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頭條首發大賽#

民國時期,西北國民軍是馮玉祥上司的武裝力量,巅峰的時候擁兵四十萬,控制着山東、河南、陝西、甘肅等地,是當時最強的武裝派系之一。

在西北國民軍中,馮玉祥是絕對的上司人,其次地位最高的就是“五虎将”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馮玉祥的心腹将領。在“十三太保”中名氣比較大的有韓複榘、石友三、劉汝明、孫連仲、孫良誠等人,這些人有的最終背叛了馮玉祥,也有的在抗日戰争時期當了漢奸,還有的和馮玉祥一起下野離開軍界。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西北國民軍戰士

過之綱雖然在“十三太保”中名氣不大,但他卻是太保們的老大哥,清末時期他就加入了清政府的清軍,在陸建章手下當兵,馮玉祥是他的直屬上司,是以過之綱在西北國民軍的資曆很深。民國成立後,過之綱跟着馮玉祥參加了“護國戰争”、“讨伐張勳”、“北京兵變”等軍事行動,是以成為馮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北伐戰争爆發後,過之綱升為了軍長,率兵和奉軍作戰,後來被派往西北馬家軍的部隊當監軍,由于馬鴻逵想投靠蔣介石,過之綱差一點被殺害。“中原大戰”結束後,馮玉祥戰敗下野後,西北國民軍被解散,過之綱和宋哲元率領殘部退往山西,等第二十九軍成立後,因為宋哲元沒有給過之綱安排官職,導緻他一氣之下離開了軍界。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過之綱

1890年,過之綱出生于安徽蒙城,祖上是書香世家,他的爺爺是鹹豐年間的秀才,擔任過縣丞,父親過俊逸也是光緒年間的秀才,母親在他童年的時候就去世了。過之綱還有兩個堂兄弟,過之翰和過之莊,他們都在西北國民軍中任職,過之翰是他的堂兄,主要是負責财政後勤,過之莊是他的堂弟,在石友三手下當過旅長,和張家口警察局長等官職。

1907年,十七的過之綱離開家鄉跑到曹州去當兵。

1908年,過 之綱去往保定,在警察局當巡警。

1910年,過之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陸軍學堂,是以他也是“十三太保”中,唯一一個正規軍校畢業的。

1912年,過之綱在陸建章的左路備補軍當兵,馮玉祥當時擔任管帶(營長),是過之綱的直屬上司,馮玉祥很看好他。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陸建章

1913年9月,陸建章的備補軍改編為京衛軍,馮玉祥升為京衛軍第七師第十四旅旅長,過之綱升為副連長。年底,馮玉祥為了培養優秀士兵,于是從全旅挑選出一百三十人,組建了一個模範連,過之綱擔任排長,這個模範連日後出現了很多優秀将領,比如吉鴻昌、馮治安等人。

1914年,第十四旅改編為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擔任旅長,過之綱在第一營裡面當連長。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蔡锷、唐繼堯等人在雲南組建護國軍,“護國戰争”爆發,當時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駐守在四川,和蔡锷上司的護國第一軍作戰,等叙府的戰鬥結束後,過之綱被授予陸軍上尉軍銜。

1917年,張勳在北京複辟,把溥儀重新推上皇位,在段祺瑞的号召下,馮玉祥率兵進入北京攻打張勳的“辮子軍”,過之綱參加了戰鬥,張勳複辟失敗後,過之綱升為陸軍少校。12月,過 之綱擔任補充隊隊長。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馮玉祥

1918年4月,馮玉祥率兵進入湖南常德,擔任常德鎮守使,過之綱也升為營長,在常德練兵的時候,馮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就開始流傳,而過之綱就是“十三太保”中的大哥。

1919年4月,過 之綱升為陸軍中校。

1922年2月,馮玉祥擔任陝西督軍,過 之綱擔任督軍公署衛隊團的團長。6月,由于“第一次直奉戰争”爆發的原因,馮玉祥率兵進入河南,打敗了河南督軍趙倜,馮玉祥當上河南督軍,過 之綱為河南新編第三團團長。

11月,由于馮玉祥不是吳佩孚的嫡系,是以吳佩孚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讓馮玉祥到北京擔任陸軍巡閱使,當時馮玉祥手下有三個混成旅的兵力,駐守在北京南苑,過之綱在第三十一混成旅當上校團長。

