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國古代,醫者們就用“五音通五氣治五髒”的思想,通過将音樂與醫學結合來治療疾病。古代西方國家的人們也曾将歌唱當作治療的一部分,來緩解病人的疼痛。
古希臘大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音樂淨化說”認為,通過音樂中特定的旋律和韻律可以協調内在力量,發洩情感,治愈人們的性情和欲望,是一種精神的良藥。
許多人會認為,音樂療法就是聽歌而已,實際上音樂治療有很多種方式,大體上分為三類:接受式、再創造式、即興演奏治療。
接受性音樂療法:通過傾聽音樂來實作心理療法,治療的方式包括:音樂放松、讨論與回憶、音樂同步、音樂想象、音樂催眠等。比如在靜谧的環境下,躺在床上同時播放一段輕松的音樂,我們會随着音樂放松身心。
再創造式音樂療法:是患者主動參與演唱或者演奏現有的樂曲,并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作品進行修改。比如在團體器樂演奏中,治療師通過樂曲的選擇和編排,為擅長樂器者和無演奏基礎者進行音樂角色的配置設定,做到共同參與,各司其職。
即興彈奏治療:是在某一種特殊的樂器上随意地進行一種即興演奏,比如患者用鼓敲打出來的即興節奏。即興表演的樂器大多是無需練習就能彈奏出具有節奏性和節奏感的打擊樂器,例如:鼓、三角鐵、鈴鼓、木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