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将會根據自身的發育程度不斷地學習各種技能,最終成為一個健康的孩子。
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必要的細節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家長們沒有注意到這點,就很可能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造成影響。
“我們家孩子不用學爬行,直接就會走”
家長驕傲的背後,殊不知隐藏着巨大的弊端
寶媽們聚在一起,除了讨論一些育兒經驗,就是“炫耀”自己的孩子,畢竟自己的寶寶要是比别人的寶寶在某些方面更強的話,自己的内心将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這天,小豆媽媽在小區和幾位寶媽閑聊的時候,說起關于寶寶學習爬行、行走的事情,有的寶媽表示,自己的孩子一直隻會爬行,過了很久才會走。
有的寶媽表示,自己的寶寶學習爬行的時候就很快,而學習走路的時候也很快,說這些的時候眼神中還透露着驕傲。
小豆媽媽聽到大家你一嘴我一口地聊着自家寶寶的“輝煌戰績”,就發現,人家的寶寶都是學了爬行之後才會走的。
于是便得意洋洋地表示“我們家孩子根本就沒有學爬行,直接會走了”,說這句話的時候,小豆媽媽的下巴簡直要翹上天了。
面對小豆媽媽的話,一衆寶媽們立馬就噤聲了,很多人眼中也閃爍着“不相信”。
而看到寶媽們的反應,小豆媽媽就更加得意了,似乎别人的“不相信”正好證明了自己孩子“不爬就走”的突出性。
“你們家孩子這麼厲害啊”,一位鄰居寶媽驚訝道,在這位寶媽的心中,覺得爬行是孩子學習走路之前必經的一條路,不可能有孩子不會爬就會走的,而聽到小豆媽媽說孩子直接就會走了,内心是非常地羨慕。
“孩子長大一定腿腳很厲害”,還有寶媽附和道,這位寶媽覺得,能夠不爬直接走的孩子,肯定身子骨硬朗、發育良好,因為她感覺,隻有孩子擁有遠超出同齡人的體質,才能夠支撐孩子不爬就走的狀态。
“不可能吧?哪兒有孩子不會爬的”,有的寶媽則表示不太相信,畢竟很多寶媽連聽都沒聽說過有孩子不會爬的。
寶媽們議論紛紛,而小豆媽媽看到這些寶媽們對自己的孩子争論不休,也是感到更驕傲了,因為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大家議論的焦點,以後的發展必定不可限量。
不過,就在小豆媽媽沉浸在這種美好的感覺中時,一位寶寶的奶奶卻發話了:“确實有些孩子不會爬就會走的”,看到這位寶寶的奶奶肯定了自己的話,小豆媽媽感覺幸福已經像是蜂蜜一樣粘稠了。
但是,這位寶寶的奶奶接下來說的話,卻讓小豆媽媽有點懵了。
“但這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位寶寶的奶奶接着說道。
聽到寶寶的奶奶的話,一衆寶媽先是一愣,然後就叽叽喳喳表達起自己的看法來:
“你是嫉妒人家的孩子直接會走了吧?”
“咋就不是好事了?做人可别這麼小心眼兒,人家孩子不就優秀點嘛。”
“人家孩子多棒,直接跳過爬行學會走路,就是個天才,你咋能說人家不是好事兒呢?”
……
很多寶媽都認為這位寶寶的奶奶是因為“嫉妒”而不說好話,但是有些寶媽卻比較冷靜。
“大家耐心聽人家說啊”,聽到這位寶媽的話,一衆寶媽和小豆媽媽也不吭聲了,都想要知道寶寶的奶奶到底為什麼要這麼說。
那麼,孩子不會爬行,直接學會走路,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位寶寶的奶奶的話到底是因為嫉妒而瞎說的,還是有根有據呢?
