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三國時期,雖然天下分裂,但卻人才輩出。

說到人才,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他戎馬一生戰功斐然,最後卻死于大意。

盡管如此,他死後依然被後人封神,因為他的忠義,時至今日仍受到人們的敬仰,他就是關羽。

回望關羽這一生,過五關斬六将,單刀赴會東吳,種種英勇行為令人欽佩。可這樣一位英雄,最後其頭顱卻被孫權提到了曹操面前,下場讓人唏噓。

在關羽死後,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隻說了9個字,寥寥幾句就反映出兩人看待問題的不同,其政治水準也是高下立判。

這兩人分别都說了些什麼呢?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一.關羽與曹操的過往

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關羽兵敗被俘虜,曾短暫的投靠過曹操。在這期間,關羽參加官渡之戰,解白馬之圍,立下軍功的同時,也讓曹操看到了關羽的戰鬥力。

彼時呂布已經去世,關羽堪稱武力最強者。曹操想要壯大自己的勢力,對于人才,他是不計較出身求賢若渴的。于是開始拉攏關羽,希望能把人才收歸麾下。

然而關羽向來是個講義氣的,桃園三結義還曆曆在目,他又怎麼可能幫自己大哥劉備的死對頭做事?

即使曹操各種遊說,又給予高官厚祿,關羽仍然不為所動。

像關羽這樣的人,如果不能收為己用,将來投靠了敵對陣營,必是後患無窮,曹操也深知這一點,奈何關羽過于優秀,讓曹操實在是舍不得殺他。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在關羽的堅持下啊,曹操意識到留得住人留不住心是沒有用的,他終究是要離開的,便同意放關羽走。

關羽認為曹操對自己有不殺之恩,幫他鏟除了袁紹大将顔良,了卻曹操一樁心事作為報答。

後來在華容道一戰中,關羽本可以滅了曹操,還是因為其有恩必報,終究沒能下死手。

曹操和關羽之間,有太多的交集,兩人似乎存在一種惺惺相惜,都不忍殺掉對方。

隻是一山不容二虎,從關羽堅定的選擇劉備開始,他與曹操之間就注定是會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敵人。

關羽死後,曹操說了一句話,揭示了關羽在他心中的地位。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二.曹操的見解

公元220年,關羽圍攻樊城,被孫權一派人馬偷襲大後方,導緻敗走麥城,在撤回益州的途中被孫權的軍隊追上,與其長子關平皆被斬殺。

孫權将關羽的頭顱送給曹操,曹操見狀說出了十個字:“雲長已死,吾夜眠貼席矣。”

從曹操放關羽走之後,他知道和關羽正面交鋒很難讨到好,後面的戰争中都盡量避開關羽。

他一直欣賞關羽,但也忌憚關羽,可是自己又不忍心殺掉這樣智勇雙全的忠義之士。

由孫權來動手,曹操少了一個大患的同時又不會有心理負擔,加之關羽的死讓敵方陣營失去了一員猛将,元氣大傷。

凡此種種,不由得讓曹操感慨,他那句話的意思是:關羽已經死了,我晚上終于可以貼着席子安枕無憂的睡着了。

不難看出,自從放虎歸山後,關羽一直是曹操心中放不下的大石,唯有身死,曹操才能放心。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除此之外,曹操這句話也是一種感慨,暗含了對故人的惋惜。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關羽對自己來說絕對是一勁敵,但他始終對其又愛又恨、想殺而不舍得殺,這等惜才的心态,對于曹操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軟肋”?

如今關羽死在别人手裡,解了他心頭大患,也算假他人之手,了解了自己的軟肋。

正當曹操以為能安心的時候,他身邊的謀士不緊不慢的說了九個字:“此乃東吳移禍之計也。”

在大家身在勝利的喜悅中時,這個謀士卻能冷靜從容的從其他角度看待問題,可見其心思缜密和政治眼光。

這就是有名的司馬懿,此話一出,一語驚醒夢中人,曹操不得不與司馬懿一起分析接下來的局勢。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三.司馬懿與衆不同之見

司馬懿認為,關羽威名遠揚無人不知,東吳人殺了關羽本該是壯大威風的得意之事,為何要把這個功勞給曹操?真有好事,難道東吳人會拱手相讓嗎?

很顯然,東吳人這種一反往常的行事作風,必然有明确目的,那就是把殺死關羽的責任推卸到曹操的身上。

人人皆知關羽在蜀漢德高望重,又與劉備情同手足,關羽被殺,蜀漢一派哪能坐得住,勢必會想辦法瘋狂報複。

東吳人這是自己殺了關羽,又害怕蜀漢的報複,于是想讓劉備誤以為關羽的死也有曹操的參與,以此轉移劉備的仇恨,讓曹操來做這個冤大頭。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東吳人好一番心計,讓蜀漢攻打曹魏,鹬蚌相争兩敗俱傷,他們東吳則漁人得利。

司馬懿一番見解說來,曹操瞬間醍醐灌頂,不禁對司馬懿的眼光産生了信任。按照司馬懿的建議,曹操厚葬關羽。

隻有頭顱缺少身體,曹操就用黃金給關羽打造了身軀與頭顱一同安葬,且葬禮全部按照諸侯下葬的标準來執行,曹操本人也全程出席,可以說排場和面子都給足了。

同一時間,曹操也派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劉備。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做足這些場面功夫後,在劉備的視角裡,關羽本就是被孫權所殺,和曹操并沒有直接關系,然而曹操卻能不計前嫌厚葬自己的手足,還特地派人來知會自己。

也許是曹操做的周到,劉備後面果然沒有再找曹魏的麻煩,而是帶着怒氣集結大軍攻打東吳,為着關羽的死,劉備一派将士士氣高漲,直接殺紅了眼,給東吳帶來沉重打擊。

假如沒有司馬懿的洞悉,曹操說不定就稀裡糊塗背了鍋,少不了和蜀漢一場惡戰,平白損失戰力的就是曹魏了。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結語

在關羽之死這件事上,曹操和司馬懿的大局觀差異高下立判。

曹操雖然是帝王之才,在關鍵時刻卻缺乏冷靜,容易被暫時性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尤其在心思缜密洞悉局勢上不如司馬懿。

不過,也是因為此時的曹操已經年邁,深受頭疾折磨,加上因惋惜雲長之死,沉浸在低迷情緒之中,他确實沒有往深處思量。

司馬懿就不同了,他心中隻有權術,沒什麼感情,自然能一陣見血指出其中利害關系。

司馬懿也是一個令曹操有所忌憚、又舍不得殺掉的存在。

曹操的這種忌憚并非空穴來風,司馬一族足智多謀且還野心勃勃,他都看在眼裡。

隻不過曹操怎麼也想不到曹魏的天下,最終還是被司馬一族奪去了。

來源:中國知網《關羽之死非蜀漢政權借刀殺人所緻》宇宸,尹琴
關羽死時,曹操說了10個字,司馬懿說了9個字,兩人水準高下立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