1923年,北京永定門和阜成門一帶洪水泛濫,過之綱率兵搶險救災,是以被北洋政府頒發三等文虎勳章,另外北京媒體報紙,還報道了過之綱率兵救災的事迹。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吳佩孚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吳佩孚率領直軍主力在山海關和奉軍作戰,馮玉祥、胡景翼、孫嶽三人,趁機在北京發動兵變,把北洋總統曹锟軟禁,導緻吳佩孚在前線大敗。11月,通過“北京兵變”的成功,馮玉祥組建了國民第一軍,還擔任西北邊防督辦,把部隊擴編為六個師,過之綱在張之江手下當第三旅旅長,率兵駐守在宣化。

1926年1月,在吳佩孚和張作霖的打壓下,馮玉祥被迫去往蘇聯,張之江代理國民軍司令,過之綱率兵駐守甘肅天水,組建當地民團維護治安。9月,馮玉祥從蘇聯傳回國内,在五原誓師,宣布加入國民政府,組建西北國民軍參加北伐,過之綱率兵積極響應,率兵向陝西進軍。

12月,西北國民軍在西安打敗劉鎮華的鎮嵩軍,把楊虎城和李虎臣給解救出來,陝西成為西北國民軍的地盤。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楊虎城

1927年5月,國民政府改編西北國民軍為第二集團軍,馮玉祥擔任總司令,率兵前往河南,與張學良率領的奉軍作戰。6月,北伐軍在鄭州會師,過之綱在戰鬥中立下大功。7月,西北國民軍擴編為十六個軍,過之綱擔任第十五軍軍長,這個時候是過之綱最輝煌的時候。

1928年6月,奉軍戰敗退往東北,北伐戰争取得勝利,過之綱被送往陸軍大學特别班深造。

1929年初,從陸軍大學畢業後,過之綱被派到馬鴻逵的部隊裡面當監軍。當時馮玉祥和蔣介石因為裁軍的問題,爆發了“蔣馮戰争”,馮玉祥就收買了馬鴻逵,而過之綱堅決反對馬鴻逵投奔蔣介石,差一點被馬鴻逵給殺了。

不久馬鴻逵率部投奔蔣介石,過之綱脫險後,擔任河南新編第一軍軍長。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馬鴻逵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人聯手反蔣,“中原大戰”爆發,剛開始雙方還打得有來有回,直到張學良率兵支援蔣介石,最終反蔣聯軍失敗,馮玉祥宣布下野,西北國民軍被解散。“中原大戰”結束後,當時過之綱的手裡還有一萬八千殘兵,和宋哲元、劉汝明、張自忠等人一起撤往山西。

1931年,在張學良的支援下,第二十九軍成立,宋哲元擔任軍長,而兵力最多的過之綱,連師長的位置都沒有撈到,這讓過之綱非常的憤怒,一氣之下跑去北京。之是以沒有給過之綱安排職務,根據其他人描述,當時第二十九軍成立的時候,馮玉祥本人也在山西,而馮玉祥早就對過之綱不信任,不然當初也不會把過之綱第十五軍軍長職務罷免,在馮玉祥的幹預下,過之綱才沒有在第二十九軍中撈到職務。

民國将領之西北國民軍“十三太保”過之綱

宋哲元

過之綱和韓複榘關系很好,而且韓複榘手下的大将孫桐萱是過之綱的舊部,是以韓複榘在當上“山東王”後,就邀請過之綱和葛金章擔任山東省政府顧問。

1936年7月,國民政府頒發北伐戰争勝利十周年紀念勳章給過之綱。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過之綱帶着家人躲在天津的法租界裡面。

1939年,過之綱回到北京的舊宅居住,當時劉郁芬、孫良誠等西北國民軍舊部,都已經投降日本人當了漢奸,他們拉攏過之綱也擔任僞職,但被他給拒絕,說自己餓死也不會給日本人辦事。

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孫連仲擔任第十一戰區司令,在北平接受日軍投降的時候,他邀請老兄弟過之綱參加宴會。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過之綱積極參加學習,擁護人民政府。

1957年,過之綱在北京去世,埋葬于北京八寶山公墓。

聲明: 曆史公共資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