我們可以聽聽這位寶寶的奶奶所講的事情。“不爬就走”的孩子,究竟是不是天才?答案令人意想不到。
“不爬就走”與“先爬再走”的孩子有何差別?2個差距明顯
這位寶寶的奶奶表示,其實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名“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自己當初和小豆媽媽一樣,也是非常地驕傲,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個天才,是一個能力遠超别人家娃的孩子。
似乎為了印證她的感覺,孩子的發育過程很順利,從小就懂事聽話,個子長得也不低,上學之後成績也是很好。
除了小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小病、比較瘦之外,似乎并沒有任何其他的問題。
但是,等到孩子越長越大,孩子就經常會跟她反映,自己很多時候會出現“明明看到了,還是撞上了”、“暈乎乎”、“平衡性不好”等問題。
而她當時隻覺得是孩子可能累了,畢竟孩子的身體還是蠻健康的。
直到後來,她才知道,孩子不經曆爬行階段,就直接學會走路,将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差別一:感覺較弱,感統失調
這位寶寶的奶奶的孩子叫小磊,已經結婚生子了,但是他身上一直有着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陷,那就是感覺能力比較差。
小磊在小時候,就存在平衡感較差的情況,比如小時候上體育課的時候,别的孩子翻跟頭、“打車輪”等,都是手到擒來,但是小磊卻一點也不會。
不過,小磊也是個要強的孩子,在放學回家之後,就在床上練起了翻跟頭,結果發現,自己隻要将頭低下去,自己就對自己似乎就沒有了空間感,隻能夠憑借自身的自然反應去翻跟頭,根本無法控制翻跟頭的方向、狀态等因素。
而讓小磊感覺到自己感統出現問題的事情,并不隻有這一個。
比如小磊在上中學的時候,當時早上自己趕去上學,看到眼前有一個電線杆,但是卻沒有想到躲避,而是直接撞了上去,這讓小磊自己都有點懵。
還有,小磊發現自己有明顯的“腦子會了,手不會”的情況,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真的讓自己動手做,卻怎麼都做不好。還有一些肢體上的姿勢,小磊也是無法完成。
甚至小磊發現,隻要自己的腦袋不是處于向上的狀态,也就是說,自己隻要是做低頭、歪頭等動作,自己就很難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處于穩定的直立狀态,幾乎完全失去了空間感。
當然,小磊遇到的相關問題并不隻有這些。
而這些,其實都是感統失調、感覺下降而導緻的,而引發感統失調的因素,有可能就是因為他小時候不會爬行,直接走路有關。
這位寶寶的奶奶其實在小磊上中學時候也帶孩子看過醫生,醫生也明确地表示孩子的感統失調和小時候爬行與否存在很大的關系,不過,由于當時孩子的年齡已經比較大了,想要彌補已經不現實了。
是以小磊直到結婚生子,自身的平衡感、感覺感統都是比較弱的。
為什麼爬行會對孩子的平衡感覺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呢?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如果在小時候沒有進行過爬行,那麼孩子的前庭系統就不會得到較多的刺激,而前庭恰恰關系到人們的平衡感和感覺能力。
是以,沒有爬行的孩子其前庭功能較弱,而有過爬行階段的孩子前庭功能會更強一些,感覺能力和平衡感都會更強。
差別二:上肢力量相對較差、身體素質相對較弱
小磊個子不低,身材還可以,腿部力量不弱,但是他表示,自己當國中考的時候,體育隻得了20分(30分滿分制)。
當時的體育考試有三項,分别是百米跑、跳遠和鉛球,其中百米跑和跳遠對于下肢的要求較多,而鉛球全靠上肢力量,結果小磊就考出了兩項滿分和一個零分,這個成績成為了小磊永遠的痛。
其實,小磊的身體狀況确實非常奇怪,他的腿部肌肉非常強大,但是臂力卻很弱,身材也比較消瘦,按照小磊自己的看法,就是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學會爬行導緻的。
因為小磊覺得爬行這個動作是需要結合四肢來完成的。也就是自己在進行移動的時候,不僅需要腿部來進行支撐和運動,還需要上肢來進行支撐和運動,會對上肢各部位的肌肉、骨骼等造成頻繁的刺激,進而促使上肢的發育。
同時,在爬行的時候,上肢的運動還會牽扯到上半身肌肉群的鍛煉,比如胸肌等。
進而讓孩子的身體素質更高,身體更加健康,不會出現像小磊這般下肢力量強盛,但是上臂力量薄弱,完全“沒有”胸肌的情況。
另外,由于上肢和上身的肌肉群等組織得不到鍛煉,也會對孩子的抵抗力有一定的影響。而小磊小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小病的經曆,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并且,小磊患上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呼吸系統的疾病,小磊自己也覺得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和自己不會爬行有莫大的關系。
是以,不會爬行直接會走的孩子是所謂的“天才”,這一說法過于片面和絕對了。
爬行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跳過某些階段發育,勢必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定影響。
寫在最後
孩子的發育成長,是需要一步步“按部就班”進行的,任何一個“成長項目”的缺失,都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後患”。
家長們要知道,孩子沒有經曆過、鍛煉過的事情,是永遠不會的,孩子不可能“長大就會”,他們的發展是在不斷地學習、鍛煉中進行的。
看完文章後,你覺得孩子不會爬就會走是一件好事嗎?你知道幾歲之前能夠彌補因“不會爬就會走”而導緻的感統失調嗎?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删)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