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時間裡,美國大選絕對是在全球範圍内的大熱門話題。自拜登退選後,美國國内的選情日趨白熱化,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國内的多個場合互相攻伐,打得不可開交。
哈裡斯VS特朗普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卻在盡力堅持其作為外長的職責(美國國務卿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外交部長),在其任期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宣布出訪亞洲。
目前公布的行程中,布林肯将于越南開始其對亞洲的通路,之後到訪寮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和蒙古國。其中最受外界關注的是其于7月26日到7月28日之間在寮國萬象參加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的行程。
據悉,早在此前一周,布林肯便在公開發言中表示自己将會在寮國萬象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不過截止目前為止,中方仍未對是否會安排王毅與布林肯的會面做出正面回應。據報道,王毅外長已在寮國先後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印度外長蘇傑生,但仍然沒有資訊明确表示其是否會與布林肯會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的6月10日,王毅外長已經在下諾夫哥羅德與拉夫羅夫進行過一場會面,短短一個月,兩國外長便再度碰頭,這對于部長級高官而言算得上較高的頻率。
中俄之間高頻率的溝通交流,一方面證明了中俄雙方關系正在不斷向深向好發展,另一方面卻也顯得至今未有定論的中美會見更加耐人尋味。
王毅會見拉夫羅夫
不過目前來看,中方也确實有不急的理由。首先,在過去的數月間,中國外交成果頗豐。一邊是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在中方的斡旋下走向和解,簽署《北京宣言》。另一邊是中國外長高頻率出現在各種國際場合,與各國政要會見。
這裡倒不是說布林肯就有多清閑,事實上,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國,作為美國國務卿的布林肯每天的行程自然也安排的滿滿當當。但從中美兩國在外交場合當中所讨論的内容,我們不難看出兩國本質上的差別。
在美國高官與他國政要的會談當中,更多談的是對抗,是威脅。而在中方高官與他國政要的會見當中,大家談的更多是和平、發展與合作。由此,中國外交的“穩”可見一斑。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不過在另一邊,布林肯顯然就沒那麼穩了。目前,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宣布放棄連任,這通常意味着布林肯本人的國務卿生涯也将在今年大選後結束。而考慮到目前美國國内對民主黨并不樂觀的選情,拜登及其政府的政策能否得到延續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布林肯需要在其有限的任期内盡可能努力,保證甚至盡可能繼續維持拜登政府目前的外交局面。
而另一方面,同樣由于美國國内選情的多變,導緻外界對于美國政府政策連貫性的質疑不斷加深,布林肯要想完成這一任務的難度又随之陡增。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
為此,布林肯最好的選擇其實是與中國合作,主動為中美間的緊張局面降溫。但尴尬的是,美國政府長期對内宣傳的仇恨言論與對立情緒已經使得美方的一些對抗政策産生了巨大的政策慣性。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在其放風願意與王毅進行會見的同時,其也仍然在繼續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而可以說,在一些短視美國政客的煽動下,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這種“擰巴”的情形将會越來越多。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