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保障的是居民出行。最近,我們接到多個投訴稱公交站點調整問題,其中徐彙東灣小區居民向我們反映說,就在上周突然貼出了一張公示,家門口的770路将被移除撤站,而這個小區現有居民兩千多戶,總計5700餘位居民,這條線路承載着居民們看病、求學、軌交換乘等功能,運作了十幾年的公交線路為何要撤站?
徐彙區華泾鎮東灣小區的居民反映,小區門口有一條770路公交線,直通徐家彙,非常友善,但7月3号,有居民看到了一份線路調整的征求意見公示,告知770路可能将被取消,這把大家給急壞了。“如果取消掉會對我們生活有很大影響,唯一一條去徐家彙最近的線路。”“最後一公裡沒有解決,解決好的一公裡還給它掐斷了,這不講道理。”
東灣小區建于1994年,當時,因為周邊交通不便,在各方積極争取下,才有了770路在小區門口設站。770路終點站徐家彙,沿途路過龍漕路站、龍華站等地鐵換乘大站,還有高安路一小、紫陽中學等學校,小區裡的老年人群,也需要通過這條線路去就醫。老年人稱:“歲數上去了要就醫,我們乘了這麼長時間了,他說拆就拆了,沒有顧及老百姓的疾苦。”小朋友也稱:“放學我也是坐地鐵到龍漕路再換770。”
記者特意在一個上班早高峰,到小區門口搭乘770路,當770駛入東灣小區門口站點時,車内已經有了五六成乘客,這一站上了十個人左右,車輛繼續行駛到下一站徐浦大橋載客後,就幾乎滿載了。調整後,始發站從原來的長華路華泾路 換到了華發路長華路,随後的多個站點也相應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話,受波及的絕不隻是一個小區,沿線多個大型居民區的居民出行,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為何運作了十多年的公交線路,要進行調整呢?記者電話770路車隊咨詢,對方表示自己也是30号才收到通知。“長華路這裡是終點站,蓄車困難,今年也不知道哪裡的、可能是周邊居民向有關部門不斷投訴,說車停馬路邊上有安全隐患,多部門參與協調後最終決定就是路線換終點站。”
記者來到了770路的始發站,從業人員介紹,始發站要容納四條線路共73輛配車,但由于車站港灣區域較小,731路和770路隻能停在港灣外的機動車道上,占據了兩條機動車道,去年原本的長華路華泾路斷頭路打通後,占路停靠的公共汽車對于交通的影響更加明顯。“以前還好停,因為車流量少,現在車流量稍微多一點了,9提前十幾分鐘那就停在外面排不進去了。”
巴士二公司表示,這次調整後,770終點站會挪到820終點站華發路,距離原終點站約2公裡。業務部經理邬祖耀對此表示:“其實770這個站位讓出來,把731進入港灣式,770到820終點站,隻能這樣置換空間,不然安全隐患永遠在,也協調過好幾次了。”
事實上,一些大型居民區的配套公交線路設定問題引發沖突并非個例。松江茸樹路文翔路附近公交線路隻有一輛松江21路公共汽車,間隔時間要30分鐘一班。而随着人口不斷導入,公共汽車班次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的沖突日益凸顯。人大代表建議,大型社群的公共交通資源比對問題,還是需要相關部門在做決策前,能多走訪體察實際需求,再進行統籌策劃。“取消了這一部分公共汽車,能不能在另一個公共汽車路線上去增設發工廠中的房間隔,因為改變市民的出行習慣,勢必會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不能因為前面一個沖突的出現就創造另一個沖突出來,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市人大代表詹婷婷如是說。
順應城市發展和居住環境變化,公交站點調整優化本身無可厚非,但能不能将調研做在前頭,摸底老百姓的需求和困惑,把事做在前面,而不是一刀切或者因為另一方的投訴就因噎廢食,畢竟一輛公共汽車牽起的不僅是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承載着民生底色。
看看新聞記者: 應冠文
編輯: 尤穎慧
視訊編輯: 劉奕達
責編: 李鵬