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曆六月初六,大吉祥日!“曬經”讓自己的心不黴腐

農曆六月初六,大吉祥日!“曬經”讓自己的心不黴腐

夏季天氣悶熱,又值雨季,氣候濕潤,萬物極易黴腐損壞。人們堅信,在“六月六”這天曬衣衣不蛀,曬書書不蠹。明代有“浣濯什器,沐發,浴獵犬”做法,相傳這天是太陽生日,陽光特别強烈,凡是被這天曬過的東西,蟲子就不會咬了。明代皇宮内也在這天大曬銮駕。于是乎,官府也在這天曬官服,士人曬書籍,僧人曬經卷。

文/佛慧法師

曬經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是佛教傳統的曬經日,亦稱“曬經節”、“翻經節”。傳說是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将經書不慎落水的日子,玄奘為了保證經書完好帶回,将經書曝曬在石上。

寺院珍藏之佛經,長年存放于“藏經樓”,易發黴生蠹,寺庵僧尼于每年農曆六月初六都會召集信衆,将收藏的經卷拿出來翻曬,以防經書潮濕、蟲蛀鼠咬。

農曆六月初六,大吉祥日!“曬經”讓自己的心不黴腐

佛教曬經故事

說到曬經,佛教裡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

曾經有一所大寺院,寺裡供奉着一部乾隆大藏經,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藏經便會被請出來晾曬。

有一年六月初六,中午時分寺院鄰家的一頭牛,突然跑到了寺裡的曬經處,用鼻子聞起來正在晾曬的《妙法蓮華經》。寺院的出家人見到這一幕,急忙叫來了牛的主人。牛的主人擔心牛會損壞經書,慌忙把牛往家裡拉。可老牛卻掙紮着不肯走,還要聞經,結果硬是被牽走了。回去沒多久,這頭老牛忽然無病死去了。

牛死以後,随着往昔的業力,投生做了人。這小孩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二十歲時,他考中了狀元,被皇上封為道台大人。

一天,這位道台大人路過前生聞經的寺院,聽到裡面傳出誦經聲,他出于好奇便走了進去。進入寺院,他突然感到裡面的環境很熟悉,似曾相識。但轉念一想,自己有生以來根本就沒到過這裡。看到出家人在誦《法華經》,他下意識地跟着誦了起來,可誦到一半便不會誦了。

他愈發覺得奇怪,心想:明明今生沒看過任何佛經,為什麼自己也會誦經呢?又為什麼前面一部分誦得很順,到後來卻跟不。上了呢?于是,他找到了寺裡的老和尚,求老和尚開示解惑。

老和尚笑着說:“佛法所說的因果道理,是絲毫不爽的。您的問題我略知一二,但恐怕說出來您不歡喜,是以不便說出。

道台大人聽後,堅持請老和尚講出原因,并表示自己絕不生氣。就這樣,老和尚把他前生為牛,倚仗聞半卷佛經的功德等,今生轉世為人的事,一一講了出來,并解釋說:“現在你會誦的,就是你前生聞過的經文;誦不出來的,是你前生沒有聞過的部分。"随後,老和尚叮囑他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你應當利用難得的人身,來護持佛法,以報佛恩啊!

道台大人聽了老和尚的話,幡然醒悟,禮謝而去。

傳說雖為玄幻,但曬佛經确是可以增長智慧的。佛陀涅槃後,他親口宣說的佛法被多次“結集經典”,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我們現在的經文,它是佛陀的學說和教誨,能淨化我們的心靈,引導我們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依之修持,可以使内心安詳自在,乃至達到解脫之境,明心見性,開悟成佛。

農曆六月初六,大吉祥日!“曬經”讓自己的心不黴腐

曬經的意義

印光法師說: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對經像時,當如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足矣。”

“餘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緻亵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

曆代祖師大德們對經書無不至極恭敬,把經典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以法為鏡,以佛陀和祖師大德們的行持為鏡,反觀自身,應該明白:所有的經典文字都是用來幫助我們獲得智慧、得到解脫乃至究竟涅槃的。在今天農曆六月初六的曬經節,我們要用恭敬的心去對待,才能得到殊勝的功德果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