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球視線 | 從孫穎莎的眼淚,揭秘國乒的封訓制度
英仙說
2024-07-17 12:07釋出于浙江前體壇周報國際部記者、資深體育創作者

稍微說下乒乓球隊非常有特色的“封訓”傳統。我感覺這個傳統,應該是中國體育曆史最悠久、取得成績最輝煌、精神價值普及最廣泛隊一種傳統。
在我個人印象裡,“封閉集訓”的最早提法,大概是70年代末的女排和乒乓球隊開始——當年的我們由于經曆了特殊時期,各方面資訊和條件都比較閉塞,為了備戰79年世乒賽,乒乓球隊開始嘗試這種“封閉集訓”的方式,來最大限度地提升球員們的狀态和集中度。
這裡稍微解釋兩點——一是,封閉集訓和普通集訓,對象和目标是有本質差别的。通常普通集訓的意思是,全隊大家一起練,每個球員的計劃雖然有所不同,但訓練時長、日常節奏是一緻的。封閉集訓則完全不同,它主要目标就是已經被選拔出來的參賽球員——譬如以這次巴黎奧運的陣容而言,我們早在5月份就把人標明了,為啥?就是為了後面的封閉集訓的目标和計劃都明确。主力球員承擔最大的訓練負荷,而其他球員則會扮演不同的“挑戰者”,專門來為主力球員服務。
另外一點,普通集訓的保密性遠不如封閉集訓——後者差不多屬于國家機密的範圍,全過程通常都會完全隔離外界,尤其是媒體的報道。最近20多年似乎有種慣例,就是封閉集訓的最後幾天,譬如集訓40天,會把最後5天作為媒體開放日。結果就是,公布在大家面前的國乒球員們的狀态經過封訓,都達到了巅峰水準,個個在鏡頭面前生龍活虎的^_^這樣,各方面也比較好交代。
回到上面所說,我記得最早開始“封閉集訓”這一批球員,裡面就有蔡振華——當年這個詞兒似乎從李富榮嘴裡一說出來,他就會狂吐——是真的嘔吐那種。據說,當年的封訓強度極大,每個球員平均每天室内訓練的流汗量都有數斤、室外則是圍着龍潭湖公園跑10公裡^_^
如今的封訓大機率沒有這麼殘酷了,但量大還是肯定的——畢竟比賽的任務繁重,尤其像孫、王等兼項繁重的主力球員,每天打4-5場球、且場場都不能輸,這是對體力和精神力巨大的挑戰。是以封訓的周期内,他們普遍都會一天三練,經曆3-4個“10日周期”後,身體和競技狀态都會調整到巅峰狀态。
這種相對殘酷的訓練方式,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說的“三從一大”——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也确實取得了好的成績——我想說,我們國家這種舉國體制下,運動員經受的此類磨難,從曆史的角度來說,是好事情。
回到問題裡孫穎莎的這個情況吧——如前述,莎莎能被媒體看到的眼淚,其實都已經是封訓接近尾聲時流出的媒體内容了——她實際經受的挑戰和壓力,你根本看不到,也不讓播^_^
另外,我個人覺得莎莎這孩子還是穩妥的,她的神經類型屬于“又穩又不乏爽脆”那種,是乒乓球這項運動最為适合的性格特質——在這一點上,她大概可以直追王楠張怡甯,我相信這也是她這次被授予如此重擔、承擔如此多信任的原因。
巴黎奧運會方方面面似乎都不受重視,但乒乓球隊依然是中國代表團的核心焦點,我覺得封訓本身的苦大機率還是會讓莎莎在賽場上嘗到甜頭的。祝福她。
檢視原圖 159K
-
直球視線 | 從孫穎莎的眼淚,揭秘國乒的封訓制度 -
直球視線 | 從孫穎莎的眼淚,揭秘國乒的封訓制度 -
直球視線 | 從孫穎莎的眼淚,揭秘國乒的封訓制度 -
直球視線 | 從孫穎莎的眼淚,揭秘國乒的封訓制度 -
直球視線 | 從孫穎莎的眼淚,揭秘國乒的封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