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925 期
作者 | 餐飲老闆内參 蔡大柒
跨界賣漢堡
正新、DQ、必勝客都來了
漢堡品類好久沒這麼熱鬧了。
近日,正新雞排開始大力推廣雞漢堡,周三漢堡日,三個雞排漢堡隻要9.9元,成本效益直接拉滿。這一主食性的新品,無疑豐富了正新雞排的用餐場景,也提高了客單價。
之前,是DQ冰淇淋的大跨界。
7月10日,DQ冰淇淋在上海開出了DQ漢堡首店,門店位于上海南京西路附近。漢堡産品主打的是安格斯牛肉堡,有經典、招牌皇後、煙熏培根、牛油果等多個版本,還有噱頭十足的上海辣醬油風味安格斯牛肉堡,城市限定,非常融合。
門口巨大的海報顯示着産品賣點,100%澳洲進口谷飼安格斯牛肉,是以漢堡整體價格在39元以上,最高的能到67元。
面對整個餐飲市場客單價下降的大背景,CFB集團CEO許惟掄曾在采訪時提到,漢堡有着餐飲賽道的特殊性,在中國市場的大衆接受程度足夠高,并且市場潛力還在不斷釋放。由于集團在供應鍊與原物料品質标準要求較高,是以選擇走中價位的路線。
這樣的定位似乎和Shake Shack、Five Guys等品牌很像。
漢堡賽道更早的跨界者是必勝客。
早在4月份,必勝客就在全國2000家門店上新了“比薩堡”,西餐級大塊肉搭配必勝客獨有的“比薩面包”,現點現烤,19.9元起,最頂級的芝士和牛至尊堡隻要32元。
5月份,必勝客還和肥肥蝦莊聯名,推出肥肥小龍蝦雞腿堡,進一步加強“比薩堡”的消費者心智建設。
這異常熱鬧的“漢堡”跨界潮,似乎正如CFB集團CEO所談到的那樣,市場潛力正不斷釋放。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關店、失速、利潤下降
精品漢堡的日子不好過!
作為一個很成熟的品類,漢堡的價格帶很明晰,我們姑且将DQ漢堡和Shake Shack、Five Guys分為一類,即中高端漢堡或精品漢堡,将麥當勞、肯德基、上新比薩堡的必勝客以及塔斯汀為代表的中式漢堡劃為一類,即平價漢堡或大衆漢堡,分開讨論。
信心滿滿的DQ漢堡首店開業之後,已經有兩家新店正在籌備中。但回看這個價格帶的漢堡品牌,關店、失速,甚至業績下滑,像烘焙行業一樣,開始下行……
4月份,哈比特漢堡在上海的全部門店“歇業關閉”,這個被譽為“全美最健康、綠色,最好吃的漢堡”“漢堡界的愛馬仕”,在2017年來到中國,巅峰時期曾在上海開了7家門店,向杭州與重慶擴充。
和DQ漢堡定位很像的Shake Shack,出道即巅峰,排隊7小時,如今已經拓展出了40多家門店。看似順風順水,實則壓力倍增。
品牌2023年第三季度财報提到,雖然營收同比獲得了增長,但自8月以來中國市場發展趨勢連續放緩,再疊加多種宏觀因素,預計短期壓力可能會持續到明年(2024年)。
市場發展的持續放緩是一方面,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的提升是另一關鍵因素。“是否物有所值,是否貴得有理由”,高價成了消費者火力最集中的質疑點。
這樣的大環境下,精品漢堡的發展未必會很順遂,不高的複購率是其最大的阻礙。
略微遺憾的是,DQ漢堡的首店開業,并未像Shake Shack一樣,吃到“網紅紅利”。
曾經Shake Shack開業,排隊至少1.5小時,黃牛伺機而動,代購跑腿費100元起,到了DQ漢堡這,僅僅是平淡的“大排長隊”幾個字。沒有開業紅利,前景又不明朗,DQ突然闖入精品漢堡這一細分賽道,前景略微堪憂。
麥肯對打
一份漢堡隻要9.9元!
