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諸位鄉親父老,今兒個咱們得好好唠唠,江南水鄉那雲隐村出了件稀奇古怪的事兒。

這雲隐村啊,山清水秀,美得跟畫似的,可誰知道,它背後藏着些啥秘密呢。

咱們村兒裡頭,有個姓李的大戶,那李家老爺,家底厚實,樂善好施,名聲在外,是個出了名的大好人。

可去年冬天,他家突然就攤上了大事兒,一場怪病,跟烏雲似的,把李家大院給籠罩了,從老到小,一個不落,全病倒了,啥藥都不管用了。

那病來得邪乎,開始就是小咳嗽,後來就高燒不退,渾身沒勁兒,有的人還做夢說胡話,提鬼神的事,把家裡人吓得不輕。

村裡人就議論開了,說李家是不是得罪了哪路神仙,才遭這罪。

一時間,李家門前冷落,以前那熱鬧勁兒全沒了。

就在這節骨眼上,外頭來了個遊方郎中,姓趙,人送外号趙神醫。

這趙神醫醫術了得,手到病除,哪兒有病人,哪兒就有他的身影。

聽說了李家的事,他啥也沒說,背上藥箱就往雲隐村趕。

村裡人一看,又驚又喜,都說這趙神醫準能給李家解圍。

趙神醫到了李家,一看那院子,冷清得讓人心疼,以前的笑聲哭聲都沒了,隻剩下咳嗽聲和低沉的哭聲。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他眉頭一皺,挨個兒給李家人看病,心裡頭暗自嘀咕,這病不簡單,脈象亂得很,好像有邪氣纏身。

正要開藥方子的時候,門外進來個老漢,穿着破爛,手裡拄着根破竹棍,顫顫巍巍地走進院子。

老漢眼神兒賊亮,盯着趙神醫,開口就說:“郎中啊,别急着進這李家門,聽我一句勸。

”趙神醫一愣,心想:“這老漢啥意思?

”正要問,老漢擺擺手,接着說:“李家的病,不是藥能治好的。

這是天譴,因為李家祖上做了錯事,禍害了後代。

你要是硬要插手,不但救不了人,還可能惹禍上身。

”這話一說,周圍人議論紛紛。

李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裡頭不是滋味;趙神醫也是眉頭緊鎖,他不信邪,隻信醫術,可老漢說得那麼肯定,也讓他心裡犯嘀咕。

第二天,李家上上下下都動了起來,财主親自帶着家丁,照着老漢指的路,找到了那個風水寶地。

那地方雜草長得比人還高,荒得跟啥似的,看着就讓人心疼。

李家人齊心協力,把那片廢墟給清理幹淨,重新種上了樹,還請來了高僧道士,做了法事,超度了亡靈,求個寬恕。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時間一晃,幾個月就過去了。

随着龍脈一點點恢複,李家大院的氣氛也慢慢變好了。

原本病得不輕的家人,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來,咳嗽聲少了,臉色也紅潤了。

村裡人看着這變化,都啧啧稱奇,都說李家這善行,真是感動了天地。

趙神醫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心裡也多了份敬畏,覺得這人間世事,因果循環,不是咱們能完全控制的。

他收拾了行囊,又踏上了行醫的路,心裡裝着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至于那位老漢,他好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悄悄地離開了雲隐村,給村裡人留下了一堆話頭。

老漢一走,村裡就更熱鬧了,大家吃完飯沒事,就愛聚在一起,聊李家這事兒。

有的說李家誠心向善,感動了上蒼;有的說老漢是高人,下凡來點化人的;還有的,編出一堆神神叨叨的故事,聽得人又驚又喜,樂在其中。

李家從那以後,做事更低調了,财主還經常開倉放糧,幫助那些窮苦人,成了村裡人心中的活菩薩。

那座風水寶地,也成了村裡的神秘地方,每到節慶,總有人去那裡燒香祈福,希望家裡平安,莊稼豐收。

轉眼又是一年冬至,大雪飄飄,雲隐村銀裝素裹,特别甯靜祥和。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李家大院裡,張燈結彩,熱鬧得很,全家人圍在一起,享受着難得的團圓。

财主端起酒杯,感慨萬分:“這一年,咱們家經曆了太多,多虧了那位神秘的老漢和趙神醫的指點,才讓我們得以重生。

以後啊,咱們更要積德行善,為子孫後代積福。

”哎呦喂,這場面可真夠熱鬧的,大夥兒一個勁兒地點頭,氣氛那叫一個溫馨,跟過年似的。

正熱鬧着呢,外頭“咚咚咚”的敲門聲突然響起來,把屋裡的平靜給攪和了。

财主一愣神,趕緊讓下人去開門。

門一開,好家夥,一個渾身沾滿雪的人影跌跌撞撞地沖進來,仔細一瞧,這不是那個好久不見的老漢嘛!

