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捷之旅手記
——布拉格印象
作者 程 征
這次在布拉格的遊覽時間大概一天半,除了浮光掠影地打卡一些景點,便是行走在坑窪不平小方石鋪就地面的街道上,穿梭于新城、老城、小城、城堡區,感受布拉格的曆史文化、建築風格與市井氣息。
民以食為天。第一天晩上,在私家酒館裡品自制啤酒,吃豬肘餐。黃啤、黑啤口味純正,可惜對于淺嘗幾口,同樣也會臉紅的我不敢暢飲。兩人一個烤豬肘,太實在,讓人吃到肚歪。第二天中午的烤雞味道香美;晚餐是在造型獨特的“跳舞的房子”裡,白酒配鳕魚中,聽團友聊周遊世界的經曆。行走于街巷中,路邊随處可見餐館、酒吧,我們留意到他們桌上幾乎沒有菜品,點上杯啤酒,就可以和朋友暢聊起來。這裡時間的變慢感也有當地的飲食文化的貢獻。
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打卡聖維特大教堂,聽導遊講述這裡的宗教與王朝變遷,看陽光透過藝術家慕夏之窗,神聖的色彩灑進教堂,映在牆壁上,仿佛時間也随之凝固在了那裡,一如幾世紀之前。
穿過橋頭堡,走上查理大橋,這裡最為著名的就是那一尊尊古老的雕塑。橋上遊客衆多,加上小販,好不熱鬧。我們就與各座雕像和擦肩的行人一起,俯瞰着伏爾塔瓦河在下面靜靜流淌。
布拉格遍布各種哥特式、羅曼式、夏洛特式教堂。紅頂白牆唯美的房屋與高塔成就了布拉格“百塔之城”的美名,讓不懂建築的我也感受到布拉格風格的熱烈與沉靜。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布拉格古城廣場。因為住的酒店離廣場不遠,是以廣場也是這兩天我們左轉右轉,始終繞不開的地方,圍繞它的各個方向我們幾乎都已腳步丈量過。
每到整點時分,廣場市政府的天文鐘下便人頭攢動。烈日下,人們仰着頭伸着脖子,圍觀報時機械裝置的轉動。随着耶酥十二門徒木偶人的逐一閃現和骷髅人牽動着銅鈴,于雄雞鳴叫聲中,我們見證着當下時間的通報與世紀歲月的交織。
傍晚時分,我們幾人閑坐在廣場中心的揚·胡斯雕像基座的台階上,看西邊落日餘晖輕撫着教堂尖頂;看廣場内人來人往,或是一家人走過,推着寶寶車的;或是牽着寵物狗狗悠閑漫步的市民;或是如我們一樣拍照留影的遊人過客。面前經過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在家人面前輕盈地做幾個空手翻,甩掉了一隻拖鞋,撿起來,穿上繼續翻,又再次甩出去;一個男士直接一屁股坐在我們下面的一層台階上。本以為是和我們一樣閑坐的,結果發現下面的朋友在給他和雕像拍照,而我們自然躲不開,成為了他照片中的背景……快九點了,天色依然不是很暗,還沒有亮燈。這裡的白天很長,感覺像到了新疆似的。
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得不是很滿,給了我們大把的自由閑逛的時間。在一個節奏原本緩慢的地方慢慢行走,融入到市井之中,做一個安靜的過客,看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很喜歡這樣的遊走方式。
作者簡介:程征,女,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原執行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