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廢棄荒地如何獲得“新生”?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延東小區的居民們用自治的勤勞和智慧交出了一份和美答卷。近日,美麗家園改造後的延東小區又迎來了新變化,居民們自發對社群隙地進行“微更新”,那些雜亂荒蕪的角落搖身一變,成為了生機勃勃的“微花園”。
這裡有一群以社群
為“大家”的“熱心達人”
走進延東小區,一片片綠意盎然的小花園使人心情放松,各種顔色的花開得正豔,羊腸小道曲徑通幽,幾個可愛的小雕塑零星地散落其中,為這裡平添了幾分意趣。幾位爺叔阿婆正坐在花園邊的公園椅上,搖着蒲扇看看美景、唠唠家常,非常惬意舒适。
小區的綠化帶上原本種着麥冬草,但麥冬草“顔值”不高,還易招引蚊蟲。于是,小區的“熱心達人”們便商議起來,計劃着重新改造。家住11号樓的居民韓先生是自發改造小區綠化的牽頭人,負責說服周邊的居民們共同參與小區改造。當被問及如何想到打造這樣的“微花園”時,韓先生自豪地說:“人民城市人民建,我們退休勞工都以小區為家,小區環境整潔美觀了,我們也能生活得更加安逸舒适。”
做完居民們的說服後,改造便正式開始了。居民們買花、種花,親自動手将原本廢棄的舊椅子刷上油漆重新利用起來,将原本稀疏的小區綠化帶與廢棄垃圾堆,改造成了可供居民休閑娛樂的綠色場所。如今氣溫上升了,居民們也會主動給花草澆水,順便在長椅上坐着聊天。
在3号樓與5号樓之間,一整片如詩如畫的花園展現在眼前。家住5号樓的顧勇聲、沈芳夫婦是這片花園的主要打理人,他們對這片花園中的鮮花種類如數家珍:“這是牡丹,那邊樹上的是相思豆,遠處的是繡球花,旁邊的是棒棒糖月季花,你看它五顔六色的,特别漂亮,這裡還有荷花,還沒開,等開了肯定更好看……”夫婦二人熱情好客,還向記者介紹了迎客牆,牆上是沈芳将特意收集的舊輪胎在塗色、切割等方式後拼成的一個笑臉,既有表示熱烈歡迎之意,又呼籲大家堅持綠色環保。
老小區增加了可休憩、可議事的小天地
炎炎夏日,五彩缤紛的花朵在視覺上帶來陣陣清涼,而居民自治的美麗成果也給小區帶來了更為和諧溫馨的氛圍。據了解,在改造之前,空地上成堆的垃圾使居民們完全不敢開窗。如今垃圾沒有了,打開窗戶便能看到繁花似錦、綠意盎然的美麗畫卷。空閑時,周邊的居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品茶聊天,關系也更為親密了。家住13号樓的一位阿姨說:“這邊環境變好了,我們住在這裡也更加舒心了,我經常會在下面坐坐,希望微花園能夠繼續推廣下去。”
延東小區中的美麗“微花園”是小區内一道亮眼的風景線,為居民生活增添了樂趣與溫馨。居民自治的成果展示了延東居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在美麗家園的改造過後,居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愈發突出了,如今也會主動參與社群的改造治理。‘微花園’的改造展現出了居民們作為小區主人公的意識,也調動了居民自治的能力。”延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蔚表示,這裡為小區開辟了一個議事空間。
“自治力”是民心所向的重要展現。在上海全面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居民自治顯然是重要的一環。近年來,楊浦始終把人民宜居安居作為城市更新的首要目标,隻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進來,實作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才能讓居民自治煥發城市新活力,讓居民自治為社群持續微更新提供更多動力。
文字/圖檔:沈瑩 王越(實習記者)
編輯:周夢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