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動作!長三角最新釋出

7月25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舉行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釋出會,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介紹了《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有關情況。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已印發《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為長三角未來三年工作重點明确了路線圖和任務書,标志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向縱深推進。

行動計劃具體内容如下。

大動作!長三角最新釋出

01、編制《三年行動計劃》的背景和主要考慮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抓好“四個統籌”,即:統籌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統籌龍頭帶動和各揚所長、統籌硬體聯通和機制協同、統籌生态環保和經濟發展,明确了“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加強生态環境共保聯治、着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等五方面重點任務,要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把共同編制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載體和抓手,通過項目化、清單式推進,確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各項任務加快落實。

編制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把握了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胸懷全局、服務大局。注重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放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去定位思考、放到引領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中去布局謀劃,以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二是堅持全球視野、戰略思維。注重對标國際最高标準最好水準,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增創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争取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三是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注重在需求發現、項目實施、制度創新等方面更好發揮經營主體作用,增強一體化發展内生動力,同時,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

四是堅持引領示範、輻射帶動。注重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先行探路,加強重大改革創新舉措系統內建,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産業競争力和發展能級,輻射帶動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協同發展。

02、《三年行動計劃》的主要内容

三省一市全面對标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部署要求,結合三省一市實際,在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了九個方面,共165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長三角科技創新跨區域協同

共有20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深入推進張江、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作共建,支援南京、杭州—甯波建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深化長三角基礎研究合作,探索設立長三角基礎研究聯合基金,協同開展跨學科交叉基礎研究。

圍繞重大攻關任務組建長三角創新聯合體。

大力支援新型研發機建構設,在機構注冊、财政支援、評價激勵、資産管理等方面實施更加靈活有效的政策。

深化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體系布局。

加強人才政策區域協同創新,推進人才評價标準、人才資質跨區域互認。

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券全域互聯互通。

鼓勵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國際知名科研院校等來長三角設立研發中心和聯合實驗室,與各類創新主體開展技術攻關。

深入實施長三角—新加坡、長三角—芬蘭産業創新合作項目等。

二是協同建設長三角世界級産業叢集

共有20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實施制造業重點産業鍊高品質發展行動,共建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産業鍊體系。

支援低空經濟發展,發展通用航空,加快布局低空産業基礎設施建設、産品研發和制造。

協同推進未來産業發展,聯合争創國家級未來産業先導區,聯合釋出長三角未來産品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

加快建設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叢集、蕪湖叢集兩個資料中心叢集。

加快推動G60科創走廊科創産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G60衛星網際網路産業叢集等。

三是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共有25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深化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廣遠端虛拟視窗跨省通辦模式,創新跨省“一件事”內建服務。

深入推進健康資訊互聯互通,探索醫療檢查檢驗互聯互通互認。

優化異地就醫醫保服務,逐漸擴大定點醫療機構數量。

建立軌道交通一體化營運推進工作機制,研究組建長三角軌道交通營運公司。

推動建立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中心。

建立健全跨區域法律政策适用标準統一協調機制,促進長三角地區法律适用标準統一。

強化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職能建設。

完善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加大示範區建設項目用地名額保障力度,持續推進水鄉客廳建設,建立制度創新成果定期釋出和複制推廣機制等。

四是加快提升區域市場一體化水準

共有23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制定出台長三角市場監管部門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先行區舉措。

加強長三角地區投資類企業準入等市場準入規範統一,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通報和歸集制度。

聯合編制實施長三角區域物流提質增效降本行動方案。

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開行串聯長三角重點城市的大環線列車。

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長三角,建成、開工一批航道整治工程。

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金融一體化服務機制。

深入推進長三角财政電子票據一體化和應用落地。

制定實施《長三角省市間電力協同互濟實施方案》等。

五是積極推進長三角區域高層次協同開放

共有22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制定實施浦東新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别措施,建設高水準市場準入體系,試點開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生物燃料、甲醇等新型燃料加注業務。

支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打造“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輻射引領區,加大進博會與長三角各地展會的關聯力度。