提到漢堡,無論是DQ漢堡或是Shake Shack,消費者心中的價格基準線總是肯德基或麥當勞。回到大衆漢堡這,不難發現,各家的日子也不好過,9.9元的低價風潮正洶湧,中式漢堡的威脅仍在。
2024年上半年,一個很直覺的感受就是漢堡越來越便宜了,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營銷活動越來越多。
麥當勞這邊有13.9元的“窮鬼套餐”,一個漢堡+一杯飲料,超不過15塊,是無數打勞工的摯愛。麥當勞還發放了10元漢堡券,闆燒雞腿堡、麥辣雞腿堡,隻要10塊錢;29.9元的雙人餐,包含闆燒雞腿堡、培根雙層堡,外加兩杯飲料……
肯德基這邊有主食随心選,5.2折,到手隻要19.9元,一個漢堡+一份熱辣香骨雞+一份飲料。大緻算下來,一個漢堡雖然沒達到正新雞排那樣的超級成本效益,但基本在10元左右,已經很有吸引力了。
不光是漢堡,在團購平台上,麥肯兩家有40多個團購套餐,從早餐到午餐,再到宵夜,無所不包。從消費者的“體感”來講,這價格戰已經全面打響,曠日持久。
百勝中國2024 年第一季度财務業績報告顯示,肯德基的餐廳利潤率為19.3%,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報告還特别提到,下降的原因是增加了高成本效益産品,例如肯德基版本的“窮鬼套餐”——OK三件套,黃金SPA雞排堡+中薯條+可樂,隻要19.9元。
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曾提到過,不會将中國快餐業的競争形勢稱為價格戰,不過随着集團進一步滲透到内地其他城市,市場變得更加大衆化,集團有需要為顧客提供更實惠價位的産品。
但這樣的低價政策依托的是有效的成本管理。像咖啡闆塊所的KCOFFEE,低至9.9元,在2023年賣出了1.9億杯咖啡。屈翠容提到,通過政策性地調整成本結構,将傳統的固定成本轉為可變成本,進而增強品牌的韌性。
表面上是價格之争,實際上是成本管控的比拼。明暗之争,已經有品類掉隊,如漢堡王。
5月份,樂視網釋出公告稱近日宣布将在3年内最高投資1億元人民币,資助漢堡王在中國内地開設新餐廳。漢堡王回應稱,隻是投資旗下一家多店加盟商,未有直接合作。
這次投資,讓樂視網得以快速進入快速快餐業務,拓展業務範圍,但不少業内人士對這次投資所能帶來的“收益”,持略悲觀的态度。
雖然全球視野内,漢堡王擁有萬家門店,位列第一梯隊。但在中國市場,漢堡王始終無法與麥肯肩并肩,并排走。
近幾年新增門店數上,肯德基是1000家以上,2023年更是到了1920家,麥當勞是700家以上,漢堡王的高點是2023年的255家。無論是體量還是開店速度,都不是一個量級。
在硬碰硬的價格戰上,雖然也有9.9元兩個脆雞堡等特價活動,但早期定位如Shake Shack ,鎖定中高端市場的漢堡王,其核心産品仍是30元以上的産品,如安格斯牛堡。
這讓漢堡王陷入了一個尴尬的競争格局,論心智建設,它打不過肯德基與麥當勞,比價格,它打不過華萊士等下沉品牌。
同樣掉隊的還有炸雞漢堡品牌Popeyes。7月份,RBI以1500萬美元從Tims中國手中收回炸雞品牌Popeyes的中國業務。Tims 中國和Popeyes中國業務,“閃婚”,又“閃離”。
“感情破裂”的原因是很簡單,人均消費在40~50元的Popeyes,正好處于消費者最為敏感的價格帶,開店速度放緩,利潤下降是必然。
這場持久的價格戰,麥當勞有着長期低價産品的營運經驗,肯德基有着更快的産品創新能力與豐富的營銷經驗,兩者還有強大的成本管控能力。這樣看來,漢堡品類的另一價格帶,也是困難重重。
要下沉
還有更本土的“攔路虎”
此外,這個品類還有塔斯汀等中式漢堡品牌,它們正強勢“搶斷”新品牌下沉發展的路線(當然還有華萊士)。
“狂飙”一年的塔斯汀,在2023年開出來3772家門店,雖然2024年開店數略有下降,但仍開出了800多家店,門店總數超過了7500。在門店城市分布上,二線城市占比約五分之一,三四線的占比超過了40%,非常下沉。
越來越多的小城小鎮出現了塔斯汀的招牌,或是和它很相似的中式漢堡品牌。親切的口味優勢,高成本效益的價格優勢,再加上先入為主的心智優勢,無疑是品牌走下沉路線的“攔路虎”。
從不同價格帶的發展狀況,再到不同城市的品牌格局,不難看出漢堡品類的格局穩定,要沖擊,要跨界,還需更為強勁的動能,來沖破“麥肯塔”這些攔路虎。
如果像必勝客或正新雞排,僅僅将漢堡作為産品補充,隻需要做好産品,時時創新,或将誕生更多新爆品。但如果像DQ漢堡,想要深耕,特别是“貴價”漢堡這個小賽道,需投注的成本更高,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