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32歲的中國男子山地自行車選手米久江

在這次參加巴黎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中

稱得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盡管他在當地時間29日進行的

男子山地自行車越野賽中

僅獲得第33名

然而這并不妨礙

人們可以用他這一段堪稱傳奇的經曆

鼓勵更多的人敢于追夢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9年前

米久江剛剛大學畢業

在擇業時陷入迷茫

如果不是對山地自行車運動有着特殊的熱愛

他可能已經考取教師資格證

回到老家的一所中學教書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大學時

米久江就讀于遵義醫科大學社會體育專業

當時還加入了田徑隊

并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自行車騎行

從此為之着迷

放假期間

米久江喜歡在家鄉的寨子裡騎車爬坡

很多鄉親們都很好奇

也有人認為他是“瞎折騰”“沒前途”

但畢業時

在穩定的工作和漂泊的車手生活之間

他還是毅然選擇了夢想

2016年起

米久江在貴州省的一家商業俱樂部裡

正式開始接受自行車訓練

由于在大學時有從事中長跑、攀岩等運動的經曆

初入“車壇”的他進步很快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不過在當時

米久江所在的俱樂部

隻能靠隊員們參加商業賽事赢得的獎金來勉強維持

缺乏經費、物資等許多方面的保障

一次,米久江在訓練中扭傷了腳踝

受傷後的腳踝腫了起來

得知俱樂部裡沒有隊醫

為了不影響訓練

他隻能持續用冷水沖刷傷患處

最後一咬牙

他把腫起來的腳“塞”進了鞋裡

還是回到了訓練場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每天設定一個小目标

然後努力去完成它

這是米久江從草根車手逐漸成長起來的“秘密”

可能每天的進步隻有一小步

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艱苦訓練

錘煉打磨了他的實力

和矢志不渝的意志品質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2017年

天津全運會向米久江這樣的非專業隊選手

敞開了大門

第一次和全國專業選手同場競技

米久江最終位列第18名

2021年的陝西全運會上

麻雀終于飛上天

米久江擊敗了國家隊隊員呂先景

奪得了全運會金牌

從那時起

他開始展望奧運會這一頂級舞台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山地自行車手

耐力、爆發力和技巧都不可或缺

山地車是一個結合了很多

自行車項目專項技術的項目

練習山地自行車

除了在山地進行訓練外

車手還要進行公路騎車訓練

提升自身的有氧水準

此外,小輪車的滑降技術

也會對提升成績助益良多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在米久江看來

優秀的山地車手

本身就像是一部在精密運轉的複雜“機器”

大陸目前沒有世界級高水準山地車手出現的原因

是因為還沒有真正完全摸清

“機器”各零件的運轉方式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作為全運會和亞運會冠軍

米久江在巴黎最終被套圈

不得不提前離開賽道

不過他說

自己在奧運賽場上已拼盡全力

說完就向記者伸出雙臂

表示左右手臂近兩年裡先後都骨折過

帶着護臂那條胳膊是新傷

未帶護臂的胳膊上

一條十幾厘米長的手術刀疤格外醒目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完成了奧運會“初體驗”

米久江說他并不一定會很快離開賽場

雖然他偶爾會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

覺得自己的爆發力和體能都不如從前

但他還是想通過自己常年積累的經驗

與年輕的選手們同場競技

他說自己是改革和時代的受益者

期待早日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回饋社會”

追光 | 曾經的草根愛好者,竟然來比奧運會了!

近年來,貴州體育部門

正加快推廣和普及山地自行車運動

每逢寒暑假

體育部門都會專門為青少年

開辦長達近兩個月的教育訓練課程

米久江說

他相信隻要青少年選手專注、專心

未來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他也希望能幫助和帶領年輕人

今後站上更高的位置

幫他實作一個自己沒能實作的夢想

文字:姚友明、邢建橋

圖檔:李一博、胡虎虎

部分圖檔由米久江本人提供

編輯:王沁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