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來源于《測繪通報》2024年第5期,審圖号:GS京(2024)0777号
大亞灣近岸淺海馬尾藻遙感資訊提取
李俊1,2, 何穎清1,2, 鄧孺孺3, 熊龍海1,2, 張銳豪4
1. 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廣東 廣州 510611;2. 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 水利科學研究院, 廣東 廣州 510611;3.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4. 惠州學院地理與旅遊學院, 廣東 惠州 516007
基金項目:廣東省水利科技創新項目(2023-01);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SKR-2022005);廣州市科技計劃(2023A04J0942)
關鍵詞:馬尾藻, 海洋底栖生境, 豐度, 近岸淺海, 混合像元分解
引文格式:李俊, 何穎清, 鄧孺孺, 等. 大亞灣近岸淺海馬尾藻遙感資訊提取[J]. 測繪通報, 2024(5): 108-114.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4.0519.摘要
摘要 :馬尾藻對健康的沿海生态系統具有重要作用。遙感監測多針對開闊海域的漂浮馬尾藻,對淺海底栖型馬尾藻研究較少;技術方法大多基于經驗模型,依賴大量實測資料。本文基于水體輻射傳輸過程,建立馬尾藻遙感資訊提取模型。大亞灣3個試驗結果表明:①馬尾藻豐度分布情況與野外調查資料基本吻合;②大亞灣的馬尾藻在水域開闊程度高、水體交換條件良好、受一定風浪影響、水深小于1.6m的環境條件下,長勢更好,豐度更高;③水深、海浪作用是影響馬尾藻生長分布的重要環境因子。本文方法對馬尾藻資源的保護和海岸帶生物多樣性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正文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李俊(1996—),男,碩士,主要從事水環境遙感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通信作者:鄧孺孺。E-mail:[email protected]
初審:楊瑞芳複審:宋啟凡
終審:金 君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