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洞庭湖萎縮的面積問題,曾經是備受關注,4350工程旨在讓湖面恢複到1949年以前的水準。但要實作這一目标并不容易,面臨着泥沙難題等現實挑戰。進而杜絕未來有可能再次發生的大決堤。
4350工程的背景和目标
在控制洞庭湖面積的問題上,我們采用的是不能心急,要量力而行。目前4350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讓洞庭湖的面積恢複到1949年以前的水準。
長江洪水發生頻率高,泛濫是長江流域的自然現象,洞庭湖不可能再恢複到八百裡那樣大,因為那樣會讓洞庭湖失去洩洪的功能。泛濫之後的湖水是洞庭湖的生命之水,也是洞庭湖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洞庭湖萎縮的現實挑戰
洞庭湖面積萎縮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簡單一個原因造成的。從清道光年間的6000多平方公裡,到如今2368平方公裡的面積,洞庭湖的萎縮問題長達上百年。
湖面積在萎縮,湖水在減少,按理來說,洞庭湖應該不再具備汛澇災害的功能,但奇怪的是,洞庭湖汛期還沒來,湘潭、嶽陽、長沙這些地方的市民就已經忐忑不安了。
洞庭湖決堤事件頻發,直覺讓我們看到了洞庭湖萎縮帶來的直接影響,更讓我們意識到,想要恢複洞庭湖至昔日八百裡的巨大湖面,面對的困難遠不止泥沙這麼簡單。
4350工程的意義
泥沙是最大的難題,要想讓洞庭湖恢複至八百裡那樣大,要把湖底堆積的泥沙清理幹淨,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便是清道夫工作365天不間斷地進行,也難以完成。而且即便真能把泥沙清理幹淨,八百裡舒展的湖面也不可能再現了。
移民建鎮、退田還湖這些操作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果最終發現無法将洞庭湖,恢複至八百裡那樣大,4350工程就是失敗了。
雖然目前看來4350工程,最多能讓洞庭湖的面積恢複至2400多平方公裡時代的水準,但我們也不要過于悲觀。
1949年洞庭湖的面積為2462平方公裡,若4350工程真能将洞庭湖的面積,擴大至2368平方公裡時代的水準,那麼這就意味着4350工程已經算是成功的。
隻要沉積的淤泥和沙石都減少了,分流好了之後,大決堤的災害就會大幅度減少!
4350工程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需要慢慢摸索,嘗試各種辦法,看看有沒有可能将洞庭湖的面積擴大至清朝時期的水準。隻要各方面的目标都達到了,洞庭湖決堤事件也會相應的減少很多,造成的災害損失也會大大的降低!
是以4350工程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同時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如果最終發現無法實作這個目标,那也沒關系,畢竟洞庭湖想要回到清朝時期那樣大的面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視訊介紹
視訊加載中...
結尾
洞庭湖的面積問題牽動着無數人的心。面對自然災害的威脅與挑戰,我們不能輕言放棄,更不能放棄!或許4350工程不能讓洞庭湖恢複至清朝時期那樣大,但即便是讓湖面擴大到1949年的水準,也是能解決很多問題、也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希望洞庭湖能夠重制昔日的壯麗景象,加油!
#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