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德兩國聯手開展一項考古行動——探索秦始皇陵!
這次考古行動,可以說是有備而來。德國攜帶先進的核磁掃描遙感技術,能探測到地下幾十米的情況,中國也做好了包括物資、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準備,就等着一探究竟。
考古行動如約展開,當專家們探測之後,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首先就是地宮。秦始皇陵的地宮呈現一種倒金字塔型,共有9層,每層都有台階相連。不管是數字9還是台階、造型,都深深地展現了古代帝王對權力、禮儀的重視。
地宮從上往下逐漸收窄,不僅巧妙的利用了地下空間,也是秦始皇對權力集中于自己一人的安排,還有那打不破的統治秩序。
地宮内部還劃分了區域,有舉行儀式的大殿,存放珍寶的密室,還有供人居住的寝殿。在裝飾上也極為考究,顯得整個地宮富麗堂皇。
一個地宮就有這麼多的驚喜,這讓專家們十分高興,于是就向着更隐秘的角落探測。
下一個目标就是秦始皇的墓室!
探測之前,專家們對墓室有一個心理預估,可當結果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徹底震驚了。
墓室規模十分巨大,東西達80米,南北寬50米,高15米,總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這在以往的古代墓葬中是極其罕見的,不論是規模,還是面積,都足以令人震驚。
專家們通過遙感技術,發現在地宮内部有類似于山川河流的形狀,這不禁讓他們聯想到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秦始皇陵存在代表大秦帝國的山川河流。
地宮的布局、規模、設計等,無一不讓人驚歎。更為巧妙是,古代工匠不僅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築得極為精妙,還處處展現了秦始皇在地下世界的統治。
在主墓室探測完後,專家們不經意的在旁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陪葬坑。陪葬坑非常大,有上萬平方米,裡面有車馬、兵器等各種軍械,還有制作極為精良的盔甲,讓專家們十分驚歎。
盔甲數量很多,而且都很精良,顯示出秦朝工匠高超的技藝,也是秦始皇展示軍力的表現。
一件完整的盔甲需要600片左右的甲片,每一個甲片都要經過挑選、打磨等多種工序,做成一件盔甲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難以想象在當時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完成了這些盔甲。
從陪葬坑的軍械也能看出,秦始皇為什麼能夠統一六國,因為他有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這是支撐他戰勝其他國家的底氣!
從地宮、墓室到陪葬坑,專家們徹底被秦始皇陵驚歎。在探測結束後,專家們還是決定保留它原來的面貌,不去發掘。不僅僅是因為技術的原因,還有秦始皇陵背後的秘密,一旦解開,或許難以保留。
我們在驚歎于秦始皇陵的宏偉壯觀時,也應該想到古人在建造的時候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讓我們帶着敬畏的心态去參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