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常逛寺廟或是看古裝劇的朋友

對于寺廟的人員構成都會有一定的了解

不過,令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

無論是現實生活中

還是在文學影視作品中

對于寺主們的稱呼

常常聽到“住持”和“方丈”

不同的兩種叫法

那麼,這兩者是不是一回事

如果不是的話,二者之間又有什麼差別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01住持:寺院的最高負責人

住持的名稱起源于禅門,意表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故為一寺之主僧,名曰持。

如年老而具有學德者,又尊稱為“長老”。簡單來說,住持就是寺院的最高負責人,隻要是寺廟,就會有一個住持。

住持要負責寺内弘法、修持、寺務(行政)、财務以及其它日常事務,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弘法,比如早晚課誦、告香、整肅違規的僧人等。

佛教傳入中國後,采取的是師徒之間傳授佛法,沒有住持一說。

到了唐代之後,禅宗興盛,門徒甚多,于是住持就成為了一種職位和稱呼,指代“代佛傳法、續佛慧命”的人。

是以住持的日常事務,主要在于傳承佛法。

那麼住持是如何選出來的呢?

1、佛教的得法弟子,要有足夠的修持見地,而且形體端正、六根具足。

2、能夠德服衆望,經過諸山長老和其它叢林住持認可。

3、住持不由宗教局直接任命,但人選必須得到宗教局的同意。

開山建寺的第一任住持,往往被稱之為“開山祖師”。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02方丈:寺院的精神領袖

《維摩诘經》中記載維摩诘居士住的房間雖然小,但設座無限,他的修養很高,接引的人很多,不管多少人來到他的房間都能坐得下。

“方丈”二字來源于唐代王玄策至印度測量維摩诘居士石室,四方巧得一方丈。

歸後傳報中國,百丈禅師取來應用,訂在百丈清規上,直至于今。

現在的方丈,即寺院住持之住所也,故稱寺主,名曰“方丈”。

那怎麼樣才能成為方丈呢?

第一、漢傳佛教對一個寺院的總負責人稱之為”住持“,如果能夠通過升座晉院的儀式,就可以被稱為“方丈”。

方丈是一個寺院的精神領袖,有的寺院,方丈和住持是同一個人,而有的寺院,隻有住持。

第二、除了有足夠的資曆和修為之外,一般情況下還必須是上規模的寺廟群才有方丈。

第三、要想成為方丈,一般還必須要由所在省的宗教管理部門和佛教協會任命才能生效。

另外,方丈可以在多個寺廟兼任,而住持則隻能在一個寺廟擔任。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差別?

03“和尚”不能濫用

和尚:又名和上,本是印度的俗語,如呼“吾師”“烏社”,羅什法師翻為“力生”,依師開示而弟子之道得生長故也,即“親教師”。

叢林中的習慣,隻有住持稱“和尚”,其他職僧皆按其職位稱呼,如知客、維那,稱呼知客師、維那師,不得濫稱和尚。

我們在寺廟裡看見小沙彌,也會習慣性地喊“小和尚”,其實這也是不對的,不是每個男性出家人都有資格被叫做“和尚”。

那麼,見到出家人怎麼喊才不會出錯呢?

正常情形,隻要是出家人,我們都可以喊“師父”,這肯定不會錯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