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鴻蒙換血,“提純”遇險

鴻蒙換血,“提純”遇險

Pura70 降價,Mate70 延期,純血版鴻蒙的生存區又小了一圈。

@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丨茯神 編輯丨賽柯

從“套殼安卓”,到跨過市占率16%的生死線,華為的“混血鴻蒙”算是完成了曆史任務,開始走入謝幕的流程。

拿過接力棒的“純血鴻蒙”,距離正式登台還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可市場上卻傳來雲波詭谲的信号。

曾任華為消費者BG軟體部總裁的“鴻蒙之父”王成錄,在采訪中表示過,“16%的市場占有量是一個分水嶺,超過16%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

第三方機構Canalys釋出的資料顯示,華為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1170萬台,以17%的市場佔有率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據榜首。

鴻蒙換血,“提純”遇險

喜報之下,6月21日的2024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餘承東興緻勃勃地宣布,使用自研核心的原生鴻蒙系統 HarmonyOS NEXT,将不再相容安卓應用。

可華為手機王者歸來卻根基未穩,第二季度的市場表現就迅速下滑,手機激活量的排名掉到了第5,被蘋果、米OV接連超過。

更直覺的表現是,7月18日華為官方宣布,上市剛三個月左右的新機Pura70全系價格直降,最高降幅達到1000元。受此影響,剛與餘承東同框帶貨的董宇輝,緊急安排“與輝同行”的主播在直播間裡公開道歉,并表示購買了Pura70的消費者,可以直接聯系客服進行差價退款。

Pura70系列沒能複刻“争氣機”Mate60系列的奇迹,下一代的Mate70又傳來不利的消息。結合多位知名數位部落客的爆料可推測,華為今年的新旗艦Mate70系列,由于自研新系統和新處理器的适配有些拖進度,排期可能相較于此前流出的9月前後,推遲到四季度的中下階段。

“純血鴻蒙”處于緊鑼密鼓的Beta測試之中,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作為弓身的硬體側,倘若不能跟上節奏,跨過去的生死線,也是有可能再退回來的。

Part.1

一次被逼,一次豪賭

鴻蒙換血,“提純”遇險

華為的鴻蒙一路走到今天,從2019年的那一刻就被逼離了初心。

起源于華為2012實驗室項目的方舟編譯器,才是如今被譽為“中國人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的HarmonyOS NEXT的前身或基石。方舟的命名靈感Ark,據傳還與華為美研所挖到的Open64編譯器總架構師周志德有關,這位世界級權威的英文名Fred Chow的諧音就是方舟。

鴻蒙系統最初所堅定的應用方向,是瞄準了下一個萬物互聯時代各式各樣的物聯網硬體裝置,與手機作業系統可以說毫不相幹。輕量化和分布式成為其早期的特點,LiteOS的命名也可見一斑。

轉折點自然是2019年沸沸揚揚的美國政府禁令。彼時的谷歌與華為雙方,都抱着一絲幾乎不存在的最後期望,不斷對外發言喊話安撫市場。在餘承東的口徑中,鴻蒙系統尚屬于華為手機的備胎之列。

通牒終成現實,備胎亟待轉正。臨危受命的鴻蒙還未來得及走出實驗室,被外界傳成“PPT系統”也并非完全的空穴來風。為了度過艱難局勢,鴻蒙系統不得不一分為二。被稱為開源鴻蒙的OpenHarmony繼續探索自主核心之路;在安卓的AOSP基礎上開發的HarmonyOS,則在相容安卓應用的基礎上,扛着沒了高端晶片和谷歌GMS服務的華為手機負重前行。“套殼安卓”正是後者的寫照。

緩兵之計不宜長久。為了加速OpenHarmony,華為内部的鴻蒙負責人王成錄,還不得不中途離職前往外部的深開鴻主體擔任領頭人,一度引發各種猜測。

如今攻守之勢易形。HarmonyOS與麒麟9000S處理器的組合,讓華為Mate60系列一舉殺回中國市場,大有挑翻蘋果之勢。可是17%市占率的佳績,是“混血鴻蒙”跨過的生死線,匆忙提速測試的“純血鴻蒙”接手底氣何來?

與其說是餘承東飄了,倒不如說是HarmonyOS NEXT必須抓住2024年這僅有的視窗期。從2023年下半年起,由Mate60系列手機和問界系列新能源車聯手刮起的華為風暴,内生性根源與高端科技産品自主品牌突破所引發的民族主義情懷,脫不開關系。

回歸到理性客觀的産品力對比之上,華為與市場上的對手和競品可以說各有差異化優勢,但實難達到全面“遙遙領先”的地步。這也是華為内部對餘承東作出“禁語”訓示的原因所在。

消費側的熱情,讓一度信心不足的第三方開發者們,看到了希望。鴻蒙必須趁熱打鐵接住這“潑天的富貴”,才能轉動起“開發者——應用——消費者”這個生态循環。否則一旦時間讓市場趨于冷靜,逐利而動的合作夥伴,又會産生猶豫和觀望。