老漢的衣服濕透了,臉色白得跟紙一樣,一看就知道是急匆匆趕過來的。

他還沒喘勻氣兒呢,就急吼吼地跟财主說:“快,跟我走,有大事!

”财主一聽,心裡“咯噔”一下,趕緊披上衣服,跟着老漢就往外跑。

從那以後,李家做事更小心了,不僅繼續做好事,還派人守着那片寶地,防止再出啥亂子。

那口古井也成了村裡的禁忌,沒人敢靠近。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時間一長,雲隐村還是那麼甯靜美麗,李家也一代代傳下來。

到了晚上,村裡的老人們就圍在火堆旁,講那些關于李家、老漢、古井的故事。

這些故事,就像冬天裡的太陽,暖和着大家的心,也讓雲隐村充滿了神秘和魅力。

老漢雖然走了,但他的故事和形象,就像一座看不見的紀念碑,永遠立在雲隐村人的心裡,提醒他們:不管時代怎麼變,心好,才能避禍得福,過上好日子。

就這樣,關于财主家的故事,郎中救人,老漢指路的傳說,在雲隐村流傳開了,成了大家聊天時候的話題,也讓大家更相信:這世上,總有一些力量,超越了時間和空間,守護着每一個善良的心。

行,咱這就開聊。

那老漢一走,李家大院就像春天的花,一朵朵開得熱鬧,紅火得很。

可李家人心裡明鏡似的,這份安甯是老漢給的,得記恩,還得敬天地。

轉眼幾年過去了,雲隐村來了個新知縣,姓劉,年輕有為的讀書人,一心想給百姓幹點實事兒。

聽說了李家的事,好奇心跟貓兒見了魚似的,非得親眼看看那古井不可。

劉知縣帶着随從,一路打聽,找到了那風水寶地。

一看那古井,眉頭就皺了,心裡嘀咕:“這井咋這麼邪乎?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他沒吭聲,決定先回縣衙,好好琢磨。

回到縣衙,劉知縣連夜翻古籍,找老學究商量。

一商量,還真琢磨出點門道。

原來,那古井底下,可能藏着個能吸人精氣、擾人心神的邪物。

劉知縣一拍大腿,心說:“這事兒得管!

”第二天,就帶着人馬,浩浩蕩蕩地回了雲隐村。

先找李家财主,一說事兒,财主臉色煞白,連忙複述老漢的話,還拿出玉佩給劉知縣看。

劉知縣接過玉佩,端詳一番,點點頭說:“這玉佩有靈氣,可鎮不住井下的邪物。

得想個萬全之策。

于是,劉知縣召集村裡的長者和懂風水的高人,一起商量。

大夥兒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決定,得請高僧道士超度井下的邪靈,用巨石封井口,永絕後患。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劉知縣立刻派人請了附近最有名的高僧和道士。

沒幾天,這些人就陸續到了雲隐村。

村裡頭熱鬧得跟過年似的,家家戶戶忙着準備供品,祈禱法事順利。

法事那天,雲隐村莊嚴肅穆。

高僧道士們身穿法衣,手持法器,圍着古井念經誦咒,引來村民圍觀。

鐘鼓聲響起,金光射出,黑氣冒起,空中盤旋後消散。

高僧道士們高呼“成了!

”,村民們歡呼。

劉知縣立刻下令封井,建了小廟,供奉神仙,保佑雲隐村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自那以後,咱雲隐村就沒再鬧過啥幺蛾子。

李家那财主,對劉知縣的恩情那是感激涕零,特意在咱村裡蓋了個學堂,讓村裡的娃兒們都能學點文化,将來也能像劉知縣那樣,給咱老百姓幹點實事兒。

時光飛逝,一晃眼,幾十年就這麼過去了。

财主一家重病,郎中欲要搭救,老漢說不要進他家

雲隐村還是那個雲隐村,可村裡的人兒換了一茬又一茬。

那些關于古井、老漢、劉知縣的往事,也慢慢地被歲月給沖淡了,變成了老一輩人嘴裡的傳說。

可你瞧,每當夜深人靜,月亮高高挂在天上,照在那座小廟上時,總有幾個年輕娃兒,圍坐在火堆邊,聽老輩人講那些古老又神秘的往事。

他們那眼睛裡,閃着好奇和敬畏的光,好像在那一瞬間,他們穿越了時空,和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兒,心靈相通了。

那份對天地的敬畏、對善良的堅持、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也在這些故事裡,一代傳一代,成了咱雲隐村人最寶貴的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