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開展政務服務“資料最多采一次”工作——
讓資料多跑路,企業群衆少填表
改什麼、怎麼改?這是擺在我省開展政務服務“資料最多采一次”工作過程中的首要問題。
所謂“資料最多采一次”,是指通過優化完善事項、資料和業務流程,以背景資料共享代替前端資料采集,避免企業、群衆重複填報資料。“資料最多采一次”,一端聯系起我省簡政放權、數字福建建設的全局規劃,一端聯系起千行百業的營商環境、千家萬戶的急難愁盼,意義重大。
目前,“資料最多采一次”第一階段300個政務服務高頻事項表單的重新梳理已完成,第二階段200個高頻事項改造正穩步推進,覆寫全省68.36%的政務服務辦件量。今年内,我省将實作大部分政務服務事項“資料最多采一次”,讓企業、群衆辦事更便捷。
滑鼠一點,解決急難愁盼
改什麼?醫保服務、社保服務、公積金事項、企業注冊登記、戶籍證明……經過科學統計,這些老百姓和企業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要辦理的事項,都被列入“資料最多采一次”第一批改造的300個事項之中。
17日,福建荟源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的李晟辰到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在城市建築物、設施上懸挂、張貼宣傳品審批”申請。因為從事會展工作,是以李晟辰很熟悉這一業務的申辦流程,來之前就提前在網絡上下載下傳表格、一一填寫資訊、附上宣傳品實景效果圖、在相應位置蓋好章,然後帶上全套材料來到“投資建設一件事”視窗。
讓李晟辰沒想到的是,他之前的準備工作都是“白忙活”——一向視窗送出申請,一張自動填好申請人、位址、法定代表人、聯系電話等資訊的表格就被輸出,他隻需要在雙面屏上向從業人員确認資訊、簽字就辦好了。而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通過申請審批的通知,一般在一個工作日内就會以短信的方式向他告知。
更讓李晟辰沒想到的是,他其實連一趟都不用跑。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從業人員潘君笑介紹:“可以通過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網站或者閩政通App辦理申請。線上上,企業或者群衆同樣可以實作有關資訊的自動回填,而且可以實作電子簽名蓋章。”
線上端和線下端,是“資料最多采一次”改造的兩個領域。其中,線下端的各地市政務服務中心是本次改造的難點所在。
“因為各地市政務服務中心的條件不一樣。”作為省大資料集團“資料最多采一次”專班綜合協調組組長,杜勇全程參與了該項工作,他舉例,“比如雙面屏就并不是所有地市都能承擔購買,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硬體條件提供技術服務保障”。
按照資料對象的類型進行分類整理,是“資料最多采一次”工作的另一難點。據了解,我省通過建構完善“一企一檔”“一人一檔”等基礎庫資料目錄,夯實資料底座,確定資料來源準确,資訊回填高效。比起“資料最多采一次”工作開展前,現在全省政務服務辦件量的材料免送出率達到65%,資料自動回填率達到53%。
打通壁壘,激活一池春水
怎麼改?資料共享難和業務協同難長期以來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難點所在。
“嘀”的一聲,申請異地就醫備案登記的表格就自動出現在了雙面屏上。17日,在省醫保中心辦事大廳,省醫保中心調研員林克磊掏出自己的身份證向記者示範“資料最多采一次”改造後填表的便捷流程。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聯系電話、戶籍位址等基本資訊在機器讀取身份證号資訊後全部實作自動回填,辦事群衆不再需要填寫紙質表格,隻需在列印出來的表格上簽字确認即可。
醫保中心的城鄉居民參保登記、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備案登記等事項,都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政務服務,也是“資料最多采一次”工作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
林克磊介紹說:“過去,醫保中心所掌握的資料隻來自醫保系統内部,有些資訊并不掌握,而現在資料實作彙聚共享,服務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新辦企業為員工辦理醫保登記時,企業法人資訊來自市場監管部門;居民婚姻登記情況整合了民政部門和法院系統的資訊;一位企業員工退休登記的資訊可以來自社保、醫保等多個部門……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夯實資料底座的基礎上,我省打破了部門間的資料壁壘,實作資料彙聚共享,提高了資料來源的權威性和資料更新的準确性。”省大資料集團政務網絡公司從業人員黃舒宇解釋道。
“資料最多采一次”貫通了各個部門、系統的資料池,讓跑起來的資料激發出倍增效應的活力。目前,我省已打通79個省級機關和九市一區270套政務服務系統,建立起“資料智能服務中樞”,推動各地各部門系統的資料與“一企一檔”“一人一檔”等基礎庫資料共享對接。
“資料智能服務中樞,相當于打造了一個有鑰匙的資料通道。”杜勇表示,“在彙聚資料的同時周到考慮了資料安全和資料隐私,實作‘一次對接,靈活取數’。”
據悉,依托“資料最多采一次”的改革成效,我省現已成功實作“企業資訊變更一件事”“新生兒出生一件事”“開辦運輸一件事”等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的線上線下表單資料免填寫服務,讓資料跑得更快更安全,讓老百姓辦事更友善更高效。
來源丨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