑。中國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表态,将對未來國際格局産生深遠影響。王毅的兩句話不僅是對目前局勢的回應,更是對未來外交走向的一次戰略宣示。也希望美國明白,維護中美關系不應是中國單方面的責任,合作共赢才是時代旋律,如若一味指責、抹黑,隻會讓世界局勢向更不可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