支援三省一市自貿試驗區在大宗商品資源配置、生物醫藥等方面進行差異化探索。

成立長三角“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促進會。

鼓勵通過多種形式提高民營企業在經濟政策制定中的參與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等。

六是切實加強生态環境共保聯治

共有17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加強生态保護紅線無縫銜接。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加強長江口—杭州灣重點海域河口海灣協同治理,推進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研究制定長三角“無廢城市”區域共建聯治方案,強化長三角固體廢物聯合監管。

共建長三角綠色低碳供應鍊公共服務平台。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建設低(零)碳園區、工廠。

編制實施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方案,加快打造千萬千瓦級綠色儲能基地、華東抽水蓄能基地。

推動三省一市充電平台有效銜接和充電基礎設施資料資訊共享,打造區域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一張網。

探索建立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制度等。

七是積極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共有10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精心辦好“良渚論壇”,共同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支援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聯合推進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開發推出互聯互通的紅色旅遊、“跟着考古去旅遊”“跟着賽事去旅行”等線路。

編制實施新一輪長三角體育産業一體化發展規劃,聯合舉辦跨區域重大體育賽事和品牌活動。

協同推進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

支援優秀文化作品、文化遺産和優質旅遊産品推向海外市場等。

八是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廣度和深度

共有15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配合自然資源部編制長三角國土空間規劃,聯合編制實施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推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甯波、蘇錫常都市圈關聯發展,在産業分工協作、科技協同創新、高水準開放等方面加強合作。

推進蘇州與上海深化一體化發展、嘉興與上海全面接軌發展。

加快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在防洪排澇、基層應急管理等領域加強城市合作。

加快“一地六縣”産業合作區建設,深化推進蘇皖合作示範區。

推動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等。

九是着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

共有13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

持續實施産業鍊強鍊補鍊延鍊行動,支援鍊主企業帶動鍊上企業協同創新。

加快推動陝電入皖、甘電入浙特高壓工程建設,推動蒙電入蘇、蒙電入滬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

建立長三角一體化應急物資和應急裝備保障體系戰略聯盟。

協同編制長三角地震監測站網一體化規劃等。

03、加強長三角區域生态環境保護協作

在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引領下,長三角區域生态環境保護協作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三角區域生态環境保護協作2024年工作重點》,細化了54項重點工作。主要是三大方面:

一是共同夯實區域生态基底。聚焦生态空間協調管控、生态屏障建設保護、長江“十年禁漁”及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推進相關工作。今年将在一體化示範區開展區域空間生态環境評價試點,細化管控評價單元,制定區域生态環境管理清單,實施差異化、精細化管理。在長三角區域完成長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設保護專項規劃編制,梳理形成長三角長江幹流和相關水系生态廊道建設保護任務清單,同時将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開展示範區生态産品價值核算。

二是加強區域環境協同治理。大氣領域重點推進臭氧和PM2.5協同治理,将深化環杭州灣石化化工等重點地區揮發性有機物(VOCs)“三統一”協同治理,即标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協同實施國三柴油貨車的限行政策,實作地區大氣監測站資料常态化共享。水環境領域重點圍繞流域和近岸海域重要水體污染防治攻堅,要繼續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和長江口—杭州灣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持續開展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落實一體化示範區跨界水體專項治理和生态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太浦河全流域“一河一圖一策”應急關聯機制。固廢領域将以“無廢城市”建設作為區域合作的牽引,在研究制定“無廢城市”區域共建方案的同時,加快推進固廢危廢利用處置能力的協作共享和固廢跨界轉移協同監管及非法傾倒聯合執法。

三是推進區域綠色低碳發展。首先是大力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在保障區域能源安全的同時,持續推進重點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促進能源電力低碳轉型,提高省間互濟互保能力。其次是推動交通綠色低碳發展,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推進海鐵聯運發展,提升水水中轉比例,深化區域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防治和綠色化協作。第三是推進産業綠色發展,繼續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和傳統制造業轉型更新;通過綠色低碳供應鍊、綠色領軍企業等的培育,提升行業綠色化發展水準。此外,将加快推動區域性排污權交易、綠色金融等制度創新,力争進一步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政策制度。

下一步,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持之以恒細化為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共同譜寫一體化發展新篇章,勇當中國式現代化先行者。

來源:上海釋出、決策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