Part.2

開放、封閉,路難擇

鴻蒙換血,“提純”遇險

鴻蒙想要書寫的逆襲故事,與當年安卓的後來居上無二。

“安卓之父”安迪·魯賓開發Android,最初是為了改進數位相機的作業系統。後來因為數位相機市場的不景氣,才轉向到手機上,但仍經營困難被谷歌收購。

雖然有了谷歌的支援,但在Android1.0釋出的2008年之前,蘋果已經釋出了第一款令世界驚豔的手機。搭載其上的iOS系統,曆史像Windows一樣古老,使用的是Unix核心。

在喬布斯作業系統與硬體裝置必須縱向一體化的理念下,iOS給第三方提供了最好的開發接口和工具,并且依靠不用考慮各種相容性問題的一體化産品和服務,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出更多的費用,進而分給了開發者更多的利潤,形成不斷壯大且壁壘堅固的生态循環。

安卓能夠在蘋果的“獨立王國”之外大有作為,直至如今占據全球手機作業系統近八成的市場,主要的成功因素就是與iOS反其道而行之——免費與開源的開放生态。世界各地的手機廠商,皆可以在安卓的底層架構上添磚加瓦,各展神通。

Android1.0釋出的同一天,谷歌就聯合了高通、HTC、T-Mobile、摩托羅拉等30多家上下遊巨頭,共同組建全球性的開放手機聯盟。國内不管是雷軍的小米,還是羅永浩的錘子,他們從手機ROM出發的創業之路,可以說都是拜安卓的開放所賜。

鴻蒙早期規劃的萬物互聯之路,更不可能單靠封閉的自有體系完成。在不得不移植到手機上後,華為順勢推出“1+8+N”戰略,1就是手機入口,8則是華為旗下的智慧屏、平闆、音箱等産品線,N代表了其他硬體廠商參與的IoT硬體生态,其中汽車後來又成為重中之重。

然而,安卓的開放是成功之因,帶動起來的全球手機廠商“農村包圍城市”才是成功之果。華為鴻蒙系統的核心産品,不管是手機還是汽車,目前是斷然得不到米榮OV或蔚小理的支援,隻能是孤軍奮戰。

為了覆寫自研晶片和系統的巨額成本,華為系的産品反應在消費端,均位于品牌溢價較高的行列,與蘋果系針鋒相對。Mate60系列搶回來不少市場佔有率,與去年蘋果新機iPhone15系清單現不佳,有着不小的關系。

走不了安卓的老路,鴻蒙僅剩的生途,反倒更像蘋果在封閉生态裡“收稅”的樣子。

Part.3

難撼安卓,換血提純

鴻蒙換血,“提純”遇險

手機江湖苦“蘋果稅”久矣。

應用方一次又一次的“反壟斷”抗争,換來的也隻是,蘋果對App Store裡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上的APP,應用内的數字内容消費收取30%分成,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開發者優惠至15%。

此政策曾連公衆号文章裡打賞功能都不放過。微信是把打賞的金額分文未取交給作者,卻要給蘋果交上一筆傭金。最終,迫于微信使用者體量的和解之下,APP 方未參與抽成的使用者消費,蘋果同意不再收取傭金,公衆号文末的打賞也更名為了“喜歡作者”。

華為的鴻蒙生态,目前吸引第三方開發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在于此。

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公布的鴻蒙生态“朋友圈”中,并未見到微信以及任何騰訊系産品的身影。

有消息人士稱,鴻蒙與微信互不可缺,目前的談判還是着眼于騰訊系加入後,想要更加優惠的管道比例分成。騰訊如此精打算盤,其他頭部應用背後的大廠亦會如此。讓利本質上是成本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早在2021年,餘承東就公開透露過,華為在鴻蒙研發與推廣上已超過500億元。

為了給“純血鴻蒙”提速,從去年底開始,華為還不斷向頭部應用的合作夥伴派駐工程師支援開發工作。但就算占據了手機使用者99%時間的App隻有Top5000,放到中國全部超過260萬款活躍App的海洋裡,不過0.2%的比例。

歸根結底,謀利的開發者還是要跟着手機使用者用腳投票的方向走。華為手機不說重回巅峰時期國内45%的市場佔有率,能夠做到與蘋果并駕齊驅,以2:2:6的比例與安卓三分天下,已算樂觀。

今年底的華為Mate70系列,将是最新一代的麒麟晶片與HarmonyOS NEXT的“黃金搭檔”,表現不容有失。可延期的陰霾倘若成真,安卓系的高通骁龍8Gen4晶片最快會于10月問世,蘋果iPhone16系列按照慣例也将于9月釋出,Mate70再難取得像Mate60那樣,趕在去年8月以“先鋒計劃”形式上架開售的優勢。

更加艱巨的挑戰還在海外。國外手機使用者各大社交平台、APP産品的賬戶系統,與華為被禁的谷歌GMS服務幾乎是綁定在一起的。哪怕鴻蒙系統在國内一朝功成,如何在全球各地的市場上直面安卓、蘋果真正的核心腹地,又将是另一個充滿懸念的故事。

中國人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當然不能止步于中國人自己用的手機作業系統。可鴻蒙的純血之路指向何方,還需一個又一個的奇迹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