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一則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的尋人啟事,揭開了一位河南清潔工不為人知的英雄身份。
就在幾個月前,這位名叫雷寶森的清潔工還在遭受同僚的嘲笑。
上司從報紙上得知他的真實身份後,欣喜若狂地将他送往北京。而當雷寶森與毛主席見面時,毛主席緊握着他的手,感慨萬千地說:"真沒想到你還活着,你是我們志願軍戰史上的驕傲!"
英雄隐于市井
1952年初,在河南省政府的招待廳裡,一位皮膚黝黑、身材瘦削的清潔工正在忙碌着。
他的名字叫雷寶森,因為身體受過傷,上司便體恤他,安排了一些較為輕松的工作。
雷寶森為人老實,不善言辭,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老雷"。
然而,有些好事之徒卻當衆嘲笑他:"你一個大男人身子骨這麼弱,連重活都幹不了,還不如回家養老呢!"
面對這些嘲諷,雷寶森隻是默默地幹着自己的活,從不多言。
1953年9月的一天,招待所的上司正在翻閱《人民日報》,突然一則尋人啟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這則啟事是第26軍政委李耀文釋出的,内容是要尋找一位名叫雷寶森的抗美援朝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
上司仔細地核對了報紙上的資訊,驚訝地發現,這位英雄好像就是招待所裡那個不起眼的清潔工"老雷"!
消息迅速傳到了上級上司那裡,不久,一輛軍用吉普車來到招待所,将雷寶森接上車,竟然将他送到了北京去。
當車輛抵達北京時,一個讓雷寶森做夢也沒想到的場景出現了。
毛主席親自走到門口,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臉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毛主席激動地說道:"彭老總經常跟我提起你的事迹,真沒想到今天能見到你本人!你還活着,真是我們志願軍戰史上的驕傲!"
雷寶森被毛主席的話語深深打動,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他回想起了在北韓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歲月,那些與戰友們并肩作戰、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
修鞋匠的啟蒙
很少有人知道,雷寶森的革命之路,其實源于少年時代一位"修鞋匠"的啟蒙。
20世紀三十年代,幼年的雷寶森,在經曆了父親慘死、姐姐被擄走的悲慘遭遇後,和母親相依為命。
他們居無定所,隻能在破廟、廟會等地讨生活。
雷寶森經常忍饑挨餓,但他從不氣餒,而是倔強地活下去。
有一天,雷寶森遇到了一位獨特的修鞋匠。
這位修鞋匠總是神出鬼沒,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知他叫什麼名字。但他的話語,卻深深地打動了雷寶森幼小的心靈。
修鞋匠對雷寶森說,像你們這樣的窮苦人,在這個世道下注定隻能受欺壓。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奮起反抗,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修鞋匠的話,點燃了雷寶森心中的火種。他開始幫助修鞋匠散發一些小冊子,宣傳革命的道理。
漸漸地,在修鞋匠的引導下,雷寶森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懂得了階級鬥争的道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為窮苦人謀翻身,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
可惜好景不長,國民黨特務盯上了他們。
一天深夜,特務們摸進了他們的聚會地點,一陣突如其來的槍聲劃破夜空。修鞋匠拼死掩護,讓雷寶森和其他人快撤退。
直到确認大家都已逃離,修鞋匠才中彈倒下。
鮮血染紅了他的衣襟,但臉上卻帶着滿足的微笑。他用最後的力氣告訴雷寶森,革命的道路上難免會有犧牲,但隻要堅持信念,終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修鞋匠的壯烈犧牲更堅定了雷寶森投身革命的決心。他含淚埋葬了這位導師,默默發誓要将革命進行到底。
此後,雷寶森到處尋找革命組織,終于在1946年加入了解放軍。
在解放軍中,雷寶森刻苦訓練,積極求進。在随後的南下作戰中,他沖鋒陷陣,屢立戰功。
1947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産主義戰士。在部隊裡,他多次榮獲嘉獎,被評為模範黨員。
1948年,雷寶森光榮地成為一名火線黨員。
浴血奮戰,志願軍最可愛的人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戰争中。為了保衛祖國,無數優秀的青年踴躍報名,奔赴北韓前線。
雷寶森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
11月,随着志願軍的入朝作戰,雷寶森也踏上了這片硝煙彌漫的土地。
在北韓戰場上,他和戰友們一起,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苦卓絕的戰鬥。
面對武器裝備先進的敵人,志願軍戰士們依靠着鋼鐵般的意志和革命的熱情,創造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績。
1951年3月,第四次戰役打響。雷寶森率領四班的九位戰士,在299高地執行阻擊任務。
他們所在的位置,正是美軍機械化部隊進攻七峰山的必經之路。
為了確定他們能完成任務,首長将全營僅有的三套火箭筒,分給了雷寶森他們一套。
在山上,雷寶森和戰友們等待着敵人的到來。
突然,山下傳來了隆隆的引擎聲,敵人的坦克紛紛開了過來。雷寶森立即下達指令,戰士們端起了火箭筒。
随着一聲令下,火箭彈呼嘯着射向坦克的側面。轟隆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坦克被接連擊毀,熊熊烈火在山谷間肆虐。
敵人很快發現了雷寶森他們的位置,瘋狂地朝山上射擊。
彈雨如注,戰士們一個個倒下。雷寶森身先士卒,指揮戰士們利用地形隐蔽,同時伺機用火箭筒反擊。
一場殊死搏鬥在群山間展開,火光沖天,硝煙四起。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一發炮彈在雷寶森附近爆炸,震耳欲聾的巨響中,他被沖擊波掀飛,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左腿傳來鑽心的疼痛,鮮血很快浸透了褲管。但雷寶森咬緊牙關,忍着劇痛,繼續指揮戰鬥。
戰鬥進入最為激烈的時刻,雷寶森和幸存的戰友們背靠背,與敵人展開肉搏。
子彈迸射,刺刀橫飛,到處是血肉橫飛和撕心裂肺的呐喊聲。
雷寶森身中數彈,鮮血從傷口汩汩流出。但他置生死于度外,誓與陣地共存亡。
最終,雷寶森和戰友們抱着僅存的炸藥包,縱身跳下山崖。
一聲震天動地的爆炸過後,所有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硬生生地阻擊了敵人的進攻,為七峰山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真相大白,身份揭露
那場戰役過後,雷寶森跳下懸崖英勇犧牲的消息,在北韓戰場上傳開。人們無不為這位英雄而熱淚盈眶。
志願軍上司機關決定給雷保森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号,他所在的班也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班”,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更是授予雷保森“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一枚。
然而沒有人想到,大難不死的雷寶森,實際上被兩位北韓老鄉所救。
在最近的野戰醫院裡,醫生從他的身體中取出了四顆子彈。但是,雷寶森的腿部卻依然留有子彈殘留,使他失去了重新回到戰場的可能性。
這位曾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的戰士,因傷病被迫告别了他的戰鬥生涯。
回到中國後,盡管他可以選擇回到部隊享受英雄的待遇,雷寶森卻決定另辟蹊徑,因為對于一個無法再戰鬥的士兵來說,那些榮譽不過是昙花一現的虛幻。
1952年,雷寶森選擇回到故鄉,用自己多年的積蓄贍養他的養父母,盡孝道于平凡生活中。
不願無所事事的他,通過朋友的介紹,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招待所擔任清潔工。
直到1953年,上司從報紙上看到了那則尋人啟事,才解開了雷寶森戰争英雄的身份,身份一旦公之于衆,他原本在招待所的清潔工職位便不再合适。
為此,組織決定将他調往更為重要的位置,安排他在海軍長山要塞任職。盡管如此,雷寶森始終沒有因為自己過去的英雄事迹而自高自大,很少向人提起過去在戰場上的勇敢行為。
到了1965年,雷寶森已是一位41歲的退役軍人,他手持革命傷殘軍人證書,回到上蔡老家離職休養。
2009年3月9日,雷寶森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去世,享年86歲。
參考資料:
英雄網-雷寶森
駐馬店新聞網——追記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雷保森-駐馬